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敏
?
倡導經典閱讀,開啟智慧人生
劉敏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讓學生變聰明的方法,不是補課,不是增加作業量,而是閱讀、閱讀、再閱讀?!蔽覈鳚h文學家劉向也說過:“書猶藥也,善讀可以醫愚?!蔽倚3珜А敖浀溟喿x”,學生們在教師的指導下,用有聲朗讀或無聲默讀等方式精讀或瀏覽中外經典名篇名作,在閱讀過程中獲得精神愉悅,培養仁義敦厚的高尚人格,開啟智慧的人生旅程。
加強書香校園、書香班級的建設,營造濃郁的書香環境,讓學校的每一塊墻壁都說話,每一個角落都發光,每一個地方都洋溢書香,使學校處處體現書香特色。充分利用“紅領巾廣播站”播放經典誦讀錄音,使校園時?;厥幗浀湓娢牡膬灻佬桑ぐl學生閱讀的興趣。
1.確定閱讀書目,提供圖書資源。
指導學生開展經典閱讀,首先面臨的重要問題就是讀什么。我們堅持從學生的實際出發,以學生的興趣為中心去考慮,根據學生的心理需求,參考新課程標準和朱永新教授主編的《中國小學生基礎閱讀書目》,給學生規定了經典閱讀的必讀書目和選讀書目,并購買了相應的書籍,為學生提供充足的圖書資源。
2.確立各年段經典閱讀的目標與內容,做到有的放矢。
不同學段的學生,其閱讀能力和興趣不同,因此研究經典閱讀的目標與內容是核心任務。
3.制訂閱讀計劃,確保閱讀教學的有效性。
根據經典閱讀的目標和內容,課題組在學期初認真討論制訂各年級經典閱讀指導教學計劃。計劃涵蓋了學情分析、必讀書目與選讀書目的分析、教學重難點、教學措施、閱讀方法指導、特色閱讀活動、評估考核閱讀進度表等幾個方面。
4.創造閱讀條件,增強閱讀實效。
利用學校圖書室豐富的圖書資源,鼓勵學生多讀書,讀好書。班級建立“圖書角”,鼓勵學生交流閱讀,實現資源共享。把閱讀課納入學校課程體系,每周安排兩節經典閱讀課,充分保證學生閱讀的時間。堅決禁止把閱讀課挪作他用,學校安排專人從閱讀課的開展、紀律、老師的上課情況等方面檢查閱讀課的實施情況,并進行登記、反饋、總結,作為評選書香班級的依據。
5.加強方法指導,提高閱讀效率。
閱讀方法的指導有利于提高閱讀質量和閱讀效率,有助于學生將對經典名著的隨意性、消譴性閱讀提升到有品位的研究性、積累性閱讀,讓學生真正讀有所獲。
(1)指導學生有序閱讀。學生閱讀作品前首先要閱讀前言、后記和目錄,對書的寫作背景、作者情況、寫作目的和大致內容有個初步了解,為深入閱讀奠定基礎。
(2)充分利用工具書。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勤查字典,排除字詞障礙,以擴展視野。
(3)多種閱讀方法融合。培根說得好:“書籍好比食品,有些只需淺嘗,有些可以吞咽,有些則需仔細嚼,慢慢品味。所以,有的書只要讀其中一部分,有的書只須知其中梗概,而對于少數好書,則要通讀、細讀、反復讀?!睂W生通過瀏覽、速讀、泛讀、精讀等不同的讀書方法,根據不同文體、不同讀書目的以及自我需要,采用不同的讀書方法。名篇名著和其他文質兼美的優秀作品要精讀,深入細致地研讀,有的經典作品還要反復地讀幾遍,甚至熟讀成誦。
(4)做好讀書筆記。閱讀時,教師要指導學生做好讀書筆記,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習慣。讀書筆記的形式多樣,可以是抄名言、寫摘要、作批注、列提綱、制卡片、畫圖表、寫心得、制作剪貼本等。
6.采取多種形式,提高授課實效。
(1)按期召開課題例會。課題組確定每月第一周周二下午召開課題例會,組織教師進行課題研究學習。要求各位教師到圖書館查找相關資料,閱讀教育專業期刊,經常瀏覽中國知網等網站的文章,不斷提高教師的理論水平。要求教師和學生一起進行經典閱讀活動,加強經典詩文的積累,夯實文化底蘊。
(2)加強教師培訓。聘請經典閱讀方面的專家來校講座,提高老師們的教育科研能力。2015年下學期,我校先后邀請管建剛等專家來校授課、講座,老師們在觀摩學習中成長,在思考研究中完善自我。
(3)研究課型。我們一直致力于經典閱讀課型的開發,目的是在多類型的閱讀指導課中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提高閱讀能力。我們每學期安排八位老師上經典閱讀的研討課、展示課,做好經驗總結,確定經典閱讀的課型。根據經典閱讀的目標和內容,我們已確定的課型有:讀物推薦課、讀物指導課、讀物欣賞課、讀物分享課。
(4)開展經典閱讀方面的論壇活動。自2014年開展課題實驗以來,每學期語文組都會圍繞經典閱讀的研究內容開展論壇活動。如:2015年下學期一年級組李珊老師做了《讓繪本陪伴孩子一同長大》的發言,二年級組馬彬老師做了《如何激發低段學生經典閱讀興趣》的匯報,三年級組劉雪嬌老師以《如何上好閱讀方法指導課》來展示自己的做法,四年級組梁瑞蓮老師講了《在語文教學中怎樣開展有效的讀寫結合訓練》,五年級組王濤老師、語文組教研組長萬文藝老師和主管教學的李海燕副校長赴重慶參加“第五屆兒童閱讀與語文創意教學觀摩活動暨全國第三屆群文閱讀現場課大賽”,回校后都作了群文閱讀學習匯報……論壇活動開展得有聲有色,老師們受益匪淺。
7.開展讀書活動,搭建展示平臺。
開展豐富多彩的系列讀書活動,為學生搭建一個個讀書成果展示平臺,不但檢驗了學生讀書的效果,還讓學生在交流中分享閱讀的快樂,進而提高他們閱讀的興趣。
(1)每學期期末分年級舉行相關的經典閱讀活動,如“小小擂臺賽”“經典名著知識競賽”“經典誦讀比賽”“誦讀表演唱”“經典童話講述”“成語故事大賽”“經典閱讀手抄報”等,評選班級“閱讀之星”“閱讀小能手”,以此激發學生經典閱讀的積極性。
(2)每年舉辦一次讀書節,運用朗誦、吟唱、表演等不同形式演繹經典,全方位、深層次、多角度展示經典閱讀成果。
(3)開展家校聯動讀書活動。小學生的自制能力比較差,在學校里,有老師的引導和同學的影響,能積極主動地閱讀,然而,到了家里,容易受到電視、手機、游戲等影響,導致經典閱讀的連續性和效率無法得到有效保證。所以,積極尋求與家長的配合,共同營造家校閱讀氛圍,形成家校閱讀機制,顯得尤為重要。我們鼓勵家長參與孩子的閱讀計劃,每天用半小時左右的時間相互聽讀,講見聞,賞美文,分享閱讀心得。每學期的家長會上,老師強調讀書的重要性,同時讓親子閱讀做得好的家長傳經送寶,幫助所有家長投身到陪伴孩子讀書的活動中來;每學期開學初或學期末,發家校通或通過班級QQ群告知家長一個學期的必讀書目和選讀書目,讓所有家長了解孩子要閱讀的書目并購買,幫助孩子閱讀。經典閱讀家長開放日、“親子共讀一本書”等親子閱讀活動已成為一道情意濃濃的風景線。經典閱讀家長開放日活動更是讓家長深切感受到營造家庭讀書氛圍、家長示范的重要性。
1.讀物推薦課:每閱讀一本新書,我們都要給學生上讀物推薦課。其教學流程為“推薦書——介紹該書的作者、社會影響、出版社等——分享書中精彩內容——提出閱讀要求——自由閱讀”。
2.繪本閱讀指導課:此課型適合低年級學段學生,其教學基本流程為“激趣導入——觀察了解——引導品讀——自由賞讀——拓展遷移”。如段志強老師在執教繪本《你看起來好像很好吃》時,首先引導學生觀察封面圖畫和文字,設置懸念,了解作者,然后帶領學生一頁一頁地品讀故事,并在趣味點上引導學生思考、想象。師生共同讀故事、談體會、悟情感,一幅幅含義深刻的畫面,一行行意味深長的文字,化為了孩子眼眸中閃亮的星星。
3.閱讀指導課:在閱讀指導課上,我們針對閱讀指導目標,在不同年級進行相應的閱讀方法的指導和探討。如指導低年級學生學會讀書動筆,指導中年級學生學會用讀書符號作閱讀批注,指導高年級學生撰寫讀書筆記以及瀏覽和速讀的方法等。其基本流程為“提出目標——講解閱讀方法——范文引導——練習鞏固”。如二年級胡蓉老師執教《金拇指》時,引導學生把文中的好詞圈出來,把好句用橫線畫出來。四年級的梁瑞蓮老師執教《學寫讀書筆記》時,課前要求學生準備好閱讀摘抄本,授課時先和學生交流“什么是讀書筆記”“為什么要做讀書筆記”,接著具體指導學生怎么寫讀書筆記,最后以必讀書目為范例指導學生寫摘抄筆記。五年級的王濤老師執教的“走進《三國演義》”則是在教學中指導學生速讀。
4.讀物欣賞課:這類課主要是就書中的某一個章節或某一篇精彩的文章,師生一起賞讀。課堂上或是品味故事中人物豐富的情感世界,或是賞析作者獨到的表達方式,或是感悟不同作品特有的語言文字魅力……讀物欣賞課讓學生在不斷的品味和思考、想象與拓展中,將書讀得更豐富、更深入、更透徹。其教學基本流程為“整體回顧讀本的主要內容及作者的有關信息——指導學生品讀書中令人印象深刻的語段——引導學生感悟語言文字背后的情感——對學生進行語言文字訓練——滲透閱讀方法的指導”。
5.讀物分享課:學生在課前廣泛閱讀的基礎上,與同學分享自己在經典閱讀中的感受與收獲。學生通過討論、演講、朗誦、表演、講故事、寫讀后感等多種形式將讀書心得與大家交流分享。其教學基本流程為“簡介作者——了解內容——走進故事——點評人物——交流片段——分享收獲”。
除了以上幾種課型,還有“讀書成果匯報課”“閱讀實踐課”等,它們在課題組老師的不斷探索和實踐中也逐漸完善。

我們不僅在語文教學中充分滲透經典文化,探索有效的教學策略,還將經典閱讀與美術學科、音樂學科、體育學科、科學學科、電影電視校本課程、移動課堂考察活動等結合起來,彰顯經典的魅力。
1.將經典閱讀與語文課結合起來。
張志公先生曾經說過:“三分課內,七分課外。”教師要指導學生將語文課所學到的閱讀方法運用到課外閱讀中去。在日常教學中,教師要根據語文課本里學習的內容作課外延伸,向學生推薦相關的經典文學作品,引導學生溝通課內、課外知識的內在聯系。如:學完《長征》一課,老師因勢利導推薦學生閱讀有關紅軍長征的小故事和毛澤東詩詞,并指導學生背誦毛澤東詩詞;學了《少年閏土》后可以讓學生閱讀魯迅的《故鄉》,讓學生了解“我”與成年閏土再次見面的情景;學了《赤壁之戰》,指導學生閱讀《三國演義》;學了《景陽岡》,引導學生閱讀《水滸傳》。
2.將經典閱讀與寫作結合起來。
葉圣陶先生曾說:“閱讀是寫作的基礎。”可見,作文離不開閱讀,作文得益于閱讀。閱讀經典時,可以摘抄其中的精彩句段,可以寫讀書隨筆;讀了經典之后,可以縮寫、改寫、擴寫、仿寫,為人物寫內心獨白,為角色寫人物小傳等。如經典名著《水滸傳》塑造了108個英雄好漢的形象,其人物描寫個性鮮明,各具風采,閱讀《水滸傳》之后,可以仿照作者描寫人物的方法寫一寫“我們這個大家庭”。
3.將經典閱讀與音樂學科結合起來。
音樂教學過程中,教師可尋找或自編教學內容,將經典詩文誦讀與音樂融為一體。例如小學三年級上冊教材中新增了古詩吟誦單元《詩韻悠悠》,鄒芳老師從學生的實際出發,結合母親節教學生《游子吟》,在吟、誦、唱、演的音樂活動中,學生體驗到了古詩《游子吟》中慈母的愛子之情和兒子的感恩之情,對母親深深的愛和感激之情也油然而生。
4.將經典閱讀與美術學科結合起來。
在經典閱讀過程中,學生可在自己的閱讀摘抄本上配上精美的插圖,增加美感;教師還鼓勵學生進行繪本創作,從而提高學生的想象能力和繪畫能力。在美術教學中,教師可指導學生給經典詩文配畫,如王嫦昭老師執教的《古詩配畫》,將古詩中蘊含的意境美通過學生的筆端描畫出來,使學生的想象力得到培養,表現力得到提高,繪畫語言得以豐富。
5.將經典閱讀與體育學科結合起來。
愛玩是孩子的天性,教師將經典詩文利用體育游戲表現出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
6.將經典閱讀與科學學科結合起來。
在科學教學中,教師將教學與經典閱讀結合起來,激發學生對科學的熱愛,提高科學素養。如五年級的老師教學生學了《風的形成》后引導學生閱讀《十萬個為什么》;六年級的老師教了《植物博覽》后引導學生閱讀《一粒種子的旅行》。
7.將經典閱讀課程與電影電視課程相結合。
電影電視直觀、豐富、絢麗,給人以強烈的視覺沖擊,往往更易引起人的興趣?,F在已經有很多名著被搬上銀幕了,比如《三國演義》《水滸傳》《西游記》《草房子》等,還有動畫片《愛麗絲漫游仙境》《大鬧天宮》《尼爾斯騎鵝旅行記》等,孩子們都很喜歡。我校從2002年開始開設了電影電視校本課程,我們將經典閱讀課程與電影電視校本課程結合起來,利用電影電視來引導孩子們愛上經典。例如,中央電視臺播放電視連續劇《三國演義》的時候,我們舉辦“讀名著,看電視”活動。觀看名著改編的電影,并與原著進行比較,讓學生更深入理解名著的主題、人物和語言表達等的精彩之處。
8.將經典閱讀與移動課堂考察活動結合起來。
移動課堂考察活動是我校的特色活動。在活動中,老師們根據移動課堂考察的內容,將經典閱讀融入其中。如六年級開展“韶山—花明樓—岳麓書院”歷史文化考察活動,老師們就指導學生背誦毛澤東詩詞、梁啟超的《少年中國說》,閱讀《恰同學少年》和余秋雨的《千年庭院》。這樣的活動,不僅豐富了學生的課余生活,還有效提升了學生各方面的素養。
(作者單位:衡陽市船山實驗小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