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若娟,呂吉元
依那普利葉酸聯合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療H型高血壓的療效分析
楊若娟1,呂吉元2
1.山西醫科大學第一臨床醫學院在讀研究生(太原 030001);2.山西醫科大學第一醫院
摘要:目的探討依那普利葉酸聯合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治療H型高血壓的療效。方法選擇H型高血壓病人60例,將病人分為依那普利葉酸組30例,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組15例,聯合治療組15例。檢測治療前后病人血壓情況,統計谷峰比值及平滑指數來衡量療效。結果治療后依那普利葉酸組收縮壓與舒張壓的谷峰比值分別為71%及78%,明顯高于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組的68%及65%,聯合組為75%與83%,明顯高于依那普利葉酸組,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依那普利葉酸組收縮壓與舒張壓的平滑指數分別為1.33±0.59及1.26±0.53,明顯高于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組的1.15±0.53及1.10±0.42,聯合組為1.42±0.51與1.31±0.55,明顯高于依那普利葉酸組,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依那普利葉酸組顯著,有效病人比例及總有效率明顯高于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組;聯合組顯著,有效病人比例及總有效率明顯高于依那普利葉酸組,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依那普利葉酸與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聯合用藥治療H型高血壓可提高療效。
關鍵詞:依那普利葉酸;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H型高血壓
H型高血壓是指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癥(hyperhomocysteinemia,HHcy)的原發性高血壓,即血漿半胱氨酸水平高于10 μmol/L的原發性高血壓[1]。我國的H型高血壓病人占總高血壓病人人數的70%,研究發現H型高血壓病人的心血管事件發生率和病人死亡率遠遠高于Hcy正常的高血壓病人[2]。進一步研究提示H型高血壓導致的高心血管發生率與病人高Hcy水平相關[3]。常用的治療高血壓藥物只對血壓的維持有療效,但無法降低心血管事件發生率,而ACEI類降壓藥聯合葉酸可明顯降低血壓和心血管事件發生率,其療效機制可能是因為葉酸降低血漿Hcy水平相關。葉酸是蛋氨酸代謝中的重要輔酶,可降低蛋氨酸代謝中間產物Hcy水平[4]。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是一種長效鈣離子拮抗劑,具有療效好,起效快,療程持久穩定的特點[5]。本研究以H型高血壓病病人為研究對象,研究依那普利葉酸及苯磺酸氨氯地平及兩者聯合應用對H型高血壓的降壓效果,旨在為臨床治療H型高血壓提供參考依據。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擇2013年4月—2014年4月的H型高血壓病人60例,年齡48歲~75歲,男性37例,年齡57.89歲±18.73歲。女性23例,年齡56.92歲±17.48歲。
1.2高血壓診斷標準參考WHO于1999年制訂的高血壓診斷標準,不同日檢測3次,收縮壓≥140 mmHg,和/或舒張壓≥90 mmhg。H型高血壓:符合高血壓標準且血漿Hcy高于10 μmol/L。
1.3排除標準合并心臟、腎臟、肝臟等重要臟器嚴重功能障礙及嚴重精神障礙的;對所使用藥物過敏的病人。
1.4分組分為依那普利葉酸組30例,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組15例,聯合治療組15例。各組病人性別比例、平均年齡等臨床資料比較無統計學意義(P>0.05)。
1.5治療依那普利葉酸組:口服依那普利葉酸片10 mg(0.8 mg·d),療程3個月;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組:口服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10 mg/d,療程3個月。聯合組:聯合口服以上藥物,療程3個月。
1.6評價方法谷峰比值(T/P):使用降壓藥物后谷效應值(T)和峰效應值(P)的比值,其中谷效應值(T):服藥后最后3 h每1 h血壓下降值的均值;峰效應值(P):服藥后24 h內血壓最大下降值與其前后1 h的下降值的均值。平滑指數(smoothness index,SI):使用降壓藥物后每1 h血壓下降值的均值與每1 h血壓下降值的標準差的比值。
1.7療效評價參考《新藥臨床研究標準》。顯著:治療后舒張壓下降≥20 mmHg,或下降至正常值;有效:治療后舒張壓下降(10~19 )mmHg,或收縮壓下降≥30 mmHg;無效:治療后舒張壓下降小于10 mmHg,或收縮壓下降小于30 mmHg。
1.8統計學處理采用SPSS 16.0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使用單因素方差分析,計數資料使用χ2檢驗。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各組病人治療前后24 h動態血壓情況治療后依那普利葉酸組收縮壓與舒張壓的谷峰比值分別為71%及78%,明顯高于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組的68%及65%,聯合組為75%與83%,明顯高于依那普利葉酸組(P<0.05)。依那普利葉酸組收縮壓與舒張壓的平滑分別為1.33±0.59及1.26±0.53,明顯高于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組的1.15±0.53及1.10±0.42,聯合組為1.42±0.51與1.31±0.55,明顯高于依那普利葉酸組,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表1 各組病人治療前后24 h動態血壓情況比較(±s) mmHg
2.2各組療效情況依那普利葉酸組顯著,有效比例及總有效率明顯高于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組,聯合組顯著、有效比例及總有效率明顯高于依那普利葉酸組,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2。
表2 各組病人療效情況比較 例(%)
3討論
Hcy是蛋氨酸的中間產物,研究發現隨Hcy水平升高,腦卒中、冠心病的發生率明顯提高,高Hcy血癥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險因素。依那普利葉酸片是目前治療H型高血壓,降低心血管事件發生率的有效藥物[6]。本研究結果提示,單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對血壓的控制效果較使用依那普利葉酸及藥物聯合應用差,因為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只是鈣離子通道拮抗劑,無法降低Hcy水平[7]。Hcy參與到動脈硬化中,通過多種機制促進動脈硬化,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對血壓的控制比依那普利葉酸及藥物聯合應用差。此外結果還提示聯合用藥的效果明顯優于單用依那普利葉酸治療,依那普利葉酸與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聯合用藥具有協同作用。
參考文獻:
[1]孔祥娥.血漿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與腦梗死關系探討[J].現代醫藥衛生,2012,28(10):1513.
[2]侯丹丹,孫學明,王偉.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與頸動脈粥樣硬化及腦梗死關系的臨床研究[J].臨床和實驗醫學雜志,2013,5(12):334-336.
[3]Stankovic S,Majkic SN.Genetic aspects of ischemic stroke:coagulation,homocysteine,and lipoprotein metabolism as potential resk factors[J].Crit Rev Clin Lab Sci,2010,47(2):72-123.
[4]陶國樞.加強H型高血壓管理預防心腦血管病[J].中華保健醫學雜志,2013,15(4):293-295.
[5]王海利,談頌,宋波,等.H型高血壓與缺血性腦卒中預后的關系[J].中華醫學雜志,2012,92(17):1183-1186.
[6]Towfighi A,Markovic D,Ovbiagele B.Pronounced association of elevated serum homocysteine with stroke in subgroups of individuals:a nationwide study[J].J Neurol Sci,2010,298(12):153-157.
[7]王海波,楊秋妹,依那普利葉酸治療H型高血壓的療效[J].中國醫藥指南,2013,11(25):123-124.
(本文編輯王雅潔)
通訊作者:呂吉元,E-mail:yangruojuan@126.com
中圖分類號:R544R255
文獻標識碼:B
doi:10.3969/j.issn.1672-1349.2016.10.032
文章編號:1672-1349(2016)10-1149-02
(收稿日期:2015-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