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文娟
(西北政法大學,陜西 西安 710063)
論我國電子商務中消費者權益的法律保護
任文娟
(西北政法大學,陜西 西安710063)
摘要:目前,我國的電子商務越來越普及,網絡交易市場蓬勃發展。然而,隨著電子商務的發展也產生了很多新的問題。針對這些問題,我國應從網絡交易過程中、違約或解約情況下以及爭議處理過程中這三個階段分別予以規范,充分保護電子化交易形式下消費者的合法權益,進一步促進電子商務在我國的發展。
關鍵詞:電子商務;消費者權益;法律
電子商務,在現實生活中是一個應用非常廣泛的詞語,目前學界上對電子商務的概念還沒有統一的說法。通說認為電子商務是指利用計算機網絡進行的商務活動,即“將傳統的交易行為轉移到計算機網絡上的商務活動。”
一、我國電子商務中消費者權益法律保護存在的問題
(一)交易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虛假網絡廣告對消費者的誤導難以避免。在互聯網這樣的虛擬空間中,一些不良的網商會利用電子商務虛擬性的特點而做出欺騙消費者的行為,這些虛假的廣告信息無疑會對消費者產生誤導,很容易致使消費者購買并不屬于自己真正想要的商品。
消費者的隱私權難以保障。網絡交易意味著大量私人信息和私人數據的展示,經營者為了刺激銷售,往往會對消費者進行信息轟炸,有些經營者甚至將消費者的個人信息作為牟利的手段,通過出賣消費者的隱私權來換取經濟利益。
網絡格式合同給消費者權益可能帶來損害。通常情況下,電子商務中的格式條款包含著大量的內容,消費者難以通過網上閱讀充分理解其真意,這使得消費者在通過網絡進行交易時,締約公平很難獲得保障。
(二)違約或解約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違約或解約情況下存在的問題主要表現為消費者的退貨權難以得到實現。關于網絡購物的退換貨問題,新修改的《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二十八條作出了七日內無理由退貨的規定。但是七天后悔權是指工作日還是自然日,遇到節假日怎么辦?剪吊牌、拆包裝后是否還有權要求無理由退貨等一系列問題沒有得到具體的解決。
(三)爭議處理過程存在的問題。
維權或訴訟成本高。對于大多數電子商務消費者來說,交易最多的都是一些小成本物件,本身價格并不高。一旦商品出現問題,消費者普遍想到的都是跟賣家交涉要求退換貨,但如果不能就解決辦法達成一致,很少會有消費者選擇投訴或訴訟的方式來進行維權,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維權成本遠高于事后能夠獲得的賠償。
管轄法院難以確定。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十三條之規定:“因合同糾紛提起的訴訟,由被告住所地或者合同履行地人民法院管轄。”但在電子商務交易模式下,管轄法院并不容易認定。首先是因為電子商務中侵權主體難以找到。在經營者故意隱瞞或虛報其信息時,消費者就無法確知其真實的姓名、住址等信息。其次,在電子商務交易模式中,交易雙方都是運用互聯網為媒介進行交易活動,因此,并不存在現實的合同履行地,所以依據合同履行地來認定管轄法院也行不通。
二、我國電子商務中消費者權益法律保護的完善
(一)交易過程中的消費者權益保護。
加強對網絡虛假廣告的管理。新修訂的《廣告法》加大了對虛假廣告的懲治力度。首先,新法對虛假廣告的界定更加清晰;其次,對虛假廣告中典型形式進一步予以明確;再次,規定了虛假廣告代言的懲治措施;最后,新法還增加了對消費者協會的權利的規定。目前,我國應做好對于新法的貫徹執行,嚴厲打擊虛假廣告。
規范對消費者隱私權的保護。在立法方面,我國可以參考美國與歐盟對電子商務隱私權的保護,也應頒布專門的保護網絡隱私權的法律法規,或是在將要出臺的《電子商務法》中,將對消費者隱私權的保護單獨列為一章,并明確規定經營者的責任義務以及相應的法律懲治措施;對于消費者個人來說,則需要提高自己的隱私保護意識。
完善對格式條款的規范。首先,在法律中限制免責條款的效力。具體而言,一是違反公平原則的格式條款無效;二是不合理分配合同風險的格式條款無效。其次,對網上格式合同實行民間規制。賦予民間團體受理消費者投訴或支持其起訴的權利,并且可以通過各種媒體予以反映。
(二)違約或解約情況下的消費者權益保護。
2015年3月15日我國出臺了《侵害消費者行為處罰辦法》,對經營者不接受退貨的“故意拖延”行為進行了界定,并規定了相應的懲罰措施,進一步明確了經營者的責任義務,維護了消費者的權益。此外,在電子商務反悔權保護上還應當明確電子商務中運費險的相關規定。
(三)爭議處理過程中的消費者權益保護。
建立舉證責任倒置制度。在法律制度構建和實際操作中,可以采取舉證責任倒置原則,由消費者承擔證明自己權益受侵害的責任,而經營者需要證明其行為與損害結果之間沒有因果關系,這樣不僅有利于提高司法效率,也有利于維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確定訴訟管轄。對于電子商務交易糾紛的管轄法院認定,我國可以參考美國的保護性管轄規則,在處理電子商務交易糾紛時,以消費者的住所地法院作為管轄法院。因為在電子商務糾紛中,受侵害的通常都是消費者,這樣做不僅管轄法院認定起來相對容易,而且便于消費者行使訴訟權。當然,在原告方為經營者的情況下,也一樣可以適用消費者住所地法院管轄這一原則。
參考文獻:
[1]張楚.電子商務法[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7.
[2]唐瓊瓊.第三方支付中的消費者權益保護問題研究[J].河北法學,2015,(4).
[3]饒紅敏.網絡購物中消費者權益的變遷[J].法制博覽,2015,(10).
[4]高婧文.論網絡消費者權益的法律保護[D].合肥:安徽大學,2014.
[5]謝明希.我國網絡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律問題研究[D].北京:首都經濟貿易大學,2014.
中圖分類號:DF523.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6)06-0102-01
作者簡介:任文娟(1993.4-),女,漢族,山西晉中人,西北政法大學法律碩士教育學院,2015級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民商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