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祥應 黃 軍 汪 琳 趙明丹 龍 秋 黃桂軍(貴州省黔南州中醫醫院腫瘤科 都勻558000)
?
扶正抑瘤湯治療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化療相關性疲乏的臨床觀察△
孔祥應黃軍汪琳趙明丹龍秋黃桂軍(貴州省黔南州中醫醫院腫瘤科都勻558000)
摘要:目的:探討扶正抑瘤湯治療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化療相關性疲乏的臨床療效。方法:60例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隨機分成觀察組32例和對照組28例,根據病情采用NP方案化療。觀察組化療第一天開始口服扶正抑瘤湯,100mL/次,3次/d,連服21d為1個療程,連續服用2個療程;對照組不給予中藥。分別于化療前,化療7、21、42d采用癌性疲乏量表進行評分,觀察化療后兩組患者骨髓抑制程度及重組人粒細胞集落刺激因子的用量情況。結果:化療21、42d后,觀察組情感、認知、軀體疲乏評分和總分均較化療前下降(P<0.05或P<0.01);對照組情感、認知、軀體疲乏評分和總分均較化療前無明顯變化(P>0.05)。觀察組下降幅度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骨髓抑制率和重組人粒細胞集落刺激因子注射液使用總劑量與對照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扶正抑瘤湯能明顯減輕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化療相關性疲乏,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
關鍵詞:扶正抑瘤湯晚期非小細胞肺癌化療相關性疲乏癌性疲乏量表
肺癌大約70%~80%為非小細胞肺癌,多數患者就診時肺癌已屬晚期,化療是臨床上治療肺癌的主要方法之一。肺癌患者化療后容易產生疲乏,嚴重影響肺癌患者的生存質量。扶正抑瘤湯是我院院內制劑,具有清熱利濕、補中益氣、扶正固本、解毒散結的作用[1~2]。為了觀察扶正抑瘤湯治療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化療相關性疲乏的臨床療效,2013年8月~2015年11月,我們治療30例,現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選擇2013年8月~2015年11月在貴州省黔南州中醫醫院腫瘤科住院經組織學或細胞學病理確診為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符合標準晚期非小細胞肺癌診斷標準,年齡≥18歲,文化程度小學以上,無意識障礙,無認知障礙,預計生存期≥6個月,患者依從性好,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病情嚴重無法完成量表者,2個月內接受化療者,患有心、肝、腎和造血系統疾病,患有精神疾病者或不愿意配合者,依從性差者。共收集60例,隨機分成兩組,觀察組32例,男性20例,女性12例;年齡48~75歲,平均年齡(58.67±10.39)歲;功能狀態評分0分5例,1 分19例,2分8例;病理類型為腺癌22例;鱗癌10例;臨床分期IIIA 6例,IIIB 9例,Ⅳ17例;病程4~11個月,平均病程(5.78±1.52)個月;既往化療次數<3次22例,3~4次10例。含鉑兩藥化療方案:紫杉醇+順鉑/(紫杉醇)+卡鉑19例,培美曲賽+順鉑/培美曲賽+卡鉑/培美曲賽+奧沙利鉑13例;血紅蛋白含量105.12~132.14g/L,平均血紅蛋白含量(119.54±13.48)g/L;紅細胞計數3.31~4.72×1012/L,平均紅細胞計數(3.76±0.49)×1012/L;白細胞計數2.65~5.57×109/L,平均白細胞計數(3.97±0.43)×109/L。對照組28例,男性18例,女性10例;年齡49~78歲,平均年齡(59.37±11.78)歲;功能狀態評分0分4例,1分17例,2分7例;病理類型為腺癌20例;鱗癌8例;臨床分期IIIA 4例,IIIB8例,Ⅳ16例;病程4~10個月,平均病程(5.69±1.85)個月;既往化療次數<3次20例,3~4次8例。含鉑兩藥化療方案:紫杉醇+順鉑/(紫杉醇)+卡鉑18例,培美曲賽+順鉑/培美曲賽+卡鉑/培美曲賽+奧沙利鉑10例;血紅蛋白含量106.18~131.17g/L,平均血紅蛋白含量(118.99±14.67)g/L;紅細胞計數3.35~4.89×1012/L,平均紅細胞計數(3.79±0.53)×1012/L;白細胞計數2.70~5.59×109/L,平均白細胞計數(3.92±0.68)×109/L。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療方法:兩組患者根據病情采用NP方案化療。采用長春瑞賓25mg/m2,靜脈注射d1、d8;順鉑(NP)25mg/m2,靜脈滴注d1、d2、d3,21d為1個周期,共治療2個周期。觀察組化療第一天開始口服扶正抑瘤湯(黃芪15g、黨參20g、白術10g、茯苓15g、枳殼10g、厚樸9g、綠萼梅10g、半枝蓮20g、虎杖15g、生薏苡仁20g、白花蛇舌草30g、砂仁10g、炒谷芽15g等煎取汁,由黔南州中醫醫院制劑科加工生產,真空包裝,每包100mL),100mL/次,3次/d,連服21d為1個療程,連續服用2個療程;對照組不給予中藥。化療后出現Ⅱ度以上骨髓抑制根據病情使用重組人粒細胞集落刺激因子注射液(國藥準字S200100631,執行標準YBS00302007,協和發酵麒麟株式會社,規格0.3mL∶75μg,0.6mL∶150μg,1.2mL∶300μg)皮下注射至血象正常。
1.3觀察指標:①癌性疲乏量表評分:分別于化療前,化療7、21、42d采用癌性疲乏量表進行評分。癌性疲乏量表[3]專門用于癌癥患者疲勞癥狀的調查。共3個維度:情感疲乏、認知疲乏和軀體疲乏,每個維度5個條目,每一條目均采用1~5級評分,總分為0~60分。分數越高表明疲乏癥狀越嚴重。②骨髓抑制程度:參照文獻評定兩組化療結束后骨髓抑制程度,骨髓無抑制為0度。骨髓抑制分為Ⅰ~Ⅳ度。分級越高表示化療后骨髓抑制越嚴重。骨髓抑制率(%)=骨髓抑制病例數/總病例數×100%。③重組人粒細胞集落刺激因子注射液使用情況,計算化療后使用的總劑量。
1.4統計學方法:采用SSPS統計學軟件17.0進行分析,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脫落情況:觀察組脫落2例,對照組脫落1例,總脫落率為5.00%。最終統計病例數為57例,其中觀察組30例,對照組27例。
2.2兩組癌性疲乏量表評分比較:化療21、42d后,觀察組情感、認知、軀體疲乏評分和總分均較化療前下降(P<0.05或P<0.01);對照組情感、認知、軀體疲乏評分和總分均較化療前無明顯變化(P>0.05)。觀察組下降幅度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癌性疲乏量表評分比較(分,±s)

表1 兩組癌性疲乏量表評分比較(分,±s)
注:與本組化療前比較,☆P<0.05,★P<0.01;與對照組比較,△P<0.05,▲P<0.01。
組別 n 時段 情感疲乏 認知疲乏 軀體疲乏 總分觀察組對照組30 30 30 30 27 27 27 27化療前化療7d化療21d化療42d化療前化療7d化療21d化療42d 11.47±3.16 10.35±4.65 8.63±4.31☆7.02±2.81★△11.89±3.23 11.23±2.77 10.65±3.71 10.17±2.97 10.26±4.13 9.57±3.84 7.24±5.32☆6.56±2.15★△10.98±4.56 10.21±3.86 9.83±4.24 9.49±3.76 17.35±5.31 16.24±6.01 14.32±6.17☆12.13±4.31★△17.68±5.42 16.54±5.62 16.37±4.28 16.63±4.74 39.05±11.76 36.16±12.45 30.19±12.27★25.47±11.43★▲39.97±11.65 37.98±11.01 36.85±12.61 36.29±12.33
2.3兩組骨髓抑制程度比較:化療后,觀察組骨髓抑制21例,骨髓抑制率為70.00%;對照組骨髓抑制23例,骨髓抑制率為85.19%。兩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X2=1.861,P>0.05),見表2。

表2 兩組骨髓抑制程度比較[例]
2.4兩組重組人粒細胞集落刺激因子注射液使用總劑量比較:化療后,觀察組重組人粒細胞集落刺激因子注射液使用總劑量為3375μg,對照組為3675μg。兩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X2= 0.571,P>0.05),見表3。

表3 兩組重組人粒細胞集落刺激因子注射液使用總劑量比較(支)
癌性疲乏在惡性腫瘤患者中發生率70%~100%,不僅發生在抗腫瘤治療中,而且在抗腫瘤治療結束后持續數月,甚至數年,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4~5]?;熛嚓P性疲乏是由于化療引起的疲乏,屬癌性疲乏,目前以綜合治療為主,未見單一有效的治療方法?;煹母弊饔萌绺喂δ軗p害、胃腸道反應、骨髓抑制等是導致化療相關性疲乏的原因[6]。扶正抑瘤湯方中黃芪、黨參、白術益氣健脾,茯苓、生薏苡仁滲濕健脾,炒谷芽消食健胃,可減輕化療的不良反應,達到益氣補虛的目的。本文結果顯示,觀察組情感、認知、軀體疲乏評分和總分均較化療前下降;對照組情感、認知、軀體疲乏評分和總分均較化療前無明顯變化,觀察組下降幅度高于對照組,提示采用扶正抑瘤湯能減輕化療相關性疲乏癥狀,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服用扶正抑瘤湯能明顯加快疲勞緩解速度,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本文觀察時間較短,疲勞緩解程度僅為近期緩解,遠期的緩解程度尚未觀察,今后我們將進行臨床觀察,以期準確評價扶正抑瘤湯減輕化療相關性疲乏的臨床療效。
參考文獻
[1]黃桂軍,王華,陳朝寬,等.扶正抑瘤湯對晚期前列腺癌患者生存期和生活質量的影響[J].江蘇中醫藥,2010,42(6):18-20.
[2]黃軍,孔祥應,汪琳,等.扶正抑瘤湯聯合恩度治療晚期非小細胞肺癌的療效觀察[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5,24(9):955-957.
[3]Okuyama T,Akechi T,Kugaya A,et al. 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 of the cancer fatigue scale:A brief,three -dimensional,self- rating scale for assessment of fatigue in cancer patients[J].J Pain Symptom Manage,2000,19(1):5-14.
[4]王琦,李峻嶺.癌因性疲乏的相關因素及發病機制[J].癌癥進展,2011,9(1):85-88.
[5]解婧,李睿,錢建新,等.惡性腫瘤患者癌因性疲乏的質性研究[J].中國腫瘤,2010,19(3):171-174.
[6]章璐,曹勇.癌因性疲乏的中醫辨證論治[J].四川中醫,2009,27 (3):41-42.
中圖分類號:R734.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8351(2016)06-0085-02
基金項目:△貴州省中醫藥管理局項目(GZYY20110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