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雅
[摘要]城市建筑作為一個城市的重要的構成部分,不單單是一個簡單的土木工程的概念,更與生態技術和人文精神有著緊密的聯系。城市的特色建筑傳承一個城市的文化,更承載著一個城市所具有的人文精神。而建筑技術隨著經濟的增長和科技力量的不斷進步使我們在面對資源的使用和對生態的建設問題也越來越重視,以實現建筑生態技術為目標。而在本文主要對現代建筑中的生態技術和人文精神進行一些簡單的探索。
[關鍵詞]現代建筑;生態技術;人文精神
1、引言
隨著經濟的不斷增長和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人們的生活水平也越來越高了,對自己住的地方和工作的地方的舒服程度的要求也越來越高。而現代建筑除了滿足人們對居住環境的舒適程度的要求之外同樣重視生態技術的發展和人文精神的傳承。即除了滿足人們的基本要求之外還要遵循可持續發展原則和對一個城市的特有文化的傳承和發展。
2、現代建筑中的生態技術
生態技術在建筑設計中的特點是在追求自然和原生態的同時還要保護環境。也就是說在建筑中也要遵循可持續發展原則做到生態環保,節約資源。
2.1因地制宜
因地制宜是現代建筑生態技術中的一部分。所謂因地制宜就是在當地取到原材料,考慮當地所具有的自然因素來建造合適的建筑。
在設計建筑的過程中要充分了解建筑周圍的地形地貌,陽光,土壤等自然要素,分析建筑物對這些自然要素產生的不好的影響。保證建筑的類型能夠與當地的自然環境相適應,來控制對當地自然環境的破壞。
2.2重構共生
建筑的生態技術設計要求具有重構意識,就是利用當地具有的自然資源和社會資源來建造一個人與建筑,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環境。從而實現生態技術上的可持續發展。
而針對一些環境污染比較嚴重的地區重構共生原則的作用則更加的明顯。比如將可改造的污染源采用相應的綠化措施改成可供人們休息娛樂的公園,為建筑生態技術的發展提供更好的條件。
2.3自然資源的使用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建筑中的科學技術也更加的成熟,而為了實現建筑中的生態技術,在建筑中也利用了很多自然資源作為原材料來代替傳統的原材料的使用。
例如太陽能熱水器的使用,太陽能熱水器中利用太陽發出的熱量來代替傳統的煤和天然氣的燃燒所產生的熱量。這就大大減少了煤和天然氣的使用。太陽能熱水器中利用的太陽能不僅節約了資源而且保護了環境。
3、現代建筑中的人文精神
中國的傳統建筑經歷了漫長的歲月才成為了世界建筑設計中的璀璨明珠。而隨著經濟一體化,信息全球化,我們的傳統建筑也受到了東西方文化的不同程度的沖擊,也就演變成我們的現代建筑,而現代建筑則呈現出更多的人文精神。
3.1時代精神與競爭精神
隨著時間的流逝和社會的變遷,建筑的發展也逐漸呈現出不同的表現形式,這就是建筑的時代精神。而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高科技材料的應用和新型的設計更是直接的展現出了當代建筑的時代精神。而競爭精神也并非視覺上的建筑與建筑的競爭最重要的是建筑所展現的藝術形式。
3.2自然精神與人文精神
現代建筑除了滿足于人們對建筑的外觀和舒適度的要求之外還要滿足生態平衡,強調可持續發展。這也符合了現代社會人類的價值觀念。所以綠色可持續發展設計也成為現代建筑的人文精神的一種。
3.3現代建筑的創作遵循自然法則
我國的傳統建筑中遵循了自然法則。所謂自然法則就是人要遵循自然所制定的法則。我國古代講究“天人合一”。即把人與自然融為一體作為終極目標,這就體現了建筑中的人文精神。
而現代建筑的創作依然要遵循自然法則。隨著經濟的發展建筑市場也越來越繁榮。過多的砍伐樹木和浪費資源已經讓我們受到了懲罰。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都是我們不遵循自然法則的后果。因此當代建筑也要遵循自然法則,使建筑與人類活動更加協調。
4、現代建筑中生態技術和人文精神的聯系
現代建筑的設計思想來源于“以人為本”。而不管是現代建筑中的生態技術還是人文精神一樣遵循著“以人為本”的原則。
現代建筑中的生態技術要顧忌到人,自然和建筑的和諧相處,而建筑產品的最終目的是滿足于人需求,這就說明了建筑的主體是人,所以現代建筑遵循著以人為本的原則來滿足人的對交流,學習,健身,娛樂活動等各方面的要求,滿足人的生理需求和心理需求。
而現代建筑中的人文精神則是建筑文化要做到“以人為本”。所謂的以人為本就是把人作為根本,把人的需要放在首位。從人的自身特點去認識和衡量事物所具有的價值。
結語:
隨著建筑業的發展,在我們自身追求建筑舒適度的同時也要注重生態建筑的發展。要遵循因地制宜,重構共生等原則,響應國家的可持續發展戰略,做到生態文明,實現生態技術的發展。在傳承人文精神的同時更要傳承建筑中的更多的人文精神的呈現。時代精神,競爭精神,自然精神是我國五千年來一直延續至今的精神,我們同樣要繼承與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