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航宇,宋 健,朱啟星
(1.安徽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安徽 合肥 230022;2.安徽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兒科,安徽 合肥 230601;3.安徽醫科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安徽 合肥 230032)
合肥市某醫院手足口病患兒柯薩奇病毒A組16型和腸道病毒71型的感染狀況調查
都航宇1,宋健2,朱啟星3
(1.安徽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安徽 合肥230022;2.安徽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兒科,安徽 合肥230601;3.安徽醫科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安徽 合肥230032)
摘要:目的了解2013年合肥市某醫院手足口病患兒Cox A16和EV71的感染情況,描述Cox A16和EV71在感染人群中的分布比例,性別差異。比較患兒組與健康兒童組的兩種特異性抗體差別。方法選取2013年4~7月安徽省合肥市某醫院門診及住院臨床診斷手足病患兒200例,用ELISA檢測患兒血清中Cox A16和EV71的IgM情況,與健康兒童組兩種特異性抗體情況進行比較。結果200例手足口病患兒中EV71 IgM陽性161例(80.5%),CoxA16IgM陽性的63例( 31.5% );EV71 IgM陽性率與CoxA16 IgM陽性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58.560,P<0.05)。不同性別患兒抗體情況比較,EV71、CoxA16病原體的IgM抗體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3.365和1.135,P>0.05)。患兒組與健康兒童組血清EV71IgM和CoxA16IgM抗體陽性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304.61和6.867,P< 0.05)。結論合肥市某醫院手足口病患兒以EV71感染為主,EV71比Cox A16更易引起兒童顯性感染,EV71保護性抗體IgG消退較Cox A16快,合肥市兒童手足口病流行趨勢依然嚴峻。
關鍵詞:手足口病;酶聯免疫吸附測定;橫斷面研究
手足口病主要由小RNA病毒科的腸道病毒引起,主要病原體包括柯薩奇病毒(Coxsackievirus,Cox)、埃可病毒(Echovirus,ECHO)和新型腸道病毒,并以Cox A組的4、5、7、9、10、16型,B組的2、5、13型和EV71等為主要流行株[1]。其中EV71和CoxA16是手足口病流行最主要病原體,流行范圍遍及全世界,被認為是消滅脊灰后影響兒童健康的最重要的腸道病毒所致的疾病[2]。本文對合肥市某醫院臨床診斷為手足口病的200例患兒進行病原學檢查,以了解合肥市手足口病流行的主要病源體。
1資料與方法
1.1研究對象選取自2013年4月1日起在安徽省合肥市某醫院門診及住院臨床診斷手足病的所有患兒共200例,男性至2013年7月15日為止,女性至2013年7月31日為止,男女正好各選100例,年齡最小3個月,最大16歲,中位數年齡為5.8歲,所有病例診斷依據均符合原衛生部下發的《手足口病預防控制指南(2010年版)》[3]。征得家長同意后采集其血清標本及患者臨床資料信息。選取健康體檢兒童男女各100例作為對照組,對照組年齡最小4個月,最大14歲,中位數年齡為5.7歲,兩組小兒年齡性別經統計學處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1)。見表1。
1.2實驗方法采集空腹外周靜脈血2~3 mL,2h內送至實驗室進行離心10 min(3 000 r·min-1),分離血清后取200 μL于-80 ℃保存。采用雙抗原一步夾心法酶聯免疫吸附試驗(ELISA)進行檢測。
1.3統計學方法采用Excel 2007進行數據錄入,SPSS 16.0對數據進行描述性統計學分析、組間資料進行χ2檢驗。
2結果
2.1患兒兩種病原體總陽性率200例臨床診斷手足口病患兒組(后文簡稱患兒組)中EV71 IgM陽性的161例(80.5%),其中男79例,女82例;CoxA16IgM陽性的63例(31.5%)其中男35例,女28例。EV71 IgM陽性率與CoxA16 IgM陽性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58.560,P<0.05);其中兩種特異性抗體IgM均為陽性的有30例(15.0%),均為陰性的有6例(3.0%)。
2.2不同性別患兒抗體情況比較在選取的男女各100例患兒組中,EV71、CoxA16病原體的IgM抗體性別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見表2。

表2 男性和女性患兒EV71和CoxA16抗體
2.3不同人群兩種特異性抗體比較患兒組與健康兒童組(其中手足口病隱性感染,但無相關臨床癥狀的患兒也于健康兒童),兩種特性抗體陽性率情況,見表3。 患兒組與健康兒童組血清EV71 IgM和CoxA16 IgM抗體陽性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304.61和6.867,P<0.05)。

表3 患兒組與健康兒童組兩種特性抗體
2.4不同年齡組手足口病兩種特異性抗體比較不同年齡組手足口病患兒兩種特異性抗體檢測結果經統計學處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不同年齡組手足口病兩種特異性抗體比較
3討論
手足口病的病原體以腸道病毒71型( EV71) 及柯薩奇病毒A組16型( CoxA16) 最為常見。國內外的多項研究表明,CoxA16感染以輕癥為主,臨床表現為手足臀部的皮膚皰疹和皰疹性咽峽炎,少數合并一過性心肌損害。EV71具有嗜神經性,引起的臨床癥狀持續時間長,病情重,可引起無菌性腦炎、腦膜腦炎、腦干腦炎以及神經源性肺水腫等嚴重并發癥[4]。
本研究發現合肥市某醫院手足口患兒感染的病原體主要為 EV71和COXA16,兩種病原體抗體陽性率存在統計學意義,說明合肥市某醫院2013年手足口病顯性感染以EV71為主,是COXA16感染數量的2.5倍,這與近年來上海、廣東、山東[5-7]等地以EV71感染為主的報道相符。本次研究中還發現存在一定比例EV71和COXA16混合感染(15.0%),與2009—2010年上海手足口病流行結果兩種共同感染的陽性率17.6%[7]相符。 故合肥市手足口病的流行趨勢依然十分嚴峻,加強對EV71感染患兒的實驗室抗體檢測,有針對性地提早采取措施,預防病情進展,對于減少重癥和死亡病例的發生率有重要意義。
在國內外多次對手足口病患兒流行病研究中發現,男孩發病率通常多于女孩(男女比為1.3~1.6∶1)[8]。本研究中比較不同性別患兒的EV71和COXA16的IgM陽性率,兩組間無統計學差異,說明引起手足口病這兩種腸道病毒本身不具有性別易感性。
患兒組與健康兒童組特異性IgM抗體陽性率比較中,患兒組EV71IgM、CoxA16IgM陽性率分別是80.5%、31.5%,健康兒童EV71IgM、CoxA16IgM陽性率分別是19.0%、22.8%,兩組陽性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304.61和6.867,P< 0.05);考慮到健康人群中存在一定比例的隱性感染率,由此我們可以認定ELISA有較高的靈敏度,能夠有效分辨感染人群與非感染人群,這與杜陽光等[7]研究報道相符。健康兒童特異性IgM EV71抗體與CoxA16比例接近1∶1,說明 EV71與CoxA16引起的健康人群隱性感染比例無明顯差異;而在手足口病患兒中,EV71相比CoxA16更易引起兒童顯性感染,說明EV71致病力更強。健康兒童特異性IgG可以反映人群的既往感染情況,陽性人群具有一定的免疫力,合肥市人群兩種特異性IgG陽性率在50%左右,即近一半的人群沒有免疫力,故造成較大流行壓力。與現癥感染人群IgM的比例相比,兩種特異性IgG比例接近1∶1,故提示在兩種病原體感染后EV71 IgG消退較CoxA16 IgG快。
被病原體污染的手是傳播手足口病的關鍵媒介,飯前便后洗手習慣是重要保護因素[8-10]。在制定該病防控原則時除繼續加強5歲以下兒童的衛生監管外,還應展開健康人群的隱性感染特別是帶病毒體群體進行調查,對有效控制該病傳播很有意義[11],因為目前隱性感染者才是合肥地區的主要傳染源。目前合肥地區人群的免疫屏障還未完全建立,隨著新的易感人群的出生和每年大量外來人口的流入,手足口病的流行依然呈現高發態勢[12-13]。
參考文獻
[1]鄧軍霞,呂勇,潘家華,等.安徽省2375例手足口病流行病學分析[J].安徽醫藥,2015,19(11):2135-2137.
[2]Lin TY,Chang LY,Hsia SH,et al.The 1998 enterovirus 71 outbreak in Taiwan: pathogenesis and management [J].Clin Infect Dis,2002,34(Suppl 2) : 52-57.
[3]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手足口病預防控制指南(2010年版)[S].2010-04-21.
[4]譚碧云.重癥手足口病動物模型研究進展[J].醫學信息,2013,26(6):714.
[5]陳皆兵,許奕華.武漢市新洲區手足口病流行病學特征及病原學分析[J].中國現代醫生,2014,52(36): 103-105.
[6]Ooi M H,Solomom T,Podin Y,et al.Evaluation of different clinical sample types in diagnosis of human enterovirus 71-associated hand-foot-and-mouth disease[J].J Clin Microbiol,2007,45(6):1858-1866.
[7]朱渭萍,儲強,王勇,等.上海市浦東新區2005-2007手足口病疫情監測分析[J].上海預防醫學雜志,2008,20(8):372-375.
[8]Zhu B,Zhong JY,Xia HM,et al.Etiology of 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 in Guangzhou in 2008[J].Chin J Pediatr,2010,48(2): 127-130.
[9]Zhang Y,Tan XJ,Wang HY,et al.An outbreak of hand,foot,and mouth disease associated with subgenotype C4 of human enterovirus 71 in Shandong,China[J].Journal of Clinical Virology,2009,44 (4):262-267.
[10] Yan XF,Gao S,Xia JF,et al.Epidemic characteristics of hand,foot,and mouth disease in Shanghai from 2009 to 2010: Enterovirus 71 subgenotype C4 as the primary causative agent and a high incidence of mixed infections with coxsackievirus A16[J].Scand J Infect Dis,2012,44(4):297-305.
[11] Chen SC,Chang HL,Yan TR,et al.An eight-year study of epidemiologic features of enterovirus 71 infect in Taiwan[J].Am J Tropmed Hyq,2007,77(1):188-191.
[12] 李莎濤.天津市河北區2008-2009年手足口病流行病學及危險因素分析[J].口岸衛生控制,2010,15(4):26-28.
[13] 孫軍玲,張靜.手足口病流行病學研究進展[J].中華流行病學雜志,2009,30(9):973-976.
通信作者:朱啟星,男,教授,博士生導師,研究方向:流行病,E-mail: zqxing@yeah.net
doi:10.3969/j.issn.1009-6469.2016.05.039
(收稿日期:2016-03-05,修回日期:2016-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