史娜
(湘潭大學,湖南 湘潭 411100)
論青年毛澤東的文化自覺
史娜
(湘潭大學,湖南 湘潭411100)
摘要:文化自覺,是對文化地位作用的深刻認識、對文化發展規律的正確把握、對發展文化歷史責任的主動擔當。要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離不開文化自覺的建設。而毛澤東的文化自覺又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本文主要通過毛澤東青年時期的文化認識對社會主義新文化建設和對中西方文化的吸收,加速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進程。
關鍵詞:毛澤東青年時期文化自覺
胡錦濤同志在黨的十八報告中提出,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胡錦濤表示,我們一定要堅持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前進方向,樹立高度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向著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宏偉目標闊步前進。毛澤東并沒有提出文化自覺的觀念,文化自覺最早是由費孝通先生于1997年在北大社會學人類學研究所開辦的第二屆社會文化人類學高級研討班上首次提出。但是毛澤東思想就是當時的文化自我覺醒、自我反省、自我創建的體現。研究青年時期的文化自覺對現今的文化大繁榮大發展有著重大意義。
一、青年毛澤東文化自覺的主要歷程
(一) 對毛澤東青年時期文化自覺的基本認識。
青年毛澤東既接受新思潮的影響,又有自己獨立思考的精神。追求思想進步和救國情懷貫穿其中。毛澤東在其青年時期對馬克思主義的探索和研究,對新民主主義建設中提出的一系列建議就是文化自覺的集中表現。簡單來說,這是毛澤東作為一個文化自覺中的個體對認同自身文化歷史過程觀點中,對整個社會人們走向自身文化深處、走向外國文化的開始、通過對中國古今和中外文化的一系列觀點和看法,并通過研究指導人們的活動。
(二) 毛澤東青年時期文化自覺的內容。
文化自覺是一個理論和實踐相統一的能動的過程。我們可以從理論和實踐兩個方面來理解毛澤東青年時期的文化自覺。既毛澤東青年時期文化自覺理論和毛澤東青年時期文化自覺實踐。
1.毛澤東青年時期文化自覺理論。
1910年,毛澤東第一次出遠門就是為了去湘鄉高等小學堂就讀。在湘鄉高等小學堂就讀時期,毛澤東養成了讀報的好習慣,以至于后來一日不讀報都不舒服。毛澤東尤其喜愛康有為和梁啟超的著作。其中有關維新變法的觀點深深的吸引了他。這是第一次受到新思潮的影響。
后來,毛澤東幾經轉折之后來到了省立圖書館。19歲的毛澤東開始了長達半年的自學。每天從開館看到閉館,就在省立圖書館,毛澤東第一次接收到了現代啟蒙教育。這一時期的理論接收對整個毛澤東思維的發散非常重要。以至于后來在湖南省第一師范學校就讀時,毛澤東仍然以自學為主。每天讀書還嫌學校規定的時間不夠晚上在宿舍繼續看書。毛澤東在湖南省第一師范學校就讀時就已經展露了他的偉大志向。
1917年7月,毛澤東著論《〈湘江評論〉的創刊宣言》。這個時期的中國,正刮起一陣五四運動的大風。這篇文章有別于前兩篇,行文比較激烈。寫的是《湘江評論》的辦刊宗旨:承受、傳播、研究施行“新思潮”。這是毛澤東一個重要的轉型期。這篇文章的深意有兩種說法:一是毛澤東的思想已經發生了變化,他開始發現人民的重要性,為人民奔走,為人民吶喊;二是毛澤東仍然沒有放棄“無血革命”的想法,依舊是圣賢治國的思想。而我認為,此時的毛澤東思想正處于轉型期,既沒有放棄改良主義的思維也沒有完全接受馬克思主義的思想。我們都知道毛澤東是五四運動前后開始接觸和接受馬克思主義,這篇文章就是在向馬克思主義思想的轉折時的一篇代表,特別有研究意義。
五四運動是中國文化自覺的一道里程碑。毛澤東在此期間深受影響,并最終成為一名真正的馬克思主義者。可以說整個毛澤東的人生中,青年時期是最重要也是最基礎的時期,我們深刻剖析并理解毛澤東青年時期的思維變化對整個理解毛澤東有重要意義。同時,研究毛澤東青年時期的文化自覺對研究整個毛澤東文化自覺也是有著深刻的意義。
2.毛澤東青年時期的文化自覺實踐。
毛澤東很欣賞康有為和梁啟超的新思潮思想。讀了很多有關于改良主義的文章。
(1)1918年4月,毛澤東與蔡和森、何叔衡、蕭子升等十三人在湖南長沙創辦了新民學會。新民學會是湖南第一個純政治性的進步團體。其宗旨是“革新學術、砥礪品行、改良人心風俗”,目標是改造中國與世界。從這時候起,毛澤東堅定了他救國救民的理想,并為之努力。新民學會的取名不乏有一種反對舊制度,主張革新,和為人民的思想。新民學會是我國在俄國十月革命后成立的一個影響最大的革命團體,它是湖南翻地反封建的核心組織。
(2)1919年,毛澤東在湖南長沙創辦《湘江評論》。《湘江評論》是一把刀,一桿槍,以勢不可擋的氣勢從湖南長沙輻射開來,一直不能滿足群眾需要,經常加印。李大釗認為這是全國最有分量、見解最深的刊物,而許多進步青年諸如任弼時、郭亮、肖勁光等就是在這個刊物的影響下開始覺悟,走上革命道路的。《湘江評論》主要以引導民眾放眼世界、改造中國為宗旨、以宣傳反帝、反封建、反軍閥統治的思想和歌頌十月革命、宣傳馬克思主義為內容。《湘江評論》是五四時期進步期刊中思想性、進步性最突出的刊物之一。可以說這是毛澤爾吸收了中西方思想選擇了自己的理想后走出的第一步。以刊物影響大眾,以刊物喚醒大眾,以刊物指導大眾。《湘江評論》對當時的湖南和全國的革命運動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3)1919年5月28日,在毛澤東和新民學會其他成員的努力下,湖南學生聯合會宣告成立。1920年11月底12月初,長沙的早期共產黨組織在在新民學會的努力下誕生了。
(4)1921年7月,毛澤東出席參加了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后任中國湘區委員會書記,中國勞動組合書記部湖南分部主任和湖南省工團聯合會總干事,領導長沙、安源等地工人運動。
至此,毛澤東青年時期宣傳馬克思主義,在早期進行文化自覺實踐方面的脈絡已梳理清晰。
二、青年毛澤東文化自覺的主要特征
(一) 毛澤東青年時期文化自覺的特點。
所謂文化自覺,根據費孝通先生的觀點:它指生活在一定文化歷史圈子的人對其文化有自知之明,并對其發展歷程和未來有充分的認識。換言之,是文化的自我覺醒,自我反省,自我創建。而這也是毛澤東文化自覺的特點。
1.毛澤東青年時期文化自覺具有自我覺醒的特點。
1902年至1907年夏,毛澤東先后在韶山南岸、公關橋、橋頭灣、鐘家灣、井灣里就讀私塾,接受中國傳統文化教育。1918年10月經楊昌濟介紹,到李大釗為主任的背景大學圖書館當助理員。在這里獲得了廣泛接觸各種新思潮的機會。五四運動后開始宣揚馬克思主義。從中國傳統文化到資產階級改良思想,到最后接受了馬克思主義成為了一名共產黨人。這是一個曲折的有選擇的自我覺醒過程。而難能可貴的是毛澤東并未完全放棄中國傳統文化。而是把馬克思主義的觀點、立場同中國傳統文化結合起來,為以后的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2.毛澤東青年時期文化自覺具有自我反省的特點。
毛澤東在私塾就讀的六年中接受了中國傳統文化的教育,被中國傳統文化當中的“自強不息”精神深深吸引,以至于青年時期就樹立了遠大的理想,堅定了自我奉獻理念。青年時期的毛澤東善于抓住時代的脈絡,也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通過實踐反省找到了最適合也最正確的道路,那就是馬克思主義者的道路。然中國傳統文化是中國封建社會以來最傳統最東方的文化,而西方馬克思主義是西方的先進文化,兩者有著本質上的區別。但是毛澤東接受西方馬克思主義思想的同時,并未完全放棄中國傳統文化,他想在中國走出一條屬于中國自己的文化。這也是中國傳統文化中“自強不息”的體現。其實當時的中國一直在依附外國還是走自己獨立的道路上爭論不止,青年毛澤東就是憑借著一股“自強不息”的勁兒在當時的中國走出了一條新的道路。他不僅反思中國傳統文化,而且反思資產階級思想文化,最終發現中國最適合走馬克思主義路線。一旦堅定了自己的目標,就為之不懈的努力,這也是毛澤東在無數調查研究和揣摩中國國情的反省當中選擇的方向,為以后的毛澤東思想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3.毛澤東青年時期文化自覺具有自我創建的特點。
俄國十月革命的春風吹到了中國,吹到了湖南長沙,也吹到了毛澤東身邊。但是為什么之前陳獨秀、王明等人沒有成功帶領民眾走向勝利,最終是毛澤東領導著我們走向成功呢。因為國情不同,我們不能生搬硬套的套用俄國共產主義的方法。我們必須立足中國當時社會的國情,走中國自己的馬克思主義道路。但是這是一條曲折的路,我們走的并不容易。毛澤東一直有著自己的見解,不依賴共產主義國際派來的人,不依附于其他強國,而是立足于根本,自立自強,發展本國才是硬道理。最后毛澤東帶領我們贏得解放也證明了這一點。因此,毛澤東的文化自覺也是具有自我創建的特點。
(二) 青年毛澤東文化自覺的方法。
1.以實踐為武器,以實踐檢驗真理。
費孝通曾說過:“我總結出來的經驗就是:只有聯系實際才能出真知,只有到實地中去調查研究,才能懂得什么是中國的特點,什么是中國的文化的內在本質。”不管什么想法都不是憑空想象出來的,都是在一定的現實基礎上的深加工。馬克思主義也而不是空想出來的,丹丹只是靠邏輯推理并不能完成馬克思主義這個偉大的理論。
毛澤東不管是在私塾就讀時還是在圖書館看書或在湖南省第一師范大學讀書時,都閱讀了廣泛的書籍,各個方面的書籍均有涉獵。這先是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然后這還不夠。成立新民學會,成立學生聯盟,創辦《湘江評論》,就是把理論延伸到實際,腳踏實地的實踐到底行不行得通。
毛澤東在新民學會時就有“實踐家”的稱號,因為他不僅把實踐當做一種源泉和動力,還把實踐當做一種武器。這把武器用來修改新民主主義革命道路上的枝蔓和錯誤。因為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同時實踐并不是固定的,實踐是能動的,會隨著不同情況變化而變化。毛澤東的思想也不是一成不變的,在追求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他肯定經歷過很多次提出想法——實踐——推翻的過程,直到一次次修改最后成功。利用實踐這個武器證實真理,然后實踐和發展真理。
2.去其糟粕,取其精華。
毛澤東說過“洋為中用,古為今用”。但是我覺得用魯迅的《拿來主義》中的去其糟粕,取其精華更為貼切。因為不管是古今文化,還是中外文化,我們講究的是一個“揚棄”的過程。
早期新文化運動時,胡適和陳獨秀發表了許多文章,如在《新青年》發表的《憲法與孔教》、《再論孔教問題》、《復辟與尊孔》等等,都是全面否定和批判儒家思想和孔教勢力。甚至于出現過“廢除漢字”等口號,對于傳統文化持有的是完全批判否定的態度。毛澤東在閱讀了許多中西方著作后發覺中國傳統文化有很多不如西方文化的地方。但是他對這些全盤否定中國傳統文化的觀點是不支持的。所以,青年時期的毛澤東已經對中國傳統文化有著自己獨特的見解和看法。后來他提出“批判的繼承”這個觀點,在科學的觀點下批判的繼承其民主性、科學性的東西,用馬克思主義的觀點和方法論看待中國傳統文化。
三、青年毛澤東文化自覺的當代啟示
(一) 毛澤東青年時期文化自覺的影響。
毛澤東通過早期的活動和運動,用實踐驗證了各種理論后,終于找到了最終堅持認可和正確的道路——馬克思主義道路。在后來的運動和革命當中也是認識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總的來說,對他以后的政治生涯產生了積極影響。
1.求真務實精神。
湖湘學派的求真務實精神被毛澤東運用和吸收的淋漓盡致,而強調實踐與理論的理論的接受也對毛澤東終生都產生了影響了深遠的影響。同時青年時期毛澤東對馬克思主義的傳播也使得更多的人認識和追求馬克思主義,普及了馬克思主義的觀點和方法論。
2.革命的理論支持。
革命只有有了正確的理論支持,才能夠獲得成功。可以說毛澤東帶領的無產階級獲得最終勝利,離不開青年時期文化自覺打下的基礎,離不開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支持。青年時期的毛澤東為救國救民奔走,用馬克思主義理想為武器,武裝革命人群,喚醒民眾的思想和覺悟,以共產主義為信仰,最終取得勝利。
毛澤東青年文化自覺也是總的文化自覺當中的一部分,這一系列認知和方法有助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自覺的形成,有助于不斷認識、認同和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堅持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道路。
(二) 毛澤東青年時期文化自覺的現代價值。
去其糟粕,取其精華,古為今用,洋為中用到今天仍然適用。中華民族幾千年來以來的優良傳統和美德,黨和革命的高尚精神需要繼承和發展。然有些當時的精神今天也未必適用,因此還是需要批判的繼承。
三、總結
毛澤東青年時期的文化順應了那個時代的發展,又符合中國國情。是毛澤東開創的具有中國特色的馬克思主義文化的覺醒。而這些文化覺醒至今仍有深刻的歷史意義和深遠意義。
參考文獻:
[1]毛澤東.毛澤東選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毛澤東.毛澤東選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3]費孝通.費孝通文集(第14卷)[M].北京:群言出版社,1999.
[4]毛澤東.毛澤東早期文稿[M].長沙:湖南出版社,1990.
[5]毛澤東.毛澤東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中圖分類號:A8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6)06-0074-02
作者簡介:史娜(1992—),女,漢,湖南益陽,碩士研究生,湘潭大學,馬克思主義中國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