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機器人其實是人工智能水平的試金石,技術關鍵在語言理解和知識推理。
可以有會下圍棋的“阿爾法狗”,也就可以有會答高考試卷的機器人。2017年的文科高考生,即將迎來一位特殊的競爭對手——高考機器人。
該款機器人包括三個獨立的人工智能程序,分別應考數學、語文和文綜。為不給考生造成困擾和保障考試的真實性,在考試期間,考試機器人并不會進入真正的考場,而是在一個特定、封閉的空間,在公證人員、工作人員等見證下,與學生們同步進行答題。研發團隊立下目標,高考機器人與全國文科高考生同時考試、同時交卷,并力爭考上一本。
兩分鐘內解出壓軸題
據悉,機器人參加高考來源于“類人答題機器人項目”規劃。該項目是我國“十二五”規劃的重大專項,集合了超過30家主要科研院校共同研發,目標是研制出能參加高考并考上重點大學的“類人答題機器人”。
從2015年科技部立項到2017年參加高考,這款高考機器人僅有兩年的“備戰”時間。根據計劃,中國的高考機器人不僅力爭2017年考上一本,還計劃在2020年考上北大、清華。
科研人員對高考機器人的數學能力非常有信心,專家表示,人工智能機器人的核心是將老師的教學智慧和經驗轉化為機器認知。機器人能精準采集學生書寫的原始筆跡,對筆跡進行自動識別,利用構建的知識庫,及時對學生答案正誤、錯誤知識點、錯誤原因進行智能判定,將前后答題步驟進行邏輯推理證明,實現一題多解下的判定和評測,甚至是對初等數學主客觀題的自動評測。
最關鍵的是,普通學生一天做100道題,人工智能可以一天做幾萬道題。它在這個過程中不斷學習,分析人類看不出來的規律。在此前進行的測試中,“高考機器人”解答近幾年的高考北京卷,最難的一道壓軸題都能在兩分鐘之內解出。數學考試題目解析規律尚且有跡可循,但是主觀性最大的作文題目,高考機器人該怎么應對呢?
對此,清華蘇研院大數據中心主任林輝給出解答,現在國內外的機器人寫作技術都日漸成熟,在美國硅谷就有一個“經濟新聞的自我報道”項目,先給機器人幾個信息關鍵詞,它會按照經典的經濟新聞模式進行整合報道,讓人完全看不出來是機器人寫的。
盡管研發者極力強調,高考機器人是通過推理來建立知識庫的,有自身的一套運算邏輯,不是大家想的那樣簡單。但此言還是逃不掉對機器人是不是“題庫”的質疑——而這跟高考的評價機制有關,以往人的經驗證明,背題庫對于參加高考是有用的,而跟人比,機器人的“背功”就不知高到哪里去了。
對此,電子科技大學計算機學院博導符紅光說,高考機器人其實是人工智能水平的“試金石”,技術關鍵在語言理解和知識推理。高考機器人需要通過推理建立知識庫,而不是市面上常見的學習機儲存的題庫。“比如說,當解答雞兔同籠的試題時,高考機器人不僅需要讀題、理解,也需要掌握知識之外的常識,如雞和兔分別有幾條腿。”
“中國腦計劃”有望年內啟動
今年3月發布的“十三五”規劃綱要提出,要“強化宇宙演化、物質結構、生命起源、腦與認知等基礎前沿科學研究。”對腦科學的研究已經為國家層面所重視。因為腦科學已經成為世界各國爭相搶占的制高點。
2013年1月,歐洲最先發力,正式宣布“人腦工程”,將在這個項目投資10億歐元,歐洲的“人腦工程”主攻以超級計算機技術來模擬腦功能;同年4月,美國也提出了投資45億美元的“腦計劃”,美國的腦計劃側重于研發新型腦研究技術。2014年,我們的近鄰日本也跟進啟動了“大腦研究計劃”,日本的主攻方向是以狨猴為模型研究各種腦功能和腦疾病的機理。
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蒲慕明將腦科學和類腦智能研究稱為“兵家必爭之地”。“在重要的基礎和應用前沿領域,中國必須占有一席之地。”今年4月,蒲慕明在接受采訪時說。
在歐美腦計劃啟動后的兩年間,中國科技部密集舉辦了十余次專家研討會,達成的基本共識是,我國亟須啟動一項國家級腦計劃。蒲慕明在接受采訪時透露,由中國科技部和國家自然基金委牽頭的中國腦科學計劃,有望于今年年內啟動。
跟歐美和日本的大腦研究計劃相比,中國腦計劃有哪些特點呢?蒲慕明說,中國“腦計劃”更為全面,直接反映了上述三方面的戰略布局:以研究腦認知的神經原理為“主體”,研發腦重大疾病診治新手段和腦機智能新技術為“兩翼”。目標是在未來十五年內,在腦科學、腦疾病早期診斷與干預、類腦智能器件三個前沿領域,取得國際領先的成果。
人工智能水平的試金石
據新加坡《聯合早報》網站報道稱,今年3月初,世界將目光聚焦在一場圍棋比賽上。谷歌人工智能“阿爾法圍棋”與人類圍棋頂級高手李世石之間上演了人機大戰,結果李世石落敗,一時間,關于人工智能的話題成為熱點。
“人工智能在運算、推理、存貯等方面具備超強的能力,特別是具備了自我深度學習、自我優化能力。”成都高新區相關負責人說,不管是體力競賽還是智力競賽,人工智能總能與人類的頂級高手較量一番,且屢創佳績。
據數據產品服務商艾瑞咨詢的數據顯示,中國人工智能領域有近百家創業公司,約65家獲得投資,共計29.1億元。艾瑞咨詢預測,人工智能市場將保持高速增長,到2020年全球人工智能市場規模約1190億元,中國市場約91億元。
報道稱,高考機器人其實是人工智能水平的試金石,技術關鍵在語言理解和知識推理。高考機器人需要通過推理建立知識庫,而不是市面上常見的學習機儲存的題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