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波++黃同成
摘 要: 隨著全國計算機等級考試(NCRE)內容和考核方式的不斷創新,為提高廣大學生計算機等級考試通過率,文章對全國計算機等級考試改革中二級C語言程序設計考試題型進行分析,并通過分析等級考試大綱及歷年考試要點,針對公共基礎知識部分任務重、課時少的特點,對計算機基礎中的公共基礎知識部分教學進行相應的探討。
關鍵詞: NCRE 程序設計 數據結構 軟件工程 數據庫設計
引言
全國計算機等級考試(National Computer Rank Examination,簡稱NCRE),1994年由教育部考試中心開始主辦,至今已有20多年,是最早面向全社會的國家級計算機應用能力考試機制,是經國家教育部批準,面向全國的非學歷教育的證書考試,專門用于考查應試人員的計算機應用理論知識水平及實際操作能力。以應用能力為主,并進行等級劃分,分類別、級別進行考核,可提供最具權威性的資質證明。由于它具有客觀、公平、公正的考核標準,因此現已成為全國最具權威性和影響力的一種證書,在全社會得到廣泛認同。
目前,全國各高校理工科新生的計算機課程,基本上第一期是計算機基礎,第二期是C語言程序設計。很多普通高校要求理工科學生參加全國計算機二級考試,并將計算機二級證、英語四級證與學位證掛鉤,像我校理工科學生如果沒有獲得計算機二級和英語四級這兩個證,畢業時就很難獲得學位證,所以計算機二級考試對理工科學生來說是一門重要的考試,所有理工科學生都要重視。從2013年下半年起,二級C采用無紙化考試,時量120分鐘,考試內容除了C語言知識外,還包括計算機公共基礎知識,其中公共基礎知識又包含基本數據結構與算法、程序設計基礎、軟件工程基礎、數據庫設計基礎等四方面內容。考試內容以選擇題形式出現,共10分,占10%。雖然只有10分,但對于那些想考高分(90分以上優秀)的同學來說,這些內容是非常重要的。由于內容繁多,課時有限,有必要嚴格按照考試大綱進行相應的教學改革。
1.基本數據結構與算法部分教學分析
基本要求:掌握算法的基本概念、基本數據結構及操作、基本排序與查找算法等。
算法部分教學重點主要在于使學生了解算法的基本概念。首先介紹算法是解決某個特定問題的有限步驟的描述;介紹算法的控制結構可分為順序、選擇和重復三種;采用用程序流程圖形式、N-S結構化流程圖及算法描述語言等其他描述方式進行描述;向學生講解流程圖時穿插算法的特性介紹;說明即使是同一個問題,由于算法不同,效率可能有很大區別,從而進一步引出算法時間、空間復雜度。對于數據結構,教學重點是讓學生掌握數據的邏輯結構、存儲結構及數據運算。掌握像線性表、堆棧和隊列等線性邏輯結構及樹、圖非線性邏輯結構;掌握數據的順序存儲結構與鏈式存儲結構的優缺點。展示其在不同存儲方式下進行查找、排序、插入與刪除操作的靈活性,從而使學生掌握這兩種不同存儲方式的區別,了解二叉樹的不同遍歷方式。通過歷年試題分析,算法與數據結構部分在等級考試公共基礎知識考題中約占50%,因此,教師應側重對這部分內容進行詳細講解。
2.程序設計基礎部分教學分析
基本要求:掌握逐步求精的結構化程序設計方法,了解面向對象程序設計中的對象、方法、屬性等概念。
程序設計方法是程序設計基礎部分的重點,概念是該部分考核的主要內容,考點份額較小。相對于專業學生,非計算機專業的學生完全理解面向對象程序設計方法中的很多概念比較困難,因而,對這些知識只能要求學生加強記憶。教師只需對所有概念進行相應總結和歸納,無需過多深入探討,以免學生愈加迷惑,效果反而適得其反。結構化程序設計中的三種基本程序結構(順序、選擇、循環)和程序設計基本原則(自頂向下、逐步求精、模塊化、限制使用goto語句);模塊化程序設計原則(高內聚、低耦合);面向對象程序設計方法中的基本概念(如:對象、屬性、類、方法、封裝、繼承、多態性)等在考試中經常出現,教師在講解時應強調概念。
3.軟件工程基礎部分教學分析
基本要求:了解軟件工程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應用相關技術進行軟件開發的能力。
該部分內容相對抽象,考點比較多,因此歷年考試中多是考生失分較多的地方。考點主要包括:軟件工程的基本概念和目的;軟件工程的三個要素(包括方法、工具和過程);軟件生命周期階段(包括可行性研究、需求分析、軟件設計、編碼、測試、運行維護)及各個階段的目標及文檔設計、工具、方法(例如:軟件測試方法包括白盒測試和黑盒測試)和步驟(例如:軟件測試步驟為單元測試、組裝測試、確認測試和系統測試等)。根據計算機等級考試題庫統計,以上知識點在考試中的出現頻率較高,所以教師應重點講解。
4.數據庫設計基礎部分教學
基本要求:掌握數據庫基本知識,了解關系數據庫的設計。
數據庫設計基礎部分知識點比較抽象,等級考試中常考的知識點包括:數據庫、數據庫系統、數據庫管理系統、數據庫管理系統提供的數據語言(DDL、DML、DCL);數據的三種基本模型(層次、網狀和關系);數據庫系統的三級模式(外模式、概念模式、內模式);數據庫設計階段(需求分析、概念設計、邏輯設計、物理設計)及各階段的基本任務;E-R圖中實體、屬性、聯系的表示方法及三種聯系(一對一、一對多、多對多聯系);傳統集合運算與專門關系運算(選擇、投影、笛卡爾積)等。根據總結統計發現以上這些知識點在二級考試中出現頻繁很高,因此教學中應當作為重點內容突出講解。
5.結語
對非計算機專業的理工科學生,根據大綱要求,把握考試要點,針對計算機基礎教學安排中公共基礎知識部分任務重、課時少的特點,教師可以靈活圍繞等級考試展開教學,力爭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不但可以向廣大學生普及計算機方面的基礎知識,而且可以幫助他們提高等級考試的通過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