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瑞雪



摘 要:社會經濟的發展帶動了基礎建設的迅速崛起,也使得高速公路建設取得了一定的成就。然而,高速公路的發展卻對生態環境造成了一定的破壞,阻礙了我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高速公路施工項目對周圍生態環境的影響主要體現在土地的永久使用、噪聲污染、水源污染、空氣污染及生物多樣性改變等方面,不僅影響范圍廣,而且還具有持續性。因此,在高速公路建設過程中,需要對生態環境影響因素進行有效的分析,并結合工程實況制訂相應的解決措施,以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
關鍵詞:高速公路;施工項目;周圍生態環境;地表植被
中圖分類號:X820.3 文獻標識碼:A DOI:10.15913/j.cnki.kjycx.2016.12.065
交通運輸業為我國經濟發展的基礎性支撐。當前,在高速公路建設行業的蓬勃發展下,我國的社會經濟得到了較快的發展。然而,高速公路的建設所帶來的影響是不可估量的,隨之而來的水、氣環境影響,土地資源占用,噪聲污染、生物多樣性影響日益凸顯。通常,高速公路具有點多、線長的特點,加之施工周期較長,因而對環境的影響范圍較大,并貫穿于公路建設的全過程。鑒于此,在高速公路施工過程中,應以科學發展為指導,在建設公路的同時注意保護周圍的生態環境,實現社會、環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1 施工項目對周圍生態環境的影響
通常,高速公路的施工技術要求較高,且施工周期較長,在建設過程中的開挖填筑及取土、棄土等都不可避免地對周圍生態環境造成一定的影響,包括植被、生物多樣性、水文、土質、空氣等方面的影響。高速公路的建設不僅會占用大量的耕地,同時還有可能穿越林地或濕地、自然保護區。在這些敏感地帶施工,會大大加重生態環境的壓力,對周邊自然環境造成最直接的影響。高速公路施工項目對生態環境構成影響的主要因素如表1所示。
1.1 地表植被影響
在高速公路建設中,地表植被會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壞,而地表植被,比如森林、草原等是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高速公路施工中,通常會出現臨時用地及取土、棄土的現象,這必然會占用更多的土地資源,并造成長久性的損害,使沿線地區的植被遭到嚴重的破壞。同時,在取土、棄土的過程中,可能導致地下水外露,使得地表土體含水量下降,對土地植被種類的保持造成較大的影響。另外,高速公路施工中的揚塵、汽車尾氣等都會對植物的光合作用造成一定的影響,進而降低生態效率和綠地率。
1.2 生物多樣性影響
在高速公路施工過程中,由于植被破壞和生物環境隔離,自然群落會出現不健康的演替,從而對野生動物生存環境造成破壞,嚴重影響生態多樣性。一般來說,高速公路施工造成的生態多樣性影響包括噪聲、通道阻隔、運營燈光、植被破壞等,具體如表2所示。
1.3 水文及農業環境影響
高速公路建設會造成較嚴重的水土流失,使得土質結構發生變化。在高速公路建設過程中,對水土保持的影響評價一般是通過調查取土、棄土,泥石流,塌方等地質災害來分析高速公路施工中造成的地形地貌變化、植被覆蓋率變化、質地類別變化、水土流失等。高速公路對土地造成的影響主要是因臨時用地對植被的影響和公路對土地資源的永久性占用等引起的。在此過程中,出現的取土、開挖等均會導致水土流失,極大地減小農業用地面積。即便在施工完成以后,也會因環境污染、開挖方大肆開挖等造成土壤肥力下降、土質結構遭到破壞,使土壤發生物理性質的變化,進而導致農業產量下降。
2 高速公路施工建議
2.1 制訂明確的生態環境監測目標
在高速公路施工前,要制訂相應的環境監測目標,明確環境保護的重點,通過監測高速公路建設對周邊生態環境造成的影響制訂相應的環境保護措施。在監測中,應對施工項目周邊的水質狀況、大氣狀況、噪聲污染狀況等進行監測,通過制訂監測目標,明確高速公路環境功能、敏感地帶的環境保護目標。在制訂環境保護監測方案時,需要遵循一定的程序,具體如圖1所示。
2.2 優化施工設計
在高速公路施工前,應綜合考慮施工地點的實際情況,包括水文環境、地質構造、周邊環境特征等優化施工設計方案,并在施工設計方案中注明施工期間生態防護的要求,確保施工有據可依。同時,制訂相應的環境維護措施。需要注意的是,施工中的邊坡防護應與自然環境相協調,以免因邊坡設計施工不合理而影響到邊坡的穩定。另外,還要在設計方案中注明環境保護、水文保護、景觀設計等方面的內容,在選取生態環境防護類型時,充分了解施工現場的實際狀況,并融入現代先進的環境防護措施、施工工藝,增強環境保護意識,盡量減少對路基的填挖,盡可能地繞開敏感地帶,最大限度地保護施工項目周邊的生態環境。
2.3 具體的保護措施
2.3.1 水文保護措施
在高速公路施工過程中,應盡量避免對植被和地貌造成破壞,并將石土置于指定位置。對于廢棄的石土,可將其用于堤身的加固中。在工程竣工后,應該進行必要的造林植草,尤其是公路兩邊的保護區域,更是要重點整治,將挖方、棄渣用于護坡建設或覆土造林中。
2.3.2 土壤保護措施
在高速公路建設中,應該盡量減少臨建施工項目,以免臨時用地對植被造成永久性的傷害。同時,還應該注意將砂石料攪拌場和預制場建立于路基之上,將瀝青攪拌站建立于廢棄土場上,并在施工中以橋帶路、以隧代路、以擋墻代邊坡等,有效節約施工用地。
2.3.3 動物棲息地保護措施
在施工過程中,應該對環境敏感區進行合理施工。如果高速公路需要通過林區,則應該對林木的砍伐進行嚴格的控制;如果
高速公路建設地經過草原、濕地,應該盡量保護草原植被,并認真做好施工方案的設計工作,以免對生態環境造成更大的影響,有效保護水生植物、鳥類、兩棲動物等生物的生存環境;如果建設地點在國家級的野生動物保護區,應該在路邊設立各種標識,比如禁止鳴笛,并設置相應的過路獸道,對動物進行保護。
2.3.4 空氣污染防治措施
在高速公路建設過程中,常常會產生較大的揚塵,給周邊居民及動物帶來一定的危害。因此,需要采取相應的空氣污染防治措施維護施工項目周邊的生態環境。在空氣染防防治中,通常使用現場灑水的方式,以有效減少揚塵。在運輸砂、石、土等施工材料時需要加蓋篷布,同時關注施工地點的氣候狀況和土壤特征,必要時在公路兩邊,尤其是環境較為薄弱的地區密植灌喬木等,以減少空氣中的懸浮物質,吸收汽車尾氣,降低噪聲。在高速公路投入使用之后,還應該嚴格執行車輛排放指標的檢測制度,對尾氣排放超標的車輛進行限制。
3 結束語
在高速公路建設中,不可避免地會出現生態環境破壞問題,而生態環境的破壞,無論是對生物多樣性的發展,還是對人類的可持續發展,都會造成嚴重的影響。因此,在設計和施工過程中,應該對可能引發生態環境問題的因素進行多方位的分析,制訂相應的生態環境保護措施,最大限度減小高速公路施工對生態環境造成的危害,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
參考文獻
[1]高碩晗,王新軍.公路建設環境管理現狀及對策[J].交通標準化,2014,42(09):16-22.
[2]孫強,羅紅燕.高速公路施工期環境監測方案的制定[J].工業安全與環保,2014,40(04):71-73,77.
[3]劉凱,楊帆.高速公路項目環保設施竣工驗收調查實例分析[J].湖南交通科技,2015,41(02):70-73.
〔編輯:劉曉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