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 潔,戴興臨*, 涂玉琴, 涂偉鳳, 王麗欽, 張 弢, 張南峰
(1.江西省農業科學院作物研究所,油料作物重點實驗室,江西南昌 330200;2.江西省農業科學院,江西南昌 330200)
早熟高產優質雜交油菜新品種“贛油雜1009”的選育
湯 潔1,戴興臨1*, 涂玉琴1, 涂偉鳳2, 王麗欽2, 張 弢1, 張南峰1
(1.江西省農業科學院作物研究所,油料作物重點實驗室,江西南昌 330200;2.江西省農業科學院,江西南昌 330200)
摘要[目的]選育和推廣應用早熟油菜,避免或減輕江西3熟期油菜產區油菜生育后期的高溫逼熟或干熱風等災害的危害,為三熟制早稻等后茬作物及早騰地,保證后茬作物的高產、穩產并確保我國糧油安全供給。[方法]恢復系和不育系主要通過系統選育,綜合性狀和適應性主要通過品比試驗和區域試驗進行鑒定和篩選。[結果]“贛油雜 1009”在江西省早熟組各點試驗中均表現出較好的早熟性,開花較早,終花早,具有較好的高產、穩產性能和增產潛力,綜合農藝性狀優異。[結論]早熟性育種重點是進行花期選擇,油菜初花和終花期的遲早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油菜成熟期的早晚,可以作為生育期選擇的依據。
關鍵詞甘藍型油菜;“贛油雜1009”;選育
我國是油菜生產大國,其種植面積和總產均占世界油菜種植面積和總產的 30%左右[1]。我國年產菜籽油約 450 萬t,占自產植物油總量的 40% 以上。而我國是世界植物油料消費大國,油料供給長期處于短缺狀態,植物油自給率不到 40%[2-5]。長江流域是我國油菜主產區,種植面積占全國的 85% 左右[6]。近年來受到進口大豆、油菜籽、棕櫚油等的沖擊,我國食用油自給率不斷下降,現已不足 40%,食用油供給安全形勢嚴峻[7]。在當前形勢下,迫切需要發展高效油菜產業。利用雜種優勢充分發揮油菜的產量潛力,提高含油量及抗耐性,實現油菜生產的最終目標——產油量的總體提升是關鍵[8-9]。油菜生產的主要目的是從單位面積土地上獲得更多的食用油。增產菜籽油的途徑有 3 個,即擴大種植面積、提高單位面積菜籽產量和提高菜籽的含油量。在我國耕地資源還將不斷減少的情況下,通過繼續擴大油菜種植面積來增產的可能性不大[10]。早熟油菜成熟早,可以避免或減輕生育后期的高溫逼熟或干熱風等災害的危害,且能為后茬作物及早騰地,保證后茬作物的高產穩產。因此,提高單產和含油量對于提高我國油菜綜合生產能力和糧油周年產量以及保障我國植物油供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11-12]。早熟雜交油菜新品種“ 贛油雜1009”是江西省農業科學院作物研究所采用自選的隱性核不育系“RS08010A”和恢復系“RS08009B”雜交選育的新組合。新組合經過2年品比試驗篩選和2年江西省區域試驗鑒定,于2015 年通過了江西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審定編號為“贛審油2015001”。筆者對該品種的選育過程和農藝、產量、品質等性狀表現及栽培技術要點進行總結,以期為該品種的推廣應用提供理論依據。
1材料與方法
1.1材料供試油菜品種為“贛油雜1009”, 以“龍油668”為對照。
1.2方法
1.2.1父、母本及雜交組合選育方法。
1.2.1.1父本“RS08009B”選育。父本是2005年從國家油菜區試雜交組合“H0201”的F2中選擇優異可育單株套代自交,此后,2006年春~2007年夏,從該套代單株中連續選衍生優異株系進行農藝、產量、品質性狀考察和分析,最終選育成綜合性狀較好的甘藍型油菜新品系,代號為“RS08009B”。
1.2.1.2母本“RS08010A”選育。2006年南昌正季從引育的“B09090”中選不育株與遠雜后代甘藍型油菜穩定株系“B05”雜交,2007年春發現可育株與不育株呈1∶1的育性分離。2007~2009年連續3年春季和夏季,分別在南昌和青海篩選優異不育株與“B05”回交并種植鑒定。最后篩選出南昌正季育性1∶1分離隱性核不育系“RS08010A”。
1.2.1.3雜交組合配制。2009、2010年青海夏繁連續選優異不育株系與甘藍型油菜RS08009B株系人工雜交制種。
1.2.2品比及區域試驗方法。2009~2010年、2010~2011年品比試驗主要在江西省農業科學院作物研究所橫崗試驗基地進行;江西省區域試驗(早熟組)分別在江西省農業科學院作物研究所、江西省宜春市農業科學研究所、江西省吉安市農業科學研究所、江西省紅壤研究所、江西省會昌縣種子管理站、江西省永新縣種子管理站試驗基地進行。品比及區域試驗各試點均采用隨機區組排列,3次重復。小區面積20 m2,土壤肥力中等偏上,栽培管理水平略高于當地大田生產水平。各試點均采用直播方式,前茬均為水稻。播種期為10月16~23日,種植密度均為30萬株/hm2左右。
2結果與分析
2.1品比試驗中主要農藝、產量及品質等性狀表現由表1可知,“贛油雜1009”2年產量平均為2 303 kg/hm2,全生育期平均為190.3 d,株高平均為168.8 cm,分枝數平均為6.5個,有效角果數平均為238.0個/株,角果粒數平均為22.0粒/角,千粒重平均為4.1 g,單株生產力平均為13.5 g,含油量平均為42.50%,硫甙含量平均為14.20 μmol/g,芥酸含量平均為0.15%。結果表明,“贛油雜1009”品比試驗表現出了較好的產量性狀和熟期性狀。

表1 品比試驗中“贛油雜1009”主要農藝、產量及品質性狀表現
2.22013~2014年區域試驗主要農藝、品質及抗性等性狀表現由表2可知,該年度中“贛油雜1009”全生育期為185.6 d,比對照遲熟4.2 d;株高為175.8 cm,分枝數為6.5個,有效角果數為231.4個/株,角果粒數為20.7粒/角,千粒重為3.9 g,單株生產力為12.5 g,菌核病發病株率為7.0%,病情指數為4.1,含油量為41.81%,硫甙含量為16.59 μmol/g,芥酸含量為0.20%,抗倒性表現為“強”。
2.32014~2015年區域試驗主要農藝、品質及抗性等性狀表現由表3可知,該年度中“贛油雜1009”全生育期為184.6 d,比對照遲熟3.6 d;株高為185.7 cm,分枝數為6.0個,有效角果數為250.5個/株,角果粒數為21.4粒/角,千粒重為4.1 g,單株生產力為15.7 g,菌核病發病株率為3.5%,病情指數為1.5,含油量為41.98%,硫甙含量為24.76 μmol/g,芥酸含量為0,抗倒性表現為“強”。
2.4區域試驗產油及產量性狀表現江西省紅壤研究所試點由于油菜花期出現缺硼現象,田間管理不及時,影響了后期的產量,所以該試驗點數據不參加試驗匯總。由表4可知,2013~2014年“贛油雜1009”平均產量為2 083.50 kg/hm2,比對照“龍油668”增產31.8%,在參試的10個新品種中居第2位,5個試點全部增產;產油量平均為871.20 kg/hm2,比對照增產37.9%,5個試點全部增產。2014~2015年“贛油雜1009”平均產量為2 026.50 kg/hm2,比對照“龍油668”增產23.7%,在參試的9個新品種中居第1位,5個試點全部增產,增產極顯著;平均產油量為830.55 kg/hm2,比對照增產19.3%,5個試點全部增產。2年綜合平均產量為2 055.0 kg/hm2,在參試品種中位居第1位,比對照增產27.8%,增產極顯著;2年平均產油量為850.95 kg/hm2,比對照增產28.59%,增產極顯著。
3栽培技術要點
3.1適期播種10月中、下旬,根據天氣形勢,搶墑播種直播。3.2合理密植播種量3 000~4 500 g/hm2,22.5萬~30.0萬株/hm2,條播或穴播。

表3 2014~2015年區域試驗農藝、品質及抗性性狀

表4 區域試驗產量及產油量性狀表現
注:**表示在0.01水平差異顯著。
Note: ** stand for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at 0.01 level.
3.3施足基肥油菜需肥較多,基肥用45%硝硫基型N-P-K含量為15-15-15的復合肥525~600 kg/hm2與尿素45~60 kg/hm2混合作底肥均勻撒施。3.4田間管理播種后,清好三溝。如墑情不足,及時灌水促出苗,做到水不上畦面。
3.5化學除草播種蓋籽后2 d內,用1 500 mL/hm2乙草胺(50%有效成分)對水750~1 125 kg/hm2均勻噴施。芽后除草需根據雜草種類分別采用不同的除草劑。
3.6及時防治蟲害著重防治菜青蟲、猿葉蟲、小菜蛾和蚜蟲等蟲害。蟲口密度較大時,可用吡蟲靈、快殺靈液噴霧,或用針劑藥濃度2.5%敵殺死、濃度2.5%功夫、濃度20%殺滅菊脂混合配用,共300 mL/hm2,對水900 kg/hm2噴霧。
3.7合理追施苗肥和薹肥苗期6~8葉時,一般追施75~90 kg/hm2尿素;抽薹期,薹高3 cm時,追施尿素75 kg/hm2、氯化鉀45~75 kg/hm2;抽薹至初花前,用1 500 g/hm2硼砂對水噴施。
3.8預防菌核病盛花期可用適量脒鮮胺或750~1 500 g/hm2多菌靈,或菌核凈,或甲基托布津對水噴在花及老葉上。若是旱地重茬地,加上盛花期遇高溫高濕天氣,第1次施藥5~7 d后可再噴1次。3.9適期收獲,曬干進倉黃熟后,主序角果變黃,籽粒轉色變硬,應及時收割,脫粒;曬干或烘干至水分8%以下,貯藏。
4結論與討論
國內外早熟性育種重點是進行花期選擇。油菜初花時間的遲早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油菜成熟期的早晚,始花期和終花期均可作為生育期選擇的依據[13]。“贛油雜 1009”在江西省早熟組各點試驗中均表現出較好的早熟性,開花較早,終花早;具有較好的高產、穩產性能和增產潛力,綜合農藝性狀優異,單株結角數多,結角較密,每角粒數較多,千粒重較重,抗倒性好,抗耐菌核病能力強。
參考文獻
[1] 王漢中.我國油菜產需形勢分析及產業發展對策[J].中國油料作物學報,2007,29(1):101-105.
[2] 王漢中.我國油菜產業發展的歷史回顧與展望[J].中國油料作物學報,2010,32(2):300-302.
[3] 王漢中.我國食用油供給安全形勢分析與對策建議[J].中國油料作物學報,2007,29(3):347-349.
[4] 殷艷,王漢中,廖星.2009 年中國油菜產業發展形勢分析及對策建議[J].中國油料作物學報,2009,31(2):259-262.
[5] 王漢中.中國油菜品種改良的中長期發展戰略[J].中國油料作物學報,2004,26(3):98-101.
[6] 戚存扣.長江流域雙低油菜產業發展需求與品種改良[J].中國種業,2004(4):5-6.
[7] 劉寧,吳平,袁衛紅,等.優質兩系雜交油菜“贛兩優 5 號”的選育[J].江西農業學報,2013,25(2):25-26.
[8] 傅廷棟.油菜品種改良的性狀與展望[J].華中農業大學學報,2004,34(S1):1-6.
[9] 李云昌,胡瓊,梅德圣,等.高產油量優質雜交油菜中油雜 8號的選育及優良特性[J].中國農業科學,2005,38(11):2198-2204.
[10] 沈瓊,張思光.中國油菜生產中科技進步與資源配置潛力分析[J].農業現代化研究,2005(5):358-361.
[11] 李殿榮,鄭磊,李少欽.近十三年我國冬油菜新品種單產與含油量的變化分析[J]. 種子,2014,33(2):96-100.
[12] 王必慶,王國槐.油菜早熟性研究進展[J].作物研究,2009,23(5):336-338.
[13] 白淑萍.甘藍型油菜早熟性狀試管選擇初探[J].甘肅農業大學學報,1994,29(2):193-194.
Breeding of Good-quality and High-oil-yielding and Early-maturing Hybrid Rapeseed (Brassicanapus) New Variety Ganyouza No.1009
TANG Jie, DAI Xing-lin*,TU Yu-qin et al
(Key Laboratory of Oil Crops, Crop Research Institute, Jiangxi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Nanchang, Jiangxi 330200)
Abstract[Objective] Precocious rape was bred and applied to avoid or reduce damages such as high temperature cooked or dry-hot wind disasters in 3 ripe stage rape producing area in Jiangxi, and ensure the high and stable yield of after-reap crop and ensure the security of grain and oil supply in China. [Method] Restorer lines and the sterile lines were bred by system breeding, and comprehensive properties and adaptability were evaluated and selected mainly through varieties comparative test and regional tests. [Result] Ganyouza No.1009 was tested as earlier flowering and end flowering at various points in Jiangxi Province, precocious group showed better precocity, good yield, yield increasing potential and excellent comprehensive agronomic traits. [Conclusion] The key of early maturity breeding is chosing flowering stage. To a certain extent, the sooner or later of rape mature can be reflected by coming and eventually blooming sooner or later, as the basis of growth period choice.
Key wordsBrassica napus; Ganyouza No.1009; Breeding
基金項目江西省自然科學基金(2009GZN0o6o);江西省農業科學院創新基金(2009 創 一2)。
作者簡介湯潔(1978- ),男,江西永新人,副研究員,碩士,從事油菜種質資源創新及遺傳育種研究。* 通訊作者,碩士,從事油菜遺傳育種和種質資源創新研究。
收稿日期2016-04-05
中圖分類號S 565.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517-6611(2016)12-03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