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聰聰

摘 要 通過2(協作/單獨,組內)€?(區分呈現/混合呈現,組間)的混合實驗設計,以大學生為被試,以無關聯的雙字詞為記憶材料,考察了人際協作產生的社會影響對協作回憶的影響。實驗結果發現,單獨條件被試的回憶成績高于協作條件,而區分呈現與混合呈現之間無差異。說明個體是否意識到自己受到單獨評價對協作回憶的成績無明顯的影響。
關鍵詞 協作回憶 協作抑制 社會影響
中圖分類號:G444 文獻標識碼:A
0前言
協作記憶(collaborative memory)是指由兩人或多人共同對記憶內容進行識記、保持和回憶的過程。協作記憶研究的實驗程序大致包括三個階段,學習編碼階段、干擾階段、回憶階段。實驗通常設計兩種條件:協作組(collaborative group)的被試被要求共同完成實驗任務;無協作組的成員獨自完成任務,雖然組成小組但成員之間并無互動協作,因此被稱作名義組(nominal group)。
Weldon和Bellinger(1997)在一個實驗研究中發現小組協作與個體和名義組在回憶數量上存在差異,即在回憶階段,進行協作組能夠提取出來的信息總量,比等量個體(名義組)單獨提取的信息的總和要少。他們將這個現象稱作“協作抑制”(collaborative inhibition)。此后不斷地有諸多心理學研究者圍繞協作抑制現象的理論和機制展開研究和探討。
Weldon等人(2000)設計了五個實驗來檢驗動機因素的在協作記憶中的作用,發現增強動機可以整體上提高回憶量,但是無法消除協作抑制。根據社會影響理論,個體是否受到單獨評價會影響他們完成任務的情況(Aronson,2007)。本實驗的目的探索社會影響會對被試的回憶成績產生怎樣的作用。
1方法
1.1實驗設計與假設
本實驗通過2(協作與否:協作/單獨)€?(呈現方式:區分/混合)的混合設計,考察了人際協作產生的社會影響對協作回憶的影響。其中協作與否為被試內變量,呈現方式為被試間變量。混合呈現條件下,兩名被試或被試與計算機的回憶結果放在一起呈現給被試;區分呈現則將兩方的回憶結果分開呈現在屏幕的左右兩側。混合呈現雙方的回憶結果作為一個整體出現,被試傾向于認為總體成績是最終的結果。而區分呈現的時候,被試更容易認為自己的成績是被單獨評價的。實驗假設單獨評價可以提高被試的動機和競爭意識,進而提高回憶成績,因此區分呈現條件下被試的回憶成績應該高于混合呈現條件。
1.2方法
1.2.1材料
實驗所用的詞單選自人民日報詞庫,是相互之間沒有關聯的高頻名詞(平均詞頻為145.99)。每個詞單45個詞。練習實驗10個詞。
1.2.2被試
大學生120人,2人一組。每組被試完成一個協作條件和一個單獨條件的記憶任務。
1.2.3程序
首先進行練習實驗,程序與正式實驗相同,主要是讓被試熟悉實驗流程。
然后開始正式試驗:
(1)學習階段,詞單中的詞匯逐一地隨機呈現在屏幕上,每個詞呈現3s,空白間隔0.5s,被試進行識記。
(2)干擾任務1分鐘的顏色文字的正誤判斷。
(3)回憶階段,協作回憶時,兩名被試輪流回憶,通過鍵盤輸入,回憶結果按照其對應實驗條件呈現在屏幕上。單獨回憶的具體操作與上面類似,被試單獨完成回憶任務,將回憶出的詞匯通過鍵盤輸入,同樣按照其對應實驗條件呈現在屏幕上。當被試在10s之內無法回憶新的詞匯直接輸入空白結果,當雙方總共連續三次無法回憶出新詞時結束回憶任務。
2 結果與討論
分別計算小組在各個條件下的正確回憶量:協作組的成績即兩名被試共同回憶正確的詞匯數量,單獨條件的成績為兩名被試回憶結果的無重復總和。使用SPSS17.0對呈現方式和協作條件進行重復測量方差分析。每個條件下回憶成績的描述性統計量見表1。
表1:不同協作條件和呈現方式下的正確回憶量
重復測量的方差分析的結果顯示,協作回憶條件下被試協作回憶的正確回憶量低于單獨回憶時小組成員的正確回憶量,F(1,57)=6.498,p<.05。但是混合呈現和區分呈現條件下被試的正確回憶量無差別,F(1,57)=.026,p=.873。呈現方式和協作與否的交互作用也不顯著。
協作組的回憶成績低于名義組,出現了協作抑制,這與實驗假設和以往的研究結果是一致的。但是混合呈現和區分呈現條件下小組回憶成績沒有顯著差異,沒能證明實驗假設。原因可能是對于記憶這樣的復雜認知活動而言無論被試是否受到單獨評價,其回憶成績不會受到明顯的影響。因為記憶是一種穩定的心理過程,更多的取決于個體的智商,而非他人在場這樣的社會影響。另外即便被試明確自己的回憶成績是單獨記錄的,一方面可能使得被試更努力的回憶,另一方面也可能導致緊張而干擾回憶,這一點在實驗中沒有很好的區分開。不過從以往的研究和理論推測,社會性的因素對人們記憶量的影響是比較微弱的,更多的可能是對記憶內容的影響。
3結論
個體是否意識到自己受到單獨評價對協作回憶的成績無明顯的影響。也就是說,協作記憶雖然發生在群體中,存在社會影響,但記憶作為一種認知活動更多地受到信息加工影響而不是社會影響。
參考文獻
[1] (美)阿倫森,等著.社會心理學(第五版·中文第二版)[M].侯玉波,等譯.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5:244-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