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發勛(河南省襄城縣人民醫院 襄城 461700)
?
觀察中醫藥在抗肝纖維化治療中的療效
田發勛(河南省襄城縣人民醫院襄城461700)
摘要:目的:觀察中醫藥在抗肝纖維化治療中的療效。方法:從我們診治的資料完整的所有患者中,按初治的時間順序隨機分別選取觀察組和對照組各50例,對照組給予常規西藥恩替卡韋抗病毒和護肝治療:觀察組在此基礎上加服安絡化纖丸,兩組均治療24周為1個療程,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后主要癥狀體征、肝功能、肝纖維化血清學指標、肝臟瞬時彈性成像(Fibroscan)檢查肝臟硬度值(LSM)。結果:①綜合療效比較:觀察組顯效27例,有效18例,無效5例,總有效率90%;對照組分別為11、23、16例,總有效率68%,兩組比較差異顯著(P<0.05)。②肝功能及肝纖維化血清學指標改善情況比較:觀察組各項指標的改善均優于對照組(P<0.05)。③肝臟瞬時彈性成像檢查肝臟硬度值改善情況:觀察組優于對照組(P<0.05)。結論:中醫藥在抗肝纖維化治療中有效、安全、經濟、可靠,能夠顯著提高慢乙肝肝纖維化西醫常規療法的綜合療效。
關鍵詞:中醫藥抗肝纖維化治療有效安全
肝纖維化治療中主要包括抗病毒、免疫調節、抗炎和抗氧化、抗纖維化和對癥治療等[1]。可我們經常遇到部分患者應用抗病毒藥后,病毒載量非常穩定保持在監測下線,但這部分“無乙肝病毒”患者的肝功能時有小幅度波動,有的甚至快速發展成肝硬化或失代償。為探索解決這類棘手問題,我們應用恩替卡韋與安絡化纖丸二者聯合應用,均能達到有效的延緩或控制,有的甚至出現了逆轉等表現。現將我們觀察的結果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所有病例為我院我科2011年10月~2015年10月,門診或住院患者中采用安絡化纖丸治療慢性乙型肝炎肝纖維化患者,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將符合標準的乙肝肝纖維化患者100例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50例。觀察組中男性26例,女性24例;年齡28~56歲,平均年齡(42±14)歲;病程1.5~13年,平均病程(7.25±5.75)年;對照組中男性27例,女性23例;年齡26~58歲,平均年齡(42±16)歲;病程1.8~12年,平均病程(6.9±5.1)年;兩組病例在年齡、性別、病程及病情等方面基線值一致(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療方法:對照組:①護肝治療:根據患者轉氨酶等具體情況,或給予復方甘草酸苷注射液及還原型谷胱甘肽注射液靜脈滴注,4周后停止輸液,給予復方甘草酸苷片50mg,3次/d口服。②抗病毒治療:給予恩替卡韋分散片(維力青,江西青峰藥業有限公司生產,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20100141),0.5mg/d,口服。療程24周。觀察組:在以上治療的基礎上,加用安絡化纖丸(北京森隆藥業有限公司生產,批準文號:國藥準字Z20010098),6g/次,2次/d口服。療程同對照組。
1.3觀察指標:兩組治療前后分別檢測HBV DNA(熒光定量PCR法)定量、肝功能(TBIL、ALT、AST)、肝纖維化血清學指標血清透明質酸(HA)、層黏蛋白(LN)、Ⅳ型膠原(Ⅳ-C)、Ⅲ型前膠原[2](PC-Ⅲ)、肝脾彩超及肝臟瞬時彈性成像(Fibroscan)檢測肝臟硬度值[2](LSM)。
1.4療效評定標準:參考《肝纖維化中西醫結合診療指南》[3]制定如下療效評定標準:①顯效:癥狀及體征消失或明顯改善,肝功能、肝纖維化血清學指標及肝臟瞬時彈性成像檢查肝臟硬度值降至正常或下降50%以上;②有效:癥狀及體征均有好轉,肝功能及肝纖維化血清學指標及肝臟瞬時彈性成像檢查肝臟硬度值超出正常值上限部分下降30%以上;③無效:療程結束后,未達到以上標準者。
1.5統計學方法:所有數據采用SPSS15.0統計學軟件處理。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
2.1兩組綜合療效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綜合療效比較
2.2兩組肝功能療效比較: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后肝功能指標改善情況比較
2.3兩組患者肝纖維化血清學指標改善情況:見表3。

表3 兩組治療后肝纖維化血清學指標改善情況比較
2.4兩組治療前后肝臟瞬時彈性成像檢查肝臟硬度值比較:見表4。
表4 兩組治療前后肝臟瞬時彈性成像檢查肝臟硬度值比較(kPa,±s)

表4 兩組治療前后肝臟瞬時彈性成像檢查肝臟硬度值比較(kPa,±s)
注:1)與治療前比較,P<0.01;2)與對照組比較,P<0.05。
組別 n 治療前 治療后觀察組 50 9.7±3.4 5.3±2.41)2)對照組 50 9.6±3.6 6.6±7.41)
2.5不良反應觀察:兩組治療期間均未見明顯不良反應。
本研究結果表明:在抗乙肝病毒、護肝治療基礎上加用安絡化纖丸,即將抗乙肝病毒藥恩替卡韋與抗肝纖維化中藥強強聯合,對于慢性乙型肝炎后早、中期肝硬化的療效是目前最佳最優的,基本上能達到《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中指出的“最大限度地長期抑制乙肝病毒的復制,減輕肝細胞炎癥壞死及肝纖維化,延緩和減少肝臟失代償、肝硬化、肝細胞癌及其并發癥的發生,從而改善生活質量和延長存活時間”的目的,延緩或阻止這部分“無毒”病例向肝硬化進展甚或逆轉。顯示出中醫藥在抗肝纖維化方面的優勢。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硬化,是因病毒而致肝纖維化的。現代醫學抗病毒的效果中醫藥是無法比的,但其在抗纖維化方面到目前為止還沒有理想的治療方法和有效的藥物研究出來;中醫藥在抗肝纖維化方面有顯著的優勢和特點,但抗病毒方面目前還沒有與西藥抗衡的方藥出現。如果能使抗病毒與抗纖維化有機聯合,中西合璧、互補其短、分取其長,既能實現臨床“無毒”肝病患者客觀存在的實際需求,也能體現出“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硬化”君臣佐使選方配伍的治療原則。如果有長期、大樣本、多中心、隨機雙盲的中西優化結合治療方案的研究,這一世界級難題可能會有所突破。
參考文獻
[1]中華醫學會肝病學分會,中華醫學會感染病學分會.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防治指南(2010年版)[J].中華肝臟病雜志,2011,19 (1):13-24.
[2]吳勉華,王新月.中醫內科學[M].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14:243-272.
[3]李蘭娟,任紅.傳染病學[M].第1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3:17-43.
中圖分類號:R56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8351(2016)06-008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