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舟山市定海區八一幼兒園 馬麗君
?
幼兒園海洋科學探究活動指導方式的實踐探索
浙江省舟山市定海區八一幼兒園馬麗君
幼兒園海洋科學探究項目活動的開展需要承載海洋科學探究內容,因此,活動的開展不能僅局限于幼兒園內,還需要有更多諸如園外、園內外互動等的途徑進行相互結合,通過調動多方資源的共同引導,保持幼兒的探究興趣。
㈠利用資源促使項目活動橫向輻射
1.形成小基地
我們尋找了與海洋科技探究項目活動有關的園外基地,并與之協商,成為本園幼兒實地參觀、觀察探索的基地。幼兒可以在園外項目活動過程中依靠小基地開展活動。如在進行項目活動《水上作業》的“養殖”的活動中,我們運用家長資源聯系了海上養殖的專業戶,并引導家長帶幼兒進行參觀、探索,通過基地式學習,幼兒根據季節變化了解了螃蟹的養殖從秋季開始,到過年季節吃最肥美;舟山黃魚越來越稀缺,采用從福建購魚苗,用舟山海水養殖成為舟山黃魚等。這樣的活動使得幼兒明白科技的重要性,也使得幼兒的科探場所更加擴大。
2.開辟小據點
尋求周邊可以為幼兒項目活動開展提供幫助的地點,如菜場、水產城等。幼兒在實地參觀、探索中,建立更加具象的經驗。

㈡情感調動促使項目活動縱向延伸
1.親子小團體
班級內建立了項目活動任務菜單,幼兒根據菜單內容作好計劃,每兩周選擇一個項目活動,與家長和同伴在室外探究,記錄探究結果,并把結果帶至園內分享展示,項目活動的橫向范圍得到了輻射。
例:了解鹽的活動。我們經歷了如下過程,之后引導幼兒選擇任務,離園進行實驗并回園分享。
引發猜測:哪里見過鹽?你見到的鹽都一樣嗎?鹽在水里會不見了(溶解)嗎?猜測記錄。
探究驗證:實驗“鹽的溶解”(粗鹽與細鹽的區別),驗證猜測,得出答案;“鹽的溶解”(鹽與沙的比較),驗證猜測,得出答案。
集思廣益:鹽是怎么來的?鹽有什么作用?哪里還要用鹽?鹽可以作畫嗎?
(幼兒繼續操作、比較、探詢、驗證)
2.混齡小社團
我們嘗試請住在相近地方的大年齡幼兒與小年齡幼兒形成互助伙伴,定期在室內進行合作操作與探究、在室外進行合作結伴學習。如在項目活動《養熱帶魚》、《去海邊》中,請大年齡幼兒與小年齡幼兒一起在家觀察、學習記錄,來園進行記錄分享、照顧分享等。這樣既增強了大年齡幼兒的自信心,也為小年齡幼兒帶來了新奇感,在互助中更有助于項目的學習。
3.同齡小組合
在實施項目活動中,我們也協助幼兒共同建立了同齡合作小組,將班內幼兒根據能力差異、興趣愛好等特點分成6~7個小組。在室外請合作小組共同行動,如小組成員一同去感受水上飛機,觀察水上飛機與普通飛機的異同、了解水上飛機的實施意義等。這樣使幼兒觀察、協作與表達的能力得到互補,也使幼兒的興趣得以保持。
㈠環境優化
1.空間拓展
將班級活動環境與專用活動室環境、幼兒園大環境等有效整合,使幼兒的游戲空間得到有效拓展,使幼兒的探索更加無拘束。如在項目活動《船的設計》中,幼兒進行了不同類型船的制作,但是沒有驗證空間,所以我們將材料從班級移至科學發現室,并提供大水盆,引導幼兒在制作之后驗證沉浮。
2.空間互動
將室內探究與室外探究形成一條交互前行的系列線,使空間充分互動起來。以項目活動《木船的設計》為例:

㈡教師支持
1.跟進式支持
根據幼兒活動開展的情況,教師需要用支持性的活動幫助幼兒保持探究興趣,從而使項目內容不斷深化、細致。如:以驗證經驗為目標的支持中,教師采用問題從大到小逐步聚焦的方式,從粗淺的了解到逐步深入,切中中心,跟進幼兒的項目活動。
以《臺風的形成》為例,我們在項目活動開展過程中采用問題的聚焦跟進的方式,引導幼兒在不斷地感知探究中,建立活動經驗。

初步探詢:臺風,怎么樣?(對幼兒粗淺生活經驗的回顧)——畫一畫臺風:你覺得臺風是怎樣的把它畫下來(漩渦;東倒西歪;下大雨);說一說臺風:很大很大,海浪很大,人會被卷走,像個大漩渦;看一看臺風:觀看臺風的視頻、圖片,感受臺風的兇猛。
逐層深入:臺風有啥不同?(對經驗的梳理)——與普通的風比較異:只有天氣熱的時候有,天氣冷了沒有的;風很大,船要躲起來;會下很大的雨,房子要倒塌的;我們不能走出去,會被吹倒的;與普通的風,比較同:都會很涼快;頭發都會吹起來的;都會讓周圍的小東西動的……
難點凸顯:臺風,怎么來的?(對項目核心的剖析)——收集信息:看有關于氣象的書籍,根據自己的理解運用圖文記錄;交流信息:幼兒講述自己收集的經驗,達到經驗的共享與互通;梳理經驗:臺風的形成(有高溫、高濕的熱帶氣旋,大氣有上升和下降的氣流,風速不能太大)、臺風的組成(臺風外圍、臺風本體、臺風中心)。
驗證操作:臺風,我們試試?(模擬操作)——嘗試操作:可以怎樣制作臺風;驗證游戲:模擬臺風的行進,讓幼兒自主操作并模擬臺風,以加深印象。
2.鼓勵式支持
對于幼兒的行為進行鼓勵式的支持,以激發幼兒的探究熱情。這里的支持包括探究、記錄、表達。
⑴鼓勵幼兒的探究式記錄。幫助幼兒建立記錄表,或者與幼兒共同討論建立圖畫式的記錄表,引導幼兒在探究過程中進行圖畫式的自主記錄,這使得幼兒的操作與探究留下痕跡,也為幼兒的興趣走向提供了書面依據。例:《船兒裝貨咯》

⑵鼓勵幼兒的探究式表達。操作中的表達能幫助幼兒梳理經驗、分享成果,幼兒在表達中更能建立對探究活動的興趣。教師采用問題引發的方式,鼓勵幼兒的表達,引導幼兒探究,從而很好地保護了孩子的探究興趣。

例:船的組成
項目開始:船的種類有哪些?木船有哪幾部分組成?
問題引發:怎樣做一艘船?
資料收集:做船的材料(用泡沫、烏賊骨、紙、棒子等)
探究體驗:哪些會沉,哪些不會沉?
問題新引發:我們看到的船,為什么那么重卻不會沉下去?
資料收集:網絡、書本查閱,并記錄:船是怎么浮起來的。
再次探究:橡皮泥、面團等可以做船嗎?我們做的船可以裝多少什么東西?不同的船裝的東西的數量一樣嗎?(提供記錄、秤、多種材料的多個數量等)
因此項目活動開展中教師較多地運用鼓勵表達的方式,引導幼兒大膽表述自己的操作與探究,從而促進項目活動的分享與深入。
項目活動的開展只有拓展思維、拓展途徑、拓展方式才能真正調動幼兒的多種感官,真正引發幼兒的探究興趣,從而促進幼兒的探究能力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