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蓉蓉+盧夢青+陸倩瀅
【摘 要】由浙江衛視和盛唐時空共同打造的大型原創連續劇懸念式戶外真人秀《24小時》,一經播出便成功吸睛,收視不俗,其養眼加鬼馬的嘉賓陣容、精良的制作以及新奇燒腦的劇情,成功俘獲了大批粉絲,口碑爆棚。本文除了分析《24小時》的成功之處,也將對節目自身由于承載過多意義,因而在樹立品牌形象方面受到限制的問題進行探討。 【關鍵詞】電視真人秀;原創;意義;思考中圖分類號:G22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6)06-0109-02一、《24小時》的成功之處分析(一)首創連續劇集式的綜藝新形式。中國電視節目原創力的匱乏有目共睹,很多在中國大火的真人秀節目都是從海外購買版權,如《中國好聲音》《爸爸去哪兒》《奔跑吧兄弟》《極速前進》等?!?4小時》以“鄭和七下西洋”作為節目的故事背景,這種中國特有元素的融入增加了節目的厚度,也是一次嘗試性的本土開發,有利于增加觀眾的文化認同感。在每期節目中都插入精心編排的劇情,使每期節目既相互聯結,又相互獨立,6位來自600年前的古人穿越到現代,展開一場驚心動魄、精彩紛呈的旅程。陳坤和徐崢作為“顏霸隊”和“笑霸隊”的隊長,帶著各自隊員“穿越”現代,重走一遍海上絲綢之路。節目首創連續劇集式的新綜藝形式,算是中國電視真人秀的一次創新突圍,在保證單期節目完整性的同時,以核心線索貫穿于12期故事中,并融入“猜臥底”、“拼演技”等具有喜劇效果的翻轉環節,懸念重重、一波三折、扣人心弦,做到了情節燒腦和游戲搞笑。《二十四小時》的游戲環節和“星主”設定的新意每期都有不同,花樣百出,不局限于單一模式。形式的多樣化和燒腦的劇情也充分調動了觀眾的好奇心,且成員間的兄弟情和默契度日臻增加,與女嘉賓的互動更是火花四射。(二)明星主持極佳的觀眾緣。《24小時》共12期,六位固定主持是:陳坤、徐崢、韓庚、董成鵬、尹正、吳磊,其中陳坤、韓庚、吳磊組成了“顏霸隊”,徐崢、大鵬、尹正組成了“笑霸隊”。這六位明星的選擇無疑是十分成功的,呆萌大叔徐崢、撩妹技能滿分的陳坤、吸女粉無數的花美男韓庚、“色”字當頭,一看到漂亮女嘉賓就走不動路的大鵬、有著特殊的顏藝技巧并自帶BGM的尹正,以及純真無邪的三石弟弟吳磊,六人風格各異,在節目中也愈加默契,身為專業演員的他們也使得互飆演技的部分碰撞出火花,十分精彩。其中大鵬的定位略顯尷尬,因為論資歷他不如陳坤和徐崢,論人氣和年齡不及尹正和吳磊,但他顯露出來的男兒本“色”令觀眾印象深刻。因此,就吸睛而言,節目在藝人的選擇上是十分成功的。(三)賦予節目電影氣質。《24小時》的后期可圈可點,將電視劇電影的故事性推理對于心理的利用、RPG游戲的戰略和團隊合作等各種藝術種類的優秀元素吸收到一處。節目很多細節沖突也都處理得很精致,譬如:在3月25日的一期中,更是運用了電影的手法,使情節具有了戲劇張力。尹正插入USB后,等待電腦揭曉他即將要下手的“星主”目標,而此時徐崢正走了過來。一時間,電腦里顯示的時緩時急的進度條、尹正焦急的神情以及徐崢徑直向電腦方向走來這三個畫面構成了一組平行鏡頭,再配以緊張懸疑的音樂,使得觀眾的心也提到了嗓子眼,為尹正捏一把汗。該片段無疑是有電影氣質的,也使觀眾有了一種和節目中人物共命運的游戲體驗。此外,節目中幾位明星主持也都過足了戲癮,因為很多片段都需要主持人們的表演,譬如:六位主持人突然從600年前穿越到現代,并且突然發現自己身著古裝,驚惶地東張西望,一邊不住地敲頭,似乎是想要喚醒記憶,嘴里念念有詞:“這是哪兒,我現在在哪兒?”當然,這些都是主持人們配合的表演,觀眾也會心一笑,這使得整個節目就像是在現場直播一部電影,給人一種耳目一新的感覺。(四)滿足了受眾需求。根據“使用與滿足”理論研究的新發展,提到了“期望——價值論”,我們看電視是因為期望能滿足自己的需要,而且認為很有價值,然后我們衡量需要滿足的程度以決定將來是否再進行這樣的行為。如果期望總是得以實現,就會建立起習慣性的傳媒使用模式。而《24小時》之所以能獲得觀眾的喜愛,其一是各國的風光展示滿足了受眾對于陌生國度的好奇心和認知需求,換言之,節目為受眾提供了游玩的機會;其二則是游戲帶來的娛樂和新奇感滿足了受眾情感的需要、釋放壓力的需要,明星嘉賓之間的逗趣和中二感,能使受眾放松、消磨時光、忘掉工作、感受興奮。二、承載過多意義一個節目的成功,往往都是價值觀滲透的成功。譬如:《奔跑吧兄弟》是以“奔跑”為節目的靈魂理念。其一,提倡的是運動、健康理念,呼吁人們放下手機,擺脫電子科技產品的無形綁架,走出室外、擁抱自然,鍛煉身體、強健體魄,繼而引起了全民運動、全民撕名牌的風潮,節目影響力可見一斑。其二,跑男成員在游戲過程中表現的“勇敢”“堅毅”“兄弟齊心,其利斷金”,為了團隊目標不拋棄、不放棄、不斷挑戰自我的“跑男精神”等,也都是節目傳達的正能量。對于電視節目來說,光具有娛樂性是不夠的,要具備一定的價值觀導向和品格追求。《跑男》至少會刺激著人們的運動神經,受眾在觀看節目的過程中,不知不覺接受了節目所傳輸的“運動”理念。而《24小時》給人有一種一期節目看完后也僅僅是看完了,玩游戲也僅僅只是玩游戲,并不會有什么深刻記憶點的感覺,有的只是明星主持與女嘉賓之間曖昧挑逗的戲碼抑或是幾位主持之間斗智斗勇、互相拼“詐”的情節,似乎并沒有精神內核的提煉和升華(如敬業精神、勵志精神等),這就陷入了空有視覺快感而無藝術性和價值觀穿透力的怪圈,使得節目空有其表,不夠厚重,僅僅只留下各位嘉賓狂飆演技的火花四濺。這其實就是節目想要裝載的東西太多,反而不能清晰表達的結果。我們常說,把一件事做好了、做到極致就是成功,有時候如果太追求面面俱到,反而難以達到理想的效果。很顯然,《24小時》想要裝的東西、想要呈現的意義很多。首先,它響應了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一帶一路”重要戰略,以時空穿越的創意方式,向觀眾展現歷史上明朝永樂年間的海上壯舉“鄭和下西洋”,帶觀眾領略“海上絲綢之路”的繁華,感受沿途各國風情與歷史、文化,加強中外文化交流。其次,它想深度結合中國的文化元素,展現華人風采。再次,它想要通過燒腦的游戲充分制造戲劇沖突和矛盾點并打造真正的“Movie Variety”。事實上它都做到了,可每個方面又都是淺嘗輒止,沒有做徹底,似乎什么都有,又似乎什么都沒有,以至于呈現給觀眾的內容缺少一種品牌形象符號。拿現象級節目《爸爸去哪兒》舉例,它相比《24小時》而言更為成功,即使它并沒有使用很電影化的技術,但給人一種它就是一部電影的觀感,制作優良、主題明顯、飽含溫情,所有人都被治愈了。我認為《24小時》應該找出一個具有價值和滲透意義的點進行深挖,并花筆墨鋪陳開來進行突出和強化,從而樹立起獨屬于《24小時》的品牌形象,而不是《奔跑吧兄弟》的影子版本。參考文獻:[1]宋心蕊,趙光霞.浙江衛視綜藝節目領跑的定力和動力[EB/OL].http://yuqing.people.com.cn/n1/2016/0218/c209043-28133628.html,2016-2-18.[2]章潔.積極的受眾:人本主義心理學對傳播學研究的影響[J].新聞界,2011(1).[3]葉心怡.中國電視節目文化擔當的“跑男”樣本[J].視聽縱橫,20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