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金融在帶來便捷和效率的同時,也蘊含著更為復雜多變的風險,對金融體系的穩定運行和健康發展帶來了挑戰。因此,應充分認識互聯網金融面臨的主要風險,強化監管,防范風險,促進我國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
完善監管規制,構建高效互聯網金融監管體系。科學選擇適應我國互聯網金融發展的監管模式。可借鑒發達國家“監管前置”的管理經驗,重新梳理各類互聯網金融機構的業務范圍,實施市場準入和退出制度,取締不符合要求的金融平臺,切實防范金融風險。
強化行業自律,規范互聯網金融機構經營行為。可以借鑒國際上管理互聯網金融“行業自律先行、監管隨后跟進”的經驗,研究成立互聯網金融行業協會,充分發揮行業協會的自律作用,特別是制定互聯網金融公平交易規則,推動形成統一的行業服務標準,引導互聯網金融機構樹立合法合規經營意識,規范經營行為,加強風險管控能力建設,推動互聯網金融行業持續健康發展。與此同時,積極建立健全社會信用體系,完善征信系統,夯實互聯網金融風險管理及業務開展的社會信用基礎。
此外,還要強化信息披露和消費者保護。這是行業發展的動力引擎,行業協會應盡快出臺信息披露的規范和管理辦法,堅持信息披露的真實性、完整性、準確性、動態性,為互聯網金融行業的發展營造干凈透明的良好市場環境。強化消費者保護是互聯網金融監管的重點。由于互聯網金融在我國尚處于發展初期,有關消費者保護的法律法規嚴重缺失,需要加快制定專門的互聯網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對交易過程中的風險和責任承擔、金融機構信息披露、消費者個人信息保護、資金第三方托管等作出明確規定,確保互聯網金融參與各方的信息和財產安全。同時,加強對互聯網金融消費者的風險教育,提高其網絡信息安全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