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春麗
(商丘市第一人民醫院重癥監護室ICU,河南 商丘 476100)
早期康復活動對ICU呼吸衰竭患者血氧分壓及肺功能的影響
祝春麗
(商丘市第一人民醫院重癥監護室ICU,河南 商丘 476100)
目的觀察早期康復活動對重癥監護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呼吸衰竭患者血氧分壓(Partial pressure of oxygen,PaO2)及肺功能的影響。方法選擇于商丘市第一人民醫院重癥監護室ICU于2015年10月~2016年9月治療的呼吸衰竭患者50例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將其分為兩組,各25例。給予對照組ICU常規康復運動,觀察組則實施早期康復活動干預。觀察兩組康復后PaO2及肺功能。結果觀察組PaO2、1 s用力呼氣容積(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FEV1)與FEV1/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水平均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在ICU呼吸衰竭患者中開展有效的早期康復活動干預措施,利于改善患者血氧分壓與肺功能,加速患者康復進程,臨床普及價值高。
重癥監護室;呼吸衰竭;早期康復活動;血氧分壓;肺功能
呼吸衰竭為臨床常見綜合征,近年來因我國人口老齡化日益加重,導致該病的臨床患病率呈逐年上升態勢[1]。機械通氣是ICU呼吸衰竭患者最為常用的治療手段,但臨床治療中發現,機械通氣治療時則極易引發呼吸機相關性肺炎以及廢用性肌肉萎縮等并發癥,這對患者的康復治療及預后均存在不利影響[2-3]。故給予該類患者必要的早期康復活動干預措施顯得極為迫切[4]。鑒于此,本研究將觀察早期康復活動對ICU呼吸衰竭患者血氧分壓及和肺功能的影響。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于商丘市第一人民醫院重癥監護室ICU于2015年10月~2016年9月治療的呼吸衰竭患者50例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將其分為兩組,各25例。觀察組女13例,男12例;年齡48~79歲,平均年齡(69.87±4.71)歲。對照組:女11例,男14例;年齡45~78歲,平均年齡(69.55±4.63)歲。兩組基本資料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兩組臨床治療方案相同。給予對照組ICU常規康復運動,即行常規的被動與主動鍛煉。觀察組則實施早期康復活動干預,具體步驟如下:①活動方案制定:綜合評估患者病情轉歸與身體狀態,為患者制定早期康復活動相關細則,以提升患者的穩定性及耐受力,對患者活動度以及活動能力進行實時監測,以便為患者制定進一步活動量與強度等提供科學依據;②床上康復活動:待患者清醒后,保持患者處于半臥位,指導患者進行被動與主動鍛煉,20 min/次,2次/d,包括:肌肉、四肢以及各關節等;③坐位康復活動:協助保持坐位狀態,進行四肢主動鍛煉,20 min/次,2次/d;④床下康復活動:評估患者康復情況,協助患者進行抬腿運動,并維持站立狀態,5 min/次。在家屬及護理人員的協助下鍛煉患者的獨立行走能力,訓練過程中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
1.3 評價指標
觀察兩組康復后PaO2及肺功能。肺功能指標:FEV1與FEV1/FVC。
1.4 統計學方法
用SPSS 18.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 s”表示,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PaO2、FEV1以及FEV1/FVC水平均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康復后臨床相關指標對比(± s)

表1 兩組康復后臨床相關指標對比(± s)
組別PaO2(mmHg)FEV1(L)FEV1/FVC(%)對照組71.56±6.421.86±0.4262.54±4.41觀察組95.57±8.272.94±0.7175.63±5.33t11.4676.5469.461P<0.05<0.05<0.05
呼吸衰竭是因多種原因所導致的肺通氣及換氣功能障礙,進而引發的生理功能紊亂以及代謝異常等一系列綜合征[5]。臨床對于該類患者多采取機械通氣治療手段,以達到維持氣道暢通的目的。但臨床治療中發現,因行機械通氣治療的患者需行鎮痛以及鎮靜治療,患者絕大部分時間處于休眠狀態,長期制動對循環功能及神經功能等均會造成不利影響,并增加臨床相關并發癥發生風險,對患者康復進程以及預后影響較大。故給予患者適量、必要的康復活動干預,對保持患者各器官功能及降低并發癥具有重要作用[6]。
早期康復活動在有效評估患者病情轉歸、康復情況以及身體狀態的情況下,有效結合患者實際康復需求,為患者所制定的具有針對性、高效性及科學性的康復干預手段,改善患者的活動度及活動能力,以提升其活動穩定性以及耐受力。同時通過對患者康復過程中不同階段進行實時評估,并對早期康復活動方案進行及時調整,通過床上康復活動、坐位康復活動以及床下康復活動等,循序漸進增加患者康復運動量,促進患者呼吸功能及肌力恢復,有效增強患者抗氧化能力,促進血液循環作用,利于降低機械通氣時間及臨床相關并發癥。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PaO2、FEV1以及FEV1/FVC水平均優于對照組,表明早期康復活動有助于提升患者血氧分壓,促進機體循環功能以及肺功能的快速恢復,縮短臨床治療時間,這對患者早日康復及改善預后提供有力條件。
綜上所述,在ICU呼吸衰竭患者中有效開展早期康復活動干預措施,利于改善患者血氧分壓與肺功能,加速患者康復進程,臨床普及價值高。
[1] 胡細玲,陳妙霞,吳本權,等.早期康復活動對重癥監護病房呼吸衰竭患者康復的影響[J].現代臨床護理,2015,14(03):26-28.
[2] 周 洋.以Omaha系統為基礎的個案管理模式在ICU重癥呼吸衰竭患者中的應用[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6,22(33):4755-4758.
[3] 梁金仙,崔 濤.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機械通氣護理體會[J].中國急救醫學,2016,36(z1):260-261.
[4] 周春香,唐靜華,葉惠芳,等.呼吸衰竭行無創呼吸機治療患者的舒適化心理護理[J].護理學雜志,2017,32(01):72-74.
[5] 馬 莉.無創呼吸機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重癥呼吸衰竭的護理分析[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6,32(z1):20.
[6] 王春燕.綜合性護理在急性呼吸衰竭患兒ICU監護中的應用效果觀察[J].檢驗醫學與臨床,2016,13(z1):215-216.
本文編輯:吳宏艷
Efects of early rehabilitation activities on oxygen partial pressure and pulmonary function in ICU patients with respiratory failure
ZHU Chun-li
(Shangqiu First People's Hospital intensive care unit ICU,Henan Shangqiu 476100,China)
ObjectiveTo observe the ef f ect of early rehabilitation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oxygenation pressure(PaO2)and pulmonary function in patients with intensive care(ICU).MethodsFifty patients with respiratory failure who were treated by ICU ICU in Shangqiu First People 's Hospital from October 2015 to September 2016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n=25).The ICU routine rehabilitation exercise was given to the control group,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followed by early rehabilitation activities.PaO2and lung function were observed in both groups.ResultsThe levels of PaO21s, FEV1and FEV1/FVC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uperior to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P<0.05),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ConclusionEffective early rehabilitation activities in patients with ICU respiratory failure can improve the blood oxygen partial pressure and pulmonary function, accelerate the rehabilitation process and improve the clinical value.
Intensive care unit;Respiratory failure;Early rehabilitation;Hlood oxygen partial pressure;Pulmonary function
R473.5
A
ISSN.2095-6681.2016.34.02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