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里略 葛耿育 蘇文莉
摘要: 面對就業市場的壓力,怎樣培養適應社會需求的人才,是每個高校必須思索和完成的任務。該文依據地方院校的辦學理念和自身定位,以遵義師范學院計算機科學系為例,探討了計算機專業的應用型人才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通過實踐,學生的就業能力和層次得到了明顯提高,社會用人單位的好評提升,并對其他院校計算機教學改革具有一定的示范作用和參考價值。
關鍵詞:實踐教學體系 培養模式 地方院校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3044(2016)13-0118-03
Abstract: Faced with the pressures of job market, each college and university need to think deeply and accomplish the task that how to cultivate talents who can meet the social needs. Based on the theory of running a school and its positioning, we take an example of computer science department of Zunyi normal college and discuss the construction of practice teaching system about applied talents of computer professional. Through several years practice, students employment ability and level has been improved obviously, leaders of companies gave a high praise. In addition ,this has certain exemplary role and reference value to other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computer teaching reform.
Key words:practice teaching system ; training mode ; local universities
近年來,隨著國內外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我國高校計算機專業傳統實踐教學模式越來越無法滿足社會對計算機專業人才的需要:一方面,IT企業所需復合型、專業型、經營型和創新型的計算機專業人才非常緊缺,大量出現的軟硬件外包公司,對軟硬件研發人員和白領工人的需求迅速增加;而另一方面,高校提供的大量計算機專業畢業生卻無法滿足企業的需要[1]。產生供求矛盾的原因有幾點:首先是高校實踐專業課程的設置落后于市場需求變化,造成了人才培養與需求之間的錯位和脫節;其次是計算機專業畢業生的知識結構有所欠缺,復合程度不夠,應用能力與企業需求之間存在著較大差距,難以勝任企業工作;其三是高校師資隊伍知識陳舊、實踐教學方法呆板,工程實踐能力弱,導致指導學生實踐應用能力弱。本系學生還存在吃苦耐勞精神不足,團隊協作能力不足。在此背景下,遵義師范學院計科系探索社會計算機專業人才的需求,重新修訂計算機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構建相應的實踐課程體系,本方案已在計算機科學系10和11年級學生中部分使用,產生了較好的效果。
1 培養目標的確定
學院培養的人才是為了社會和地方經濟發展的需要;學生完成本科學業是為了就業或更高層次學習。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是學生實踐能力培養的需要,專業結構發展的需求,企事業崗位的需求。計算機學院:通過走訪企業,發放問卷調查,分析社會IT企業信息類崗位能力標準,建立專業的培養目標確定為:三個要點:1)有扎實和寬厚的基礎;2)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3)與人交流和合作的能力。對于計算機類人才主要:熟練使用計算機語言能力、編程能力、算法設計和實現、軟件工程的規范。
為了加快大數據產業發展,確保貴州省綜合經濟實力上一個臺階和生態環境保護優美,實現經濟社會發展的歷史性跨越。作為地方性院校,為了配合貴州省產業發展的策略,使學生能更好地為地方經濟和社會服務。
2 加強實踐教學內涵發展
1)建立多維一體的實踐教學體系
根據人才培養目標、專業發展與社會需求,整合校內校外專業實踐(實驗)教學資源,構建了多維一體學生實踐能力培養的教學體系(見圖1),體系由兩部分組成:課內學科基礎實踐和課外開放實踐。課內學科基礎實踐由:課內實驗、課程設計、生產實習和畢業設計等多種實踐構成。課外開放實踐部分:大學生各種競賽、第二課堂、到企業實訓和開放實驗室。利用全方面、多層次的綜合實踐活動,全面培養學生的職業道德、人文素質、領導能力、實踐能力、職業生存能力和創新能力。
在多維一體實踐教學體系實踐中,遵循“以學生為本,以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和創新能力為核心,堅持知識傳授、能力培養、素質提高協調發展”的實驗教學理念,搭建實踐平臺的實踐教學模式。構建低年級學生基礎實驗通用平臺,使實驗室利用率達到80%;構建高年級學生專業實驗專用平臺,全天開放,使實驗室利用率達到50%;構建學生綜合實驗高端平臺,使有綜合性和設計性實驗的課程的實驗能達到40%;大力組織學生參加各類科技競賽活動,使參加競賽的人數達到本專業人數的23%,到企業實訓的學生占17%。從而達到推動實踐教學發展,提升實踐教學效果的目的。形成以課內實踐環節為支撐,以課外實踐環節輔助,以參加各類學科競賽為激勵手段的多維一體學生實踐能力培養體系。
2)構建分層次的系列實驗
通過對傳統的實踐教學改造,提升課內教學效果。明確實驗目標,重視課內實驗、課程設計、畢業設計等環節,分階段設置不同層次的基礎實驗、綜合實驗,規劃由驗證性實驗、設計性實驗和研究性實驗組成系列實驗教學體系,形成分層次系列實驗(參見圖2)。驗證性實驗重點培養學生的實驗基本技能和規范,使學生“學會走路”;設計性實驗重點培養學生的綜合性、設計性實驗能力,強化學生的創新意識,讓學生“自主走路”;研究性實驗重點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塑造學生創新品格,讓學生“自己找路”。在實踐過程發現,研究性實驗能更好地為科學研究服務,而為技術工程服務體現的弱一些。所以增加了工程實踐環節。
驗證性實驗培養學生的實驗基本技能和規范,使學生“學會走路”;
設計性實驗培養學生的綜合性\設計性能力和創新意識,讓學生“自主走路”;
研究性實驗(工程實踐)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塑造創新品質,讓學生“自己找路”。
3)努力拓展專業第二課堂
為了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加強學生實踐能力和增強學生的就業能力,我們將努力探索第二課堂多種形式的活動。目前已經形成:
①利用第二課堂使程序設計課程群四年“不斷線”(參見表1),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設計的能力、團隊協作和就業的能力;
②通過第二課堂培養學生參加科技競賽活動,提高學生解決問題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取得一定的效果;
③通過第二課堂引進實訓企業展開實訓,解決教育與產業脫節和錯位問題,增強學生的就業能力。
3 建立高水平實踐教學團隊
1)加大高層次人才的引進/培養力度。
引進高層次人才充實實踐教學隊伍。兩年引進培養博士2人、碩士1人,都具有幾年企業的工作,提升在計算機類應用技術方面的師資實力,促進教師到企業培訓,已有4名教師獲得計算機類高級工程師資格。
2)引入校外兼職教師,優化學緣結構
建立遵義市計算機類高校教師數據庫和聯盟,根據實踐教學的需求,從校內外聘請優秀兼職教師來教學。
3)以研究團隊為載體,以課題為紐帶,服務地方經濟,提高團隊水平。
從地方性大學實際出發,立足遵義,面向全省,以社會需求為導向,以應用型課題為手段,建成一支水平高、結構合理、作風硬朗、有協作精神的實踐教學團隊,獲得應用類各類課題7項。促使一批學生早進課題組、早進實驗室,提升學生解決問題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
4 加強校外實訓基地建設
積極與社會、行業及企事業單位溝通聯系,充分利用本行業本地區的企業資源,加強產學研合作,建立實習實訓基地,推薦學生赴企業參與軟件開發項目、網絡工程項目、物聯網工程項目、嵌入式系統開發項目、應用技術實踐等。通過校企合作,項目訓練,讓學生了解企業的文化,掌握企業對相關技術技能的要求,拓寬學生的知識視野,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增強學生的團隊協作精神,提高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使學生快速適應計算機專業崗位的綜合素質要求,進而對走上工作崗位起到鋪墊作用,為學生的就業和創業打下良好基礎。
依照“互相促進、互相受益、互相提高”的原則,加強與企業和地方政府的橫向聯合,我院將加大校外實訓基地建設力度,在已經建立7個校外專業實踐基地基礎。
為構建校外基地實習管理與考核體系,保證學生在企業實習工作的順利開展,將進行以下四個方面的工作:1)組建企業實習管理機構;2)制訂實習管理制度;3)制訂實習考核體系;4)校企合作共同開發配套的實習指導(含教學目標、教學內容)。
5 總結
構建計算機專業應用型人才的實踐教學體系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需要根據社會對人才的需求,人才培養的規律和學院人才培養的實際情況,不斷地探索和改進。遵義師院計算機專業在人才培養方案、師資隊伍建設、課程改革和院內外實習實訓基地建設方面一直進行實踐與探索。近幾年,共有140余名學生獲得軟件工程師資質;“藍橋杯”全國軟件專業設計大賽省級一、二、三等獎百余項,并在服務地方經濟方面也做了有益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實效。
參考文獻:
[1] 季玉茹,王德忠.基于社會需求的計算機專業人才培養[J].計算機教育,2011(5):10-14.
[2] 教育部高等學校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教學指導委員會.高等學校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發展戰略研究報告暨專業規范(試行)[M]. 北京: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3] 藺永政,周勁,董吉文.地方院校計算機信息技術專業方向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J].計算機教育,2011(1):9-15.
[4] 陸慧娟,周永霞,何靈敏,等.面對本科就業市場的計算機工程型人才培養研究[J].計算機教育,2011(5):4-9.
[5] 樊里略,楊道平,陳佳.面對就業市場構建地方院校計算機人才培養模式[J].遵義師范學院學報,2012(1):109-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