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達成這個目標,WTO應建立諸邊協定委員會或工作組,鼓勵、監督和指導成員國在多邊框架下進行諸邊談判。因為參與諸邊談判的國家往往是利益相關方,比較容易在某一“模塊”達成共識。如《信息技術協定》(ITA)就是在WTO框架下達成的諸邊協定。1997年僅有40個WTO成員參加了ITA談判,ITA擴圍談判的參與方也不到30個,但這些國家IT產品卻占到世界IT產品市場的90%以上,因而達成諸邊協議的意愿比較強烈,談判時候的難度自然比在多邊層面上容易很多。WTO成員就《信息技術協定》的擴圍達成了共識,成為了WTO成立20年來達成的第一個關稅免除協定,對于增強和恢復各方對于世貿組織多邊談判功能信心的作用不言而喻。目前,國際服務貿易協定(TISA)和政府采購協議(GPA)也是在多邊框架下開展的諸邊談判,有望在不久的將來看到新的進展。
要達成這個目標,WTO應把多哈“一攬子”談判議題劃分為容易、較容易、較難、非常難等幾個類別,先嘗試聚焦于更小,但成功幾率更高的議題上,建立工作組,爭取各個“擊破”。例如,“巴厘一攬子協定”首先在簡化海關及口岸通關程序、允許發展中國家在糧食安全問題上具有更多選擇權、協助最不發達國家發展貿易等內容上達成了協議?!鞍屠逡粩堊訁f定”也因此成為世貿組織成立以來首份多邊貿易協定,成為完成多哈發展議程的重要基石。在內羅畢會議上也達成了規模較小的一攬子措施,包括禁止對農產品提供出口補貼,農業出口融資的新指引,以及貧窮的棉花生產國獲得進入發達市場的新渠道等。
總之,創新多邊貿易體系的談判功能,以更靈活、更務實的方式開展談判,WTO能夠產生成果,多邊貿易體系也能夠避免多哈回合夭折的命運,重拾往日的輝煌。為達此目標,不僅需要WTO成員共同努力,更需要在多邊貿易體系中發揮著重要作用的G20成員的共同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