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祝頤
?
“職高生吸煙率與成人持平”拷問控煙執行力
葉祝頤

日前,北京市疾控中心發布《2005-2015年北京市學生人群煙草使用情況報告》,調查覆蓋全市2萬余名中小學生,結果顯示,北京市有超1/4的職高學生在吸煙,吸煙率與成人持平;曾有吸煙經歷的職高學生占比超四成。(新京報)
控煙是個老生常談的話題,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我國約有5.4億不吸煙的人群正在遭受二手煙的危害。中小學生吸煙率越來越高,特別是職高學生吸煙率與成人持平讓人無法釋懷。如何防止中小學生對香煙產生興趣,控制未成年煙民數量,是一件十分緊迫的事情。
“保護下一代”刻不容緩。《未成年人保護法》第37條明文規定:禁止向未成年人出售煙酒,經營者應當在顯著位置設置不向未成年人出售煙酒的標志;對難以判明是否已成年的,應當要求其出示身份證件。但是從“職高生吸煙率和成人持平”的沉重現實來看,相關禁令形同虛設,“保護下一代”的工作并沒有做好。筆者認為,在禁止經營者向未成年人賣煙方面,國外的經驗值得借鑒。如1995年美國香煙管制新措施規定:禁止在學校和學生活動區域設置香煙售賣機;賣煙者應查明顧客確已年過18歲。有的城市出動警車在學校附近巡邏,規定第一次看到青少年吸煙將予以沒收并告知校方、家長;第二次發現則要送其去上專門勸阻吸煙的學習班;第三次發現則要求交付500美元至1000美元罰款,或去參加社區勞動。加拿大政府實行嚴格的禁煙法令,18歲以下購買香煙屬于違法;父母或其他人令18歲以下兒童購買香煙,可判處有期徒刑兩年。韓國政府禁止向19歲以下青少年售煙,否則將被罰款1000萬韓元(折合人民幣5.5萬元)或者入獄兩年。
“禁止向未成年人出售煙酒”如何落實呢?在筆者看來,一方面售煙者要增強社會責任感,不能為了蠅頭小利傷害孩子的健康;另一方面,有關部門要明確處罰細則并提高執行力。一旦經營者向未成年人售煙,或者拆開煙盒按“支”出售,有關管理部門就要堅決查處,讓經營者付出應有的法律與經濟代價。在這方面,學校也負有教育與舉證責任。
學生吸煙,也與現實生活中成人潛移默化的影響及“煙草影視”的誤導有關。當孩子們經常看到大人們吞云吐霧的鏡頭,他們去模仿也不足為奇了。因此,除了禁止向未成年人賣煙以外,刪減影視劇中的吸煙鏡頭,督促成年人不在孩子面前吸煙等做法十分重要。此外,教育者與家長應向學生宣傳吸煙的危害,轉移孩子的興趣與注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