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本紅
?
中學生理財教育
易本紅

隨著社會經濟的飛速發(fā)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有些學生手中的零花錢越來越多,關于錢的問題也越來越多。經過長時間的觀察和研究,我發(fā)現學生在理財方面容易犯如下錯誤:
不做計劃,濫用父母錢財,請客、送禮蔚然成風;
現在賒賬享用,以后付錢還賬;
沒有存錢的習慣;
逛商店買東西時,把身上的錢花光;
購物時只相信廣告,片面追求名牌效應;
輕易相信別人的承諾,容易上當受騙。
理財方面的錯誤,往往會成為學生們不良品行的誘因,如撒謊、鋪張浪費、乃至喪失自尊等。為此,我們應把理財教育列入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把理財能力看成是當代每一個人都必須具備的基本素質之一,加強對學生的理財教育。
1.理財教育要從現在開始
從理財能力的角度看,處于青春期的初中生呈現如下幾個特點:
一是沒有固定收入;二是不具備成熟的金錢觀;三是不具備起碼的理財能力;四是具有較強的消費要求和欲望。
這幾個方面的特點導致學生在理財方面極易出現種種錯誤,這些錯誤關系到他們的發(fā)展前途。因而,理財素質教育應盡早抓起。
2.理財教育從零花錢抓起
現在許多家長總是無償地向未成年子女提供零花錢,而又不對孩子花錢給予必要的指導,放縱子女的消費欲望。這樣容易助長孩子大手大腳的不良習慣。
我們應與學生家長取得聯(lián)系,共同探討學生零花錢的管理問題。我告訴家長要讓學生學會合理開支,應從給零花錢開始。同時,不建議學校、家長用獎錢或罰款的形式對學生實施獎懲。
3.理財教育要循序漸進
現行的數學、政治等教材依據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發(fā)展規(guī)律,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地涉及了一些經濟知識。如小學教材教學生認識硬幣和紙幣,要求學生會數錢算賬;中學教材也談到商品打折、銀行利息等的計算和按勞分配等問題。教師應結合教材有關內容,適時、科學地為學生的成長提供必不可少的養(yǎng)料,而不能簡單地認為青少年不需要了解理財知識。
理財教育的目的不僅僅是讓學生學會經商或攢錢,而是要使他成長為一個有正確金錢觀的人。
1.在金錢面前要誠實
就學生未來的經濟生活而言,誠實的品質尤為重要。因為這關系到他將以一種什么態(tài)度去從事那些與金錢相關的活動,以及由此帶來的公眾對他的評判。
班主任可進行如下三個層次的指導:
①給學生講述一些能夠闡明誠實品格的故事,加深學生對誠實的認識;
②教師時時審視自己的誠實標準,嚴于律已,以身作則;
③鼓勵學生用道德標準來判定某一行為的是非,激勵學生在面臨各種選擇時,做到誠實、守信。
2.在金錢面前講自尊
在現實生活中,金錢是一種最容易讓人失去自尊,甚至讓人做出損人利己事情的東西。班主任應結合班級中出錢請他人做作業(yè)和社會上貪污腐敗等現象對學生進行教育,使學生認識到一個人如果在金錢面前能保持自尊,而不出賣自己和原則,他就會獲得世人的尊敬和事業(yè)上的成功。
3.讓學生從小養(yǎng)成簡樸的生活作風
未成年人決定著一個國家的未來,要是主宰國家未來的是貪圖享受、奢靡腐化的一代人,那么這個國家將不堪設想。在當代中國,物質已不再貧乏,教育者更需要創(chuàng)造一些教育契機來培養(yǎng)學生的簡樸作風:
①和學生一道討論地球上的自然資源,以及塑料、金屬、木材及紙張從何而來,認識到它們的有限性;
②教育學生珍惜財物,不要貪圖財物,財物可以給我們的生活提供支持,但卻不能創(chuàng)造一種真正意義上的生活;
③和學生一道抵制一些頗有誘惑力的廣告宣傳;
④鼓勵學生自制教師節(jié)、母親節(jié)等節(jié)日紀念品。
4.樂于為他人服務
多數人習慣于被人服務,而很少去考慮怎樣為他人服務。教師怎樣培養(yǎng)學生樂于為人服務的意識呢?
①為學生樹立榜樣,如大掃除中親自去做最臟最累的活,撿拾他人亂丟的果皮紙屑等;
②多組織開展一些服務活動,如捐款幫助貧困同學,“一幫一”輔導學習,到敬老院義務勞動等。
1.讓學生學會花錢
青少年學生的通病之一就是亂花錢,不懂得計劃,不知道節(jié)制。幫助他們處理好這個問題是理財教育的首要內容。
①制定和執(zhí)行預算
制定預算的目的是要讓學生懂得,花錢是要負責任的。它是管好錢、有計劃用錢的基礎,這是避免學生亂花錢的安全閥。
②了解商品和討價還價
大多數人都不愿揮霍金錢。但是在實際生活中,學生們卻因為自己不善于或羞于同人討價還價而不明智地多付錢給對方。因此,在對學生的理財訓練中,要讓學生學會在購物前先了解商品性能及價格。
③小心受騙
盡管街上的小商小販大多是誠實人,但仍有一些人混雜其間施展騙人伎倆。這有兩種:假冒名牌、贓物。因此,要教育學生,遇上低價推銷商品時應特別小心。
2.讓學生學會存錢
在生活中常常會遇上這樣的情況,想買的東西一時買不起,想辦的事因缺錢一時辦不了。解決這個問題的主要辦法只有攢錢。要教育學生將多余的錢及時地儲存起來,以備不時之需。
3.讓學生學會奉獻
讓學生懂得,錢除儲蓄和花掉之外,還可以捐贈給那些不能獲得生活必需品的人。因為幫助他人就是幫助自己,這能讓自己成為一個有同情心和責任感的人。
班主任可通過主題班會、組織捐款等活動,讓學生體會到:捐錢和花錢一樣有意義,這也是現代人必備的一種理財素質。
(作者單位:湘鄉(xiāng)市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