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口市川匯區林地布局與分類區劃調查初探
摘要:近年來,隨著社會不斷進步和經濟快速發展,公眾依法保護環境的意識逐步提高,如何在保護生態資源的前提下合理利用林地資源成為關注和研究的重點。本文結合川匯區經濟、社會、林地現狀、生態環境等現實情況,就編制林地保護利用規劃中的林地布局與分類區劃進行了初步探查。
關鍵詞:林地布局;分類區劃;調查
近年來,川匯區堅持不懈地開展林業生態建設,通過實施營造林工程,逐步構建本區的森林生態體系和林業產業體系,初步實現了森林分類經營,切實維護了區域生態平衡,促進了本區經濟的快速發展。但是,隨著林業生態建設的深入進行和城市建設的不斷擴張,經濟社會發展需求與林地供給之間的矛盾逐漸顯現,并日益突出,川匯區林業發展進入了一個關鍵時期。為平衡經濟發展和林地保護,結合川匯區區情,編制符合政策要求和本區實際的林地保護利用規劃,已成為當務之急,而了解林地布局和林地分類區劃成為編制規劃的首要問題,筆者對此首要問題進行了分析初探。
林地布局是在保持行政區域基本完整和地域連片的基礎上,根據自然條件、生產條件和社會經濟發展水平的相似性,林地經營歷史、發展方向和經營措施的相對一致性,作出林地利用的區域劃分與分工,旨在因地制宜地發揮區域優勢,科學安排各區域林地的利用方向。
川匯區林地布局以主導生態功能和利用方向這兩個因素為區域布局的主導因子,打破鄉辦行政界限,保持村界完整,將其劃分為西部水源涵養林建設區、北部一般用材農田防護經濟林建設區、中部環境保護林建設區和東部環境保護農田防護林經濟林建設區等4個區域,明確區域范圍,分析經營利用條件,確定保護利用方向與措施。
2.1西部水源涵養林建設區
2.1.1區域生態特點。該區地處川匯區西部,七里河以北,西環路和沙河上游外堤以西,大閘水庫周圍,沙河、潁河交匯處,具體包括城北辦事處的彭新莊、孫嘴、西彭埠口、張埠口4個村和城南辦事處的官坡、后王營、胡營3個村,共計7個村。該區現有土地面積1 164.86 hm2,占全區土地總面積的4.58%。該區位于沙河、潁河、賈魯河交匯處,是大閘水庫的水土保持、水源涵養保護地和城市水源地保護區,生態區位非常重要。
2.1.2林地資源現狀。該區現有林地面積119.71 hm2,占全區林地面積的9.36%,林地面積占該區土地面積的比例為10.26%。按森林類別,全部為重點商品林地;按地類,有林地117.09 hm2,未成林造林地2.61 hm2,分別占林地面積的97.81%、2.19%。
2.1.3保護利用方向與措施。實行嚴格的生態公益林地用途管制,在建設水土保持林、水源涵養林的同時,兼顧生態文化旅游的需要,集水土保持、水源涵養、森林旅游于一體進行生態公益林建設,提高林分生態功能。
2.2北部一般用材農田防護經濟林建設區
2.2.1區域生態特點。該區地處川匯區北部,在七里河、北二環路、周淮路以北,具體包括城北辦事處大朱樓、李營、龍莊、水莊、蘇灣、西張樓、下爐、新上口、徐營、周莊10個村和搬口辦事處的郭寨、趙莊、賈寨、梁寨、毛寨、前文莊、邵火廟、沈樓、宋莊、朱莊10個村,共計20個村。該區現有土地面積6 415.32 hm2,占全區土地總面積的25.41%。該區絕大部分為基本農田;賈魯河以西為城市總體規劃的果品基地。
2.2.2林地資源現狀。該區現有林地面積420.85 hm2,占全區林地面積的32.91%,林地面積占該區土地面積的比例為6.55%。按森林類別,全部為重點商品林地,無生態公益林地;按地類,有林地401.99 hm2,未成林造林地18.86 hm2,分別占林地面積的95.51%、4.49%。
2.2.3保護利用方向與措施。在基本農田范圍內大力建設農田防護林;在賈魯河以西建設果品基地。大力營造用材林,建設商品林基地,兼顧林分生態功能。
2.3東部環境保護和農田防護林建設區
2.3.1區域生態特點。該區在川匯區東部,具體為李埠口鄉,共計23個村。該區現有土地面積5 718.22 hm2,占全區土地總面積的22.47%。該區土地絕大部分為基本農田;西北角為周口港口物流產業集聚區;沙潁河沿岸為城市總體規劃的果品基地;周項路和漯界鐵路之間的楔形地塊是周口市城市總體規劃中連接城市外圍的生態廊道,楔形地塊內布置點狀發展用地,采用低層低密度的方式建設,使城市用地和外圍生態環境高度融合,并對現有建設項目進行生態隔離,生態區位非常重要。
2.3.2林地資源現狀。該區現有林地面積629.49 hm2,占全區林地面積的49.22%,林地面積占該區土地面積的比例為10.99%。按森林類別,全部為重點商品林地;按地類,有林地608.25hm2,未成林造林地21.24 hm2,分別占林地面積的96.62%、3.38%。
2.3.3保護利用方向與措施。在楔形地塊內積極營造環境保護林;在基本農田范圍內大力建設農田防護林;在沙潁河沿岸建設護岸林和果樹林。實行嚴格的生態公益林地用途管制,提高林分生態功能。
2.4中部環境保護林建設區
2.4.1區域生態特點。該區在川匯區中部,具體包括搬口辦事處的搬口、楊寨、趙莊3個村和城南辦事處的艾營、八里廟、柴堂、后村、十里鋪、西李莊、中村7個村,共計10個村。該區現有土地面積11 949.62 hm2,占全區土地總面積的47.33%。該區主要是城市建成區和規劃建設的主要方向。東部地帶是周口城區未來的核心地區,未來以“行政辦公、文化教育、生活居住”為主要職能的綜合性新城區;有效引導和控制向南建設,遠期和商水進行一體化發展。規劃有周口經濟技術產業集聚發展區300 hm2、周口川匯區產業集聚區發展區140 hm2。工商業發展條件較好,具有較大的建設用地需求。
2.4.2林地資源現狀。該區現有林地面積106.43 hm2,占全區林地面積的8.32%,林地面積占該區土地面積的比例為0.91%。按森林類別,全部為重點商品林地;按地類,有林地106.43 hm2,未成林造林地2.27 hm2,分別占林地面積的97.91%、2.09%。
2.4.3保護利用方向與措施。以凈化空氣、防止污染、降低噪音、改善環境為主要目的,在城市及城郊結合部、工礦企業內、居民區營造環境保護林。
3.1公益林地。川匯區現沒有國家級公益林地、省級公益林地和省級以下公益林地。
3.2商品林地。川匯區現有商品林地1278.76hm2,全部為重點商品林地,占全區林地面積的100%,占全區國土面積的5.02%。現有的重點商品林地按地類劃分,有林地面積為1 231.61 hm2,占林業用地總面積的96.48%;未成林造林地面積為44.99 hm2,占3.52%。重點商品林地以現有為基礎,通過補充林地新造林,規劃到2015年末達到1 298.83 hm2,占全區國土面積的比例提高到5.1%;按地類分別達到有林地1 298.83 hm2、未成林造林地0.32 hm2,分別占林地面積的99.98%、0.02%。到2020年末達到1 343.91 hm2,占全區國土面積的比例提高到5.28%;按地類分別達到有林地1 340.00 hm2、未成林造林地3.91 hm2,分別占99.7%、0.3%。重點商品林地經營目的主要是提供木材等林產品,同時產生生態效益,維持生態平衡。原則上不得轉為其它用地,因城市建設、經濟社會發展確需征占用的,必須依法依規申報審批。嚴禁非法征占用和毀林開墾等破壞行為。進行規范化的土地質量、肥力指標的監測。加強林地管理,提高林地質量,增加林地地力,進一步提高林地的生產力和森林的生態功能。積極營造速生豐產林、特色經濟林。要加強集約經營,提倡發展林下特種養殖、林下種植中藥材等林下經濟,提高林地利用效率和效益。
參考文獻
[1]全國林地保護利用規劃綱要(2010-2020年).
[2]全國主體功能區規劃(國發[2010]46號).
[3]河南省縣級林地保護利用規劃編制技術操作細則(試用).
[4]2007年河南省森林資源二類調查結果.
[5]周口市川匯區林業生態建設規劃(2008-2012年).
[6]周口市川匯區“十二五”林業發展規劃.
[7]川匯區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及農業、水利等相關規劃.
[8]川匯區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及農業、水利等相關規劃.
[9]社會經濟調查數據.
466001河南省周口市川匯區林技站程浩杰張川江陳紅艷
466001河南省周口市林業局王坤宇蓮同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