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 芳盧玉珍潘立妹盧淑英(.廣東省東莞市東坑醫院兒科 東莞 53443;.廣東省東莞市東坑醫院護理部 東莞 53443)
?
肝素鈉軟膏預防多巴胺致新生兒靜脈炎的效果觀察
韋芳1盧玉珍2潘立妹1盧淑英1(1.廣東省東莞市東坑醫院兒科東莞523443;2.廣東省東莞市東坑醫院護理部東莞523443)
摘要:目的:觀察預防性使用肝素鈉軟膏外涂對輸注多巴胺致新生兒靜脈炎的效果。方法:將收治NICU的60例靜脈輸注多巴胺的新生兒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30例,觀察組新生兒使用肝素鈉軟膏外涂,對照組采用常規預防護理措施,觀察兩組新生兒輸液部位血管在應用多巴胺治療3d內靜脈炎發生情況。結果:觀察組新生兒靜脈炎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有明顯差異(P<0.05)。結論:預防性使用肝素鈉軟膏外涂具有很好的預防治療靜脈輸注多巴胺所致新生兒靜脈炎的作用。
關鍵詞:肝素鈉軟膏多巴胺新生兒靜脈炎
多巴胺是β-腎上腺素能受體激動劑[1],是治療新生兒心力衰竭及休克的常用活性藥物,具有改善血液循環、增加心肌收縮力、收縮血管、升高血壓的作用[2]。同時多巴胺對血管刺激強,常導致靜脈炎的發生,對局部靜脈損傷較嚴重時表現為皮膚蒼白或壞死的缺血缺氧改變。肝素鈉軟膏是一種外用乳膏劑,主要成分有酸性黏多糖類低分子肝素、玻璃酸鈉、高級脂肪酸、月桂氮卓酮等。肝素鈉軟膏局部應用對治療輸液性淺靜脈炎具有一定的效果,因其具有抑制炎癥反應和抗血小板聚集形成等作用[3]。為了進一步探討預防新生兒輸注多巴胺所致靜脈炎的護理方法,對2015年1~12月在本院NICU住院期間使用多巴胺的30例新生兒患者,預防性使用肝素鈉軟膏外涂,取得較好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1臨床資料:選取2015年1~12月收治本院NICU經外周靜脈輸注多巴胺的新生兒60例,日齡0~28d,男性40例,女性20例,其中輕度窒息19例,重度窒息10例,早產兒15例,新生兒羊水吸入綜合癥11例,重癥肺炎5例。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30例。兩組新生兒在多巴胺輸入量及年齡、性別、病情等資料上比較無明顯差異,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護理操作方法:兩組新生兒使用的靜脈留置針、透明敷貼均采用美國BD公司產品,靜脈留置針型號為24GY型。首選彈性好、相對較粗直的上肢靜脈血管,按消毒常規對局部皮膚進行消毒待干,穿刺成功后使用0.9%生理鹽水1~2mL沖管,確定留置針在血管內后接多巴胺組液體使用微量泵輸注,速度為0.5~10μg/kg·min。對照組采取加強巡視,發現異常及時處理等常規預防護理措施。觀察組在輸注多巴胺10min后開始使用肝素鈉軟膏外涂,擠0.1~0.3g肝素鈉乳膏涂于靜脈留置針穿刺血管向心方向血管皮膚10~20cm,戴上清潔手套后用右手食指指腹輕輕螺旋狀向心方向按摩至吸收,再涂一薄層肝素鈉軟膏,每隔6h一次。
1.2.2效果觀察指標及標準:觀察兩組新生兒在應用多巴胺治療3d內前4級靜脈炎發生情況,靜脈炎的分級按美國靜脈輸液護理學會(Infusion Nuerses Society,INS)的分級標準[4]分為五級。0級:沒有癥狀;1級:輸液部位發紅,有或不伴疼痛,2級:輸液部位疼痛伴有發紅和(或)水腫;3級:輸液部位疼痛伴有發紅和(或)水腫,條索樣物形成,可觸摸到條索狀的靜脈;4級:輸液部位疼痛伴有發紅和(或)水腫,條索狀物形成,可觸摸到條索狀的靜脈大于2.5cm,有膿液滲出。新生兒疼痛評估根據面部表情疼痛量表評分觀察。
1.3統計學方法:應用SPSS17.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表1 兩組新生兒靜脈炎發生情況比較(例)
多巴胺屬于抗休克的血管活血藥,在NICU臨床應用廣泛,多巴胺小劑量時,主要作用于多巴胺受體,擴張腎臟和腸系膜血管,使腎血流量和腎小球過濾增加,尿量和排血量增加,改善休克。中劑量時直接興奮β1受體和間接促進去甲腎上腺素釋放,能增加心肌收縮力及排血量,使收縮壓升高,脈壓加大,可改善冠脈血流和心肌耗氧量,從而起到強心作用;但此類新生兒患者臨床癥狀常表現為皮膚出現花斑紋、紫紺,血管收縮,循環差,毛細血管充盈時間大于3s。由于血管的通透性與缺血缺氧成正比關系,多巴胺的α受體興奮作用使血管壁痙攣加重致缺血缺氧,從而使藥液易滲漏至血管外。多巴胺pH值范圍為3.0~4.5,藥物的pH高于8和或低于6時,靜脈炎的發生增多;藥物的pH值低于4.1時,靜脈內膜可出現嚴重組織學改變。多巴胺容易外滲與新生兒血管壁內皮細胞發育不成熟,血管表淺、血管壁通透性高有關,特別是早產兒[5],更易出現沿穿刺血管走向皮膚出現條索狀蒼白或周圍皮膚蒼白。嚴重者可導致局部組織壞死。因此它在治療新生兒疾病的同時可引起某些特殊的副作用。多巴胺在臨床中不可突然停藥,常需24h維持用藥,邵華芳等[6]研究發現多巴胺外滲的發生率與持續泵入時間呈正比關系。
肝素鈉軟膏中低分子肝素鈉成分具有抗凝與抗血小板聚集作用,能阻止損傷部位血凝和血栓的形成,改善局部血液循環,促進新陳代謝,同時能拮抗抗體,抑制組織中的蛋白酶、透明質酸酶的活性,降低血管通透性減少炎性液滲出,促進腫脹消散和局部組織修復,起到抗感染消腫、止痛的作用。王豐松等[7]研究發現肝素鈉軟膏(海普林軟膏)防治輸液性淺靜脈炎具有良好的臨床療效,可產生抗炎作用,減輕局部炎癥反應,使患者靜脈炎的臨床癥狀改善明顯。同時,在使用肝素鈉軟膏進行局部按摩時也可促進局部血液循環,減少炎性細胞在血管壁上附著。另外,低分子肝素鈉中的月桂氮卓酮成分有促進纖維蛋白溶解、降低血液黏稠度、加快血流、阻止炎性細胞在血管壁上附著等作用,它屬于皮膚促透劑,通過皮膚很快吸收進入局部血管。沈宇虹等[8]研究發現肝素鈉軟膏對局部紅腫、疼痛等因輸液引起的癥狀有明顯改善作用,有利于已發生病變血管的再通,提高血管再次穿刺成功率,從而縮短治療時間。
綜上所述,在NICU臨床護理操作中,輸注多巴胺也屬于高風險的護理操作之一,多巴胺輸注存在的高風險,護理人員在使用時應有預見性,要有詳細的考評標準及合理的操作規范[9]。本文研究發現新生兒使用微量泵持續輸注多巴胺時,預防性使用肝素鈉軟膏外涂,有效地預防減少新生兒靜脈炎,同時有保護血管的作用,減少反復多次穿刺帶給患兒的痛苦,有利于患兒康復,值得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陳新謙,金有豫.新編藥物學[M].第15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3:382.
[2]張愛知,馬伴吟.實用兒科藥物手冊[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00:3.
[3]陳燕,蔣紅麗.海普林軟膏預防靜脈留置針致靜脈炎的臨床觀察[J].臨床護理雜志,2009,8(1):79-80.
[4]鐘華蓀,張振路.靜脈輸液護理學[M].第2版,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2011,1.
[5]鄧玲.新生兒使用多巴胺時靜脈血管保護方法的探討[J].國際醫藥衛生導報,2O12,18(12):1818-1819.
[6]邵華芳,何春燕.對使用多巴胺新生兒實施靜脈保護的體會[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07,23(3):34.
[7]王豐松,滕玉華,鄭玉秀,等.海普林軟膏防治輸液性淺靜脈炎6O例療效觀察[J].齊魯護理雜志,2006,12(10):1896.
[8]沈宇虹,羅玲娟.多磺酸黏多糖軟膏與50%硫酸鎂治療靜脈炎的療效比較[J].海峽藥學,2013,25(5):185-186.
[9]胡晨紅.新生兒靜脈輸注多巴胺的風險與管理[J].全科護理,2015,1(13):174-175.
中圖分類號:R722.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8351(2016)06-019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