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斐
(武漢紡織大學,湖北 武漢 430070)
論傳統色彩在當代環境陶藝的運用
孟斐
(武漢紡織大學,湖北 武漢430070)
摘要:無論在什么時代,在我們的視覺感受中,形狀和色彩是人類認識自世界的第一步。試想如果沒各地不同色彩的映襯和對照,再偉大的作品也將黯然無色,正是由于對色彩的理解不同,把握和創造各有偏重,才會創造出歷史許許多多的藝術珍品。色彩在陶藝中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人們正在不斷地探索和深化對色彩的認識和運用。通過了解色彩的基本要素,結合不同作品的色彩表現,創作出與空間環境相協調統一的陶藝作品。將豐富美麗動人的色彩運用到環境陶藝中,正好符合了人們對其色彩在心理和視覺的審美要求。
關鍵詞:色彩;環境陶藝;特點;空間;發展
陶瓷藝術在中國有著數千年的歷史,可謂淵遠流長。它始終伴隨著歷史前進的步伐,伴隨著人類文明發展而不斷改變和完善,逐漸走向成熟。然而對于當代陶藝來說,由于時代變遷和觀念不斷地更新,當代陶藝創作,既吸收傳統民間質樸、純真的風格,又融入了當代人的審美情趣和審美理念,是當代人的思想觀念質的飛躍,是對傳統文化的繼承,也是對當代藝術的發揚;更多的還是流露出藝術家們尤其是藝術家們對周邊事物獨有的“看法”,呈現出藝術創作欣欣向榮的新氣象。下面談談當代陶瓷藝術中的色彩與作品造型之間的聯系。
一、色彩的基本屬性
在色彩的有彩系中,任何一個顏色都應擁有三個基本屬性,即色彩三要素。第一是色彩的明暗性質,即“明度”;第二是區別色彩的相貌,即“色相”;第三是表示色彩的濃度,即“純度”。在調制色彩時,它們不可或缺,總要用這三個要素上做基礎。熟悉和掌握色彩的三要素,對于認識色彩和表現色彩具有極為重要的作用。
第二類是由于陶藝與其他藝術的不同,陶藝的色彩是依靠釉色表現的,利用釉色的美化作用來表現情感。釉的最初用途是涂在器物的表面,使物體光滑,防止液體漏出。隨著工藝的不斷發展,釉也脫離了最初的使用功能,而變成一種裝飾性材料。陶藝家利用釉色進行裝飾,極大地擴展了釉的使用方法,提高了釉的價值美國陶藝家喜歡追求陶藝色彩的鮮艷明亮,表達出一種對人性自由的追求和率真品質的崇尚。他們偏重隨意性和表現性,注重大效果而忽視細節,使作品通俗易懂。陶藝作品在釉色的裝飾下,展現出不同的表現形式與效果,也增加了釉的審美價值。
二、現代陶藝在環境中的色彩運用
(一) 色彩在環境陶藝中的運用特點。
色彩在環境陶藝中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環境陶藝中色彩應具有以下兩個特點:第一,注重與環境的和諧一致;第二、充分考慮到作品的受眾群。陶藝作品一旦被放入某一特定的環境,與環境的融合不單是創作的一個主要因素,附在其身的裝飾色彩也要與各方面協調一致。在其運用上應結合其形式具有的繪畫性、裝飾性、多樣性等特點,讓色彩在環境陶藝和某一特定的環境里變的多姿多彩,使人們居住的環境不再理性化、平淡化,使人們感受到環境陶藝上美麗的色彩讓環境被賦予含蓄抽象與真摯樸素的情感。
(二) 環境陶藝在居室空間中的色彩運用。
現如今的生活充滿壓力,環境陶藝的純樸會給我們或多或少的寧靜,輕松的心情,因此環境陶藝中的色彩獨特魅力與居室空間的協調性,是其走進家居空間的良好前提。色彩反應時代精神,包含人們的情緒因素,當人們在忙碌了一天之后回到家里希望的是輕松安逸的感覺,所以在這其中的環境陶藝的色彩基調就不能太跳躍性。
(三) 陶藝在公不同元素的色彩運用。
在廣場、娛樂場、公園中環境陶藝作品可以用興奮、華麗、跳躍的色彩,利用它來增強愉悅的氣氛。可以通過秩序的階梯狀結構,讓水順著落差自然而下,極顯莊嚴氣派。不同的顏色給人感覺不同,比如藍色非常純凈,通常讓人聯想到海洋、天空、水、宇宙。感覺就像在藍色的天空中飄來一朵彩霞,讓藍色不再那么冷,讓人們感覺不再寒冷。不同的元素也體現不同思想,“水”作為一種語言,被出神人化地加于運用。以水的輕與柔來烘托陶質的重與硬。在作品中,可以避免一味地展示陶藝作品的豐富形態,而是以一種含蓄和低調的方式,將陶藝材質的樸實無華不動聲色地融入水的豐富表現之中,其用心良苦讓人驚嘆。
三、傳統色彩在當代陶藝的發展前景
中國傳統色彩文化影響和帶動了當代陶瓷藝術,同時也給予了當代一批杰出而優秀的中國藝術家及手工藝人以很高的威望。國際藝術環境中越來越為中國藝術家所利用的信息技術將引導和帶動中國當代藝術家從巨大的中國陶藝傳統色彩中走出來這樣一種可能性。從雄厚的歷史淵源來說當代中國陶藝家處于令人羨慕的位置,他們正處于一個新世紀——粘土、釉色裝飾、爐火的開始。中國現代陶藝一如既往地繼續影響世界陶藝的發展。民族裝飾色彩和傳統文化作為中國陶藝藝術形式的代表和特性,成為了中國陶藝家永遠珍藏和驕傲的財寶。中國的藝術家如何做到在接受外界思想和信息并從中受益的同時,又保持真正是中國民族特色的東西呢?藝術家對傳統文化的追求和熱愛會自然地從各個方面和角度流露出來。在這樣一個時代背景下,藝術家更需要通過自己獨具特性的作品內涵和思想體現出本土民族文化對世界藝術及文化發展的貢獻和重要地位。回眸歷史,中華民族擁有著博大的陶瓷文化,民族文化傳統和藝術精神強烈地影響著現代審美的創造活動,它是一種不容忽視又不應虛夸的積極性因素。潛心品讀中國彩陶色彩文化的文脈傳統優勢,必定給藝術創作帶來活潑的生機,以民族化為目標的純化傳統文化語言的探索,在表面色彩裝飾效果的把握上,盡最大可能地保持或流露出民族傳統文化元素的痕跡,使得現代陶藝作品的內涵中,充滿了特有的文化氣息和傳統智慧的烙印。陶藝的語言中便融合了中國古典藝術以及民族文化的意趣。
在現代陶藝的作品中,中國彩陶傳統裝飾文化藝術與現代形態造型藝術的互補,揭示了傳統藝術與現代社會人生往復流轉的大圓之美。把傳統彩陶裝飾元素當作陶瓷藝術造型主體精神的形式載體之一,從而創立起具有民族風格和獨特個性的藝術語言表達形式,是中國現代陶藝家需要完成的共同目標。中國傳統彩陶裝飾文化對于中國現代陶藝未來發展的支撐作用及深遠影響的探索和研究,以及其作為全球性事物的陶藝的未來將是一項非常重要和有意義的事情。
總之,傳統色彩運用對于當代陶瓷藝術是一道亮麗的風景線,這條風景線彌補了當代人精神生活的缺陷,它能營造一種自然、隨和、放松的環境和心境,使當代陶瓷藝術斑斕多姿,使世界更加亮麗繽紛。
參考文獻:
[1]白明.世界現代陶藝漫談[M].江西:江西美術出版社,1999.
[2]約翰內斯·伊頓;色彩藝術.[M]北京:世界圖書北京出版社,1999(16)
[3]杭間.語焉不詳的中國“現代陶藝”[J].藝術研究,2003(1).
[4]金銀珍,金在龍.現代陶藝的藝術語言[M].上海:學林出版社,2005.
[2]陳望衡.藝術設計美學[M].湖北:武漢大學出版社,2000.
中圖分類號:J5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6)06-0249-01
作者簡介:孟斐(1988—),男,漢族,學生,研究生,武漢紡織大學,裝飾藝術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