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穎
一般來說,中國與哪個國家關系密切,其國家元首、政府首腦訪華次數會較多,而在這樣的國家,中國往往影響力較大,國家形象也較好
2016年6月12日,德國總理默克爾開啟其任內第9次訪華之旅,成為任上訪華次數最多的西方國家政府首腦之一。她曾在2006年、2007年、2008年連續3年訪問中國,2012年曾兩次到訪中國。上海、南京、西安、廣州、天津、成都、合肥、沈陽等城市均留下了默克爾的足跡。
不僅是默克爾,近年來,不少國家元首、政府首腦來華訪問都頗為“勤快”。
外交學院教授高飛告訴《瞭望東方周刊》:“一般來說,中國與哪個國家關系密切,其國家元首、政府首腦訪華次數會較多,而在這樣的國家,中國往往影響力較大,國家形象也較好?!?h3>默克爾為何頻繁訪華
默克爾可能是如今中國人最熟悉的西方國家領導人之一。
2006年5月,默克爾首次訪華。當時,與其一起來訪的,包括德國經濟部長等內閣要員,及一個40多人的大型經濟代表團。訪問期間,中德雙方共簽署了19份雙邊合作文件,涉及金額達數十億元。
而最新的這次訪問,有媒體稱默克爾“帶著半個內閣及約20名經濟界代表”。訪問期間,默克爾與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共同主持了第四輪中德政府磋商。值得一提的是,同日舉行的第八屆中德經濟技術合作論壇,共促成了96個重大合作項目簽約,協議金額150億美元,規模為歷屆論壇之最。
中國社科院歐洲研究所副研究員、中國駐德國使館文化處二等秘書李罡告訴《瞭望東方周刊》,中德兩國經濟利益融合點是默克爾頻繁訪華的根本原因。中國與德國雖然同為世界貿易大國和制造業大國,但在發展階段、比較優勢等方面存在差異,這成為兩國發展經貿關系的重要基礎。對德國而言,中國龐大的市場為德國企業提供了巨大的發展空間;對中國而言,德國在科技創新和精工制造方面的先進技術將助推中國的產業結構升級進程。
盡管共同利益顯而易見,但中德兩國在貿易、投資等領域的分歧也仍然存在。李罡認為,這也是默克爾頻繁訪華希望解決的問題。
隨著中德兩國關系日益密切,兩國合作也早就超出了經濟范疇。
“中國和德國在全球治理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兩國在推動全球治理改革方面擁有許多共同利益?!崩铑刚f。
2014年10月,中德聯合發布的《中德合作行動綱要》指出,雙方將就包括在中東地區活動的伊斯蘭極端恐怖主義、伊朗核問題等多個國際和地區熱點問題,保持密切溝通,致力于尋求可持續的解決方案。
還有比默克爾更“勤快”的人,最著名的是俄羅斯總統普京。
從2000年7月首次訪華至今,普京共訪華11次(包括擔任俄羅斯總理期間)。
中俄兩國政府首腦(總理)會晤始于1992年,定期會晤機制始于1996年。到目前為止,中俄總理已進行了20次定期會晤。
高飛告訴本刊記者,俄羅斯總統、總理頻繁訪華體現了中俄關系友好,冷戰結束以后的中俄關系是大國關系發展的典范,中俄關系發展到今天的全面戰略協作伙伴關系,在近代國際關系中具有示范意義。
近期,普京還將對中國進行訪問。近日,中國外交部新聞發言人在例行記者會上表示,普京總統即將訪華,兩國領導人將就雙邊關系及共同關心的國際和地區問題充分交換意見。
“中俄在國際事務上的合作將是雙方探討的亮點?!备唢w說。
不過,現任外國領導人中有比普京還“勤快”的,他就是哈薩克斯坦總統納扎爾巴耶夫。僅從2000年至今,納扎爾巴耶夫至少訪華13次。在兩國高層交往密切的背景下,中國與哈薩克斯坦達成了52個產能合作項目,總金額超240億美元。
不過,相比于李光耀,以上領導人都還稱不上“勤快”。這位已故新加坡前總理,任內共訪華30余次。
本刊記者對外交部網站梳理發現,中國周邊不少國家元首、政府首腦近年來訪華次數都比較多。
2016年6月2日來華訪問的柬埔寨王國國王諾羅敦·西哈莫尼,已經4次訪華;韓國總統樸槿惠就任以來也曾3次訪華;近幾年來,原老撾人民革命黨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朱馬里則是每年都來華訪問。
在周邊國家中,作為中國唯一的全天候戰略伙伴,巴基斯坦領導人長期保持高頻訪華節奏。自上世紀70年代起,中巴之間領導人互訪頻繁,巴基斯坦的歷任總統、總理均多次訪華?,F任巴基斯坦總理謝里夫訪華的次數至少達8次——2013~2015年他連續三年訪華,其中2014年曾兩次到訪中國。
“2013年召開的周邊外交座談會,凸顯了周邊地區對中國外交戰略的重要性。而且,周邊地區既是‘一帶一路建設的重點區域,又存在一些海洋爭端,因此各國都希望加強與中國的對話?!蓖饨粚W院副教授任遠喆對《瞭望東方周刊》說。
比如,雖然中越之間存在海洋爭端,但越南領導人訪華也較頻繁。越南前總理阮晉勇在其任期內曾于2008年、2009年(兩次)、2010年、2012年、2013年,至少6次訪華。
在高飛看來,高層領導人頻繁來訪,關鍵還是因為在兩國關系中合作是主流。
近年來,非洲國家元首、政府首腦訪華頻率也頗高。
2015年6月8日,安哥拉總統多斯桑托斯對中國進行國事訪問,這也是他至少第5次訪華。值得注意的是,2002~2013年間,安哥拉和中國雙邊貿易增長近2000%。
多哥總統福雷也是中國的常客。2016年5月29日,福雷抵達中國開始進行國事訪問,這是福雷至少第4次訪華。福雷的父親埃亞德馬總統也曾在其任期內5次到訪中國。在最近這次福雷訪華期間,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指出,中多友好事業是總統先生父親埃亞德馬總統和新中國幾代領導人共同締造和培育的。
此外,烏干達總統穆塞韋尼和喀麥隆總統保羅·比亞也曾分別至少5次訪華。南非總統祖馬從2011年至今至少4次訪華。
值得注意的是,2014年中非貿易總額和中國對非洲非金融類投資存量分別是2000年的22倍和60倍。
任遠喆表示,非洲國家領導人的頻繁訪華說明了中非關系的迅速發展,特別是中國領導人在“真、實、親、誠”理念下對非工作的拓展。
此外,這也與“一帶一路”倡議得到越來越多國家的響應有關。
訪華期間,多位非洲領導人在與中國領導人會談中提到對“一帶一路”的支持。
福雷表示,贊賞中方“一帶一路”倡議。摩洛哥國王默罕默德六世則表示,摩方愿同中方加強基礎設施建設、高鐵、綠色產業等領域務實合作,擴大人文交流。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這些頻繁來華的國家領導人,一些時隔多年首次訪華的外國領導人,也對“一帶一路”倡議頗為積極。
近兩年,地處“歐洲心臟”的捷克與中國的關系升溫迅速。2014年10月,捷克總統澤曼率領近200人的代表團訪華,成為10年來首位訪問中國的捷克元首。次年,澤曼再次訪華時表示,“捷方重視對華關系,愿繼續推進同中方在金融、航空、投資、科研、教育、體育等領域交流合作不斷取得進展,積極參加‘一帶一路框架下的合作?!?img alt="" src="https://cimg.fx361.com/images/2016/12/31/lwdf201623lwdf20162307-2-l.jpg" style="">
“很多以前沒來訪的都來了,說明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的推進初見成效,我們的伙伴關系網絡越來越大,而且這也是中國國際地位提高的體現。”任遠喆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