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曉瑤,閆宏宇
(1.河套學院,內蒙古 巴彥淖爾 015000;2.巴彥淖爾市文化廣電局,內蒙古 巴彥淖爾 015000)
“十三五”規劃視域下西部半農半牧地區縣域旅游業發展研究
——以青海省門源縣為例
何曉瑤1,閆宏宇2
(1.河套學院,內蒙古巴彥淖爾015000;2.巴彥淖爾市文化廣電局,內蒙古巴彥淖爾015000)
[摘要]《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中,旅游業改革發展規劃是我國重要的發展規劃之一。我國西部半農半牧地區經濟發展相對落后,但旅游資源豐富。縣域經濟在我國經濟中居于基礎性地位。發展西部半農半牧地區的旅游產業,具有重要意義。青海省門源縣因地理位置特殊,人文和自然景觀豐富,旅游業發展蒸蒸日上。文章根據規劃的發展要求,分析門源旅游業如何走科學發展、特色發展的路子。最后對具體推動措施提出了幾點個人建議。
[關鍵詞]“十三五”規劃;門源縣;旅游業
[DOI]10.13939/j.cnki.zgsc.2016.17.170
我國西部的半農半牧地區處于我國西北偏遠地區,經濟發展以第一產業為主,工業和服務業所占比重小,經濟總量亟待增加,產業結構亟待優化。十七屆三中全會提出,增強縣域經濟的實力和活力,促進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不僅要發展農業本身,還要因地制宜地發展特色農業和特色旅游業。由此可見國家高度重視縣域經濟的發展。“十三五”規劃之旅游業發展規劃對旅游產業的發展方向、產業結構、政策支持進行了闡述,顯示出旅游產業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旅游業能夠優化產業結構、促進區域經濟發展、解決就業,所以旅游業的發展一直受到政府、學者等的廣泛關注。海北市政府和門源縣政府都將旅游業確定為門源的主導產業,發揮旅游業帶動地方經濟發展的巨大作用。
2000年西部大開發政策的實行給西部多省帶來了重大的發展機遇,青海省屬于其中之一。兩會期間,“一帶一路”成為熱詞。青海省門源縣歷稱是青海省的北大門,地理位置非常重要。為了貫徹落實國家“一帶一路”這一重大發展戰略和“互聯互通、旅游先通”的總體思路,國家旅游局在2015年的全國旅游工作會議上提出了“515”戰略。隨著全國旅游發展形勢的變化發展,門源的旅游必將迎來打造地區特色旅游的關鍵時期、地區產業機構升級的黃金時期。
半農半牧區又稱農牧交錯區。指農區和牧區的交錯或過渡地區。世界各地均有。如蘇聯的波羅的海沿岸、白俄羅斯、俄羅斯聯邦及哈薩克斯坦的干草原地帶。我國東北和華北的西部地區以及西北的東部地區,屬半農半牧區。大致位于大興安嶺東麓、遼河中上游、陰山山脈、鄂爾多斯高原東緣、祁連山、青藏高原東緣兩側。該地區西北部從農牧交錯區逐漸向純牧區過渡,東南部向農業區過渡。半農半牧區由于歷史和人為因素的影響,農牧業在土地利用等方面長期存在尖銳矛盾,主要表現在墾荒過度而導致沙化,天然草地面積縮小,阻礙農牧業的協調發展。正確地選定該地區生產發展方向,合理安排農牧業用地,科學發展當地旅游業,能夠使居民增收,避免過度發展第一產業而造成的人地矛盾激化。
1文獻回顧
對于縣域經濟發展路徑選擇,吳敬璉(2004)認為,發展中小企業是解決縣域經濟發展中“三農”問題的關鍵;賀耀敏(2004)提出走集群式經濟的發展思路;陳文科(2006)提出縣域經濟居于國家經濟的基礎性地位;鄭新立(2014)在“第四屆中國縣域經濟發展高層論壇”上提出:通過縣城、小城鎮、農村社區三個層面發展,吸引勞動力就地向二、三產業轉移城市化的生活,有助于解決各種城市病。
所謂的農牧業旅游,將農牧業和旅游產業結合起來,兩者相互促進。這是對農牧業的深度開發,對旅游業的細化,是農牧業與旅游業的融合的產物。這種類型的旅游業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挖掘農牧業的經濟效益(熊金銀,2014)。
少數民族旅游業是以少數民族地區獨特的民族風情,通過旅游設施,向游客提供游覽、餐飲、住宿等服務的旅游行業(穆艷,2015)。
上述研究成果進行了諸多探討,但還缺少對特定區域——西部半農半牧區縣域旅游業的專門研究。本文試圖以“十三五”規劃為視角,針對我國西部半農半牧區特征,結合門源縣的實際情況,論述門源旅游產業的發展道路。
2門源旅游資源豐富
門源縣隸屬海北藏族自治州,地處青海東北部。境內有AAAA級景區百里油菜花海,每年七、八月滿川油菜花耀眼如金,鋪滿在平坦的百里長川,涌向天際,十分美麗。東部綿延百里的仙米省級森林公園,崇山峻嶺,起伏跌宕。更有令人神往的高山神湖——寺溝東海和頭道峽天然大溶洞。自然景觀引人入勝。境內還有多處古遺址和七十余座清真寺,多種民俗文化等,人文景觀非富多彩。其主要吸引力總結如下:
一是少數民族聚居區,飲食、習俗等有民族風情。這對于其他地區、其他民族比較新鮮。
海北大門上的門源回族自治縣是古老的黃河文明早期發祥地和傳播地之一,自古以來游牧文化和農耕文化在此融合,絲綢之路、甘青通衢在此交匯,眾多民族和民族文化在此交融。門源為古羌地,秦漢以來,月氏、匈奴、吐谷渾、吐蕃、黨項等眾多民族先后游牧生息。至2008年年底,共有回、漢、藏、蒙古、土、撒拉等22個民族的153179人,少數民族93256人,占總人口的60.9%,其中回族67810人,占總人口的44.27%。
二是氣候獨特,既有農耕文化又有放牧活動。我國大部分地區的農業以農耕為主或者放牧為主,二者同時存在的地方生產生活方式獨特。
三是視野寬闊,遠離喧囂,貼近大自然。據2008年統計,門源農村人口占總人口的82.9 %,現代化程度低。前來門源的游客中,有一部分來自東部現代化程度較高的大城市。這類游客長期處于擁擠、快節奏的生活中,來此旅游的目的就是放松身心,觀賞西部無污染的寬廣天地、原生態的生活方式。
3發展半農半牧地區旅游業,符合“十三五”規劃的要求
一是“十三五”規劃提出要調整經濟結構,加快發展服務業。旅游業屬于服務業。體驗自然風光和農牧業旅游在半農半牧地區的旅游業中占了很大比重。發展半農半牧地區旅游業能夠利用第一產業的資源,直接拉動服務業發展。
二是“十三五”規劃提出要發展非農產業,壯大縣域經濟,拓寬農民增收渠道。縣域經濟作為一級行政性區域經濟體在國民經濟中扮演重要角色。縣域經濟的主要產業是農業,而農業又是我國國民經濟的基礎,因而縣域經濟在我國經濟中也居基礎性地位(陳文科,1987)。農業本身增收空間小,發展縣域農牧業旅游,農業—非農產業兩手抓,能夠直接為農民帶來實實在在的好處。
三是“十三五”規劃提出要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科學發展。西部半農半牧地區的旅游以文化旅游和農牧業旅游為主,發展這種類型的旅游業既鞏固了第一產業的發展,又避免了發展工業的污染問題,如果開發得當,并形成不可取代的、獨有的景觀和體驗,能夠很好地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形成地方可持續發展能力。
四是“十三五”規劃提出要統籌城鄉發展,統籌區域發展,繼續推進西部大開發。我國西部的半農半牧地區的縣域主要產業是第一產業,且基本處于我國經濟欠發達省份,所以發展半農半牧地區的旅游業,有利于統籌城鄉經濟、區域經濟發展。西部半農半牧地區的旅游資源屬于西部資源的一部分,將這些特有的資源整合開發,既能為當地人帶來經濟效益,又能為外地前來游玩的旅客帶來不一樣的體驗,正是“西部大開發”這一戰略的目標。
五是“十三五”規劃提出要推動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半農半牧地區特有的文化屬于中華民族文化的一部分。到半農半牧地區旅游,能夠增進國人對不同地區的了解,能夠增進不同民族之間的互相了解,增進民族團結;能夠讓當地居民增收,從而更好地傳承和宣傳特有的文化。
4門源旅游業發展建議
旅游業是綜合性產業,包括吃、住、行、游、購、娛六大要素。與此相應,旅游消費也是一種綜合性的消費。因此,旅游業發展不能只盯住“游”一個要素的發展,必須在提供旅游核心產品即景區和線路的基礎上,盡可能擴大服務范圍,豐富服務內容,提高游客人均消費水平,著力延長產業鏈條,確保旅游業實現全面、協調和可持續發展。根據我市旅游業各要素的發展現狀,近期要充分調動旗縣區各部門和旅游企業的積極性,全面推進旅游景區、星級飯店、旅行社、旅游交通、旅游購物各個要素和環節的發展。具體到門源縣,發展情況如下圖。
門源縣旅游總收入圖
數據來源:門源縣年鑒。
截至2012年年末,縣內有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1處,有國內旅行社1家,星級飯店3家(其中三星級2家,二星級1家),床位474張,其他賓館、招待所35家,床位1381張。農家樂、牧家樂30余家。
4.1增加有吸引力的項目,并聯合周邊鄉縣,共同打造精品旅游線路
只“油菜花”這一個景點的吸引力是不夠的。油菜花季節性強,當處于旅游淡季時,收入大幅度減少,但各種設施維護費用高;觀賞油菜花的游客中,有很大一部分來自周邊城市或者省份,往往采取自駕游的形式前往,停留時間短。游客量和游客停留時間在拉動餐飲、住宿方面的力度還不夠。針對以上問題,筆者認為,需要再推出幾個品位高的觀賞點或者度假地,借助“油菜花”的影響力,拉動其他景點發展,多個景點共同推動門源縣旅游業發展。
4.2繼續發揮事件營銷的宣傳效果
門源縣的旅游宣傳多次運用了“事件營銷”。曾成功舉辦數十屆的油菜花文化旅游節,舉辦“金門源”風光攝影大賽,舉辦仙米國家森林公園杜鵑花海“愛之旅”婚紗攝影活動等多個優質活動,很好地宣傳了門源風光。
近些年房車出游、戶外越野等類似貼近自然的旅游方式大受歡迎,尤其受城市白領的追捧,已在全國范圍內流行起來。門源的自然條件適合此類旅游。所以筆者建議,可以和一些公司、學校等單位洽談,比如一些高校的MBA班級、自主招生考試的夏令營活動,都可以將門源作為戶外拓展、年度旅游、夏令營的基地,推廣出去,并努力建立長期合作關系,爭取辦得像油菜花節那樣,一年一度,持續營銷。
4.3更新宣傳渠道,充分利用互聯網
利用現有的旅游方面的網絡平臺,比如微信公眾號、旅游網站、新浪微博等,推送門源旅游資訊,并與其保持長久合作。景區內可設立微信在線服務,實時與游客保持互動,游客有什么問詢、求助、投訴都可以直接在線反饋。比如游客對農家樂的服務有意見、對景區設施有建議,都可通過網絡平臺直接提交。
4.4積極參與國家“一帶一路”戰略布局,抓住機遇吸引境外游客
“一帶一路”是“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簡稱,2013年9月和10月由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分別提出建設“新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戰略構想。國家旨在借用古代“絲綢之路”的歷史符號,主動地發展與沿線國家的經濟合作伙伴關系。門源自漢代以來,一直是絲綢之路輔道的必經之處,“一帶一路”是門源旅游業發展的大好時機。為此,門源縣不僅要與周邊鄉縣聯合,更要與“絲綢之路”沿線的各個景區聯合,打造國際化精品旅游線路。
參考文獻:
[1]新華社.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EB/OL].(2011-03-16).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2]穆艷.民族旅游業發展策略[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5(1):136-137.
[3]陳文科.縣域經濟在國民經濟中的現實地位變遷:理論與實證[J].經濟研究,2006(3):5-7
[4]中國統計局.2003—2013,青海年鑒[M].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013.
[5]蔣紅玲,西藏日喀則地區縣域旅游規劃研究[D].成都:四川師范大學,2014.
[6]劉海舟,門源縣旅游業發展現狀及對策[J].青海金融,2010(7):29-31.
[基金項目]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中國西部半農半牧區縣域經濟發展研究”(項目編號:14XJY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