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妍+胡盛



【摘 要】大學是一個小社會,大學生作為社會中的特殊群體,有自己特殊的心理健康問題,如從高中升到大學這個小社會時由于不適應而產生的焦慮癥狀、專業學習的問題、人際交往的問題以及大學生婚戀矛盾問題、夢想與現實不統一的問題。本研究結合音樂活動和團體干預方法對大學生中具有心理健康困擾的群體開展音樂活動,從而歸納出音樂活動干預促進了大學生情緒的管理、壓力與痛苦的減輕、情感的表達和創新能力、合作能力以及交往能力的發展。 【關鍵詞】音樂活動;大學生;心理健康;團體干預中圖分類號:B844.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6)06-0219-03一、引言隨著社會的飛速發展、國家教育新政策的改善、各大高校的擴招,導致涌入社會的大學生數量逐年增加,據2015年四川高考錄取人數統計,全國共有1884所院校在川錄取本專科新生45.5萬人,大學生群體同時也承受著巨大的學習壓力、生活壓力、情感壓力、就業壓力等問題的困擾,各種負面情緒的堆積得不到有效地釋放,心理及生理疾病也會隨之產生,解決此類問題的措施就是及時引導大學生將不良情緒得到有效釋放。曾有詩《好聽琴》曰:“本性好絲桐,塵機聞即空。一聲來耳里,萬事離心中。清暢堪銷疾,恬和好養蒙。尤宜聽三樂,安慰白頭翁。”由此可見,音樂可以掃除心中的雜念,放松身心,同時也可以治療心理疾病、修身養性。音樂團隊干預的優勢在于:一、它符合現代大學生的上課模式,以班級統一學習為主,有計劃、有組織地增強團隊的凝聚力。二、團隊中參與人員彼此互不相識,在干預過程中促進其人際交往。三、利用團隊干預,消除在個體干預中被試者的害羞等癥狀,讓其在干預中情緒得到最真實、最有效的釋放。二、研究過程(一)研究對象我們通過訪談的模式了解到大學生在專業、性別等差異的情況下所表現出來的情緒壓力各有不同,為此,我們在全校征集自愿報名參與被試的同學,并根據大學生的心理特征從中挑選出40位同學(男生:14人,女生:26人,男女比例:7:13,年齡分布區間:18—23歲)作為研究被試者。(二)研究方法通過大量的文獻研究及實驗證明,本組成員討論研究出音樂團體活動干預的方法,我們將音樂教育活動與團體活動干預結合起來,形成音樂團體干預活動。(三)研究過程1.研究對象調查在參與被試前,我們對參加被試干預的40名同學進行調查統計,主要從大學生心理壓力、情感表達、人際交往三個方面做相關記錄,如圖1為被試者的平均壓力值:2.活動設計2015年10月音樂團體活動正式開始,為了讓被試者更快地適應音樂活動干預方法,每一周進行一次音樂團體干預活動,在被試的情況相對好轉后改為兩周進行一次音樂治療活動,每次活動40分鐘,共計12次。其中,中期和后期各進行了一次音樂聚會,目的之一是為了讓被試者更好地融入不同的環境,進行自我展示;之二是為了讓干預者觀察被試者在被干預后的言行,從中發現問題,并在以后的干預活動中對癥下藥。每一場的活動整體分為三個部分。開場儀式主要用比較歡快的音樂背景,加上不同類型的律動,如:問好舞、找朋友......使參與者從一個陌生的環境和伙伴到慢慢熟知的過程變得生動有趣,避免了人際交往時的尷尬情況,使參與者能夠更好地敞開心扉與他人交流、釋放壓力,同時舞蹈還在于活躍現場氣氛。在活動活動的第二部分,根據參與者的參與情況,決定活動內容,主要由團體活動為主,如:團體的舞蹈律動、團體的打擊樂器演奏......通過身體跟隨音樂的舒展動作來表達自己的情緒,用舞蹈律動和樂器的配合與伙伴進行交流分享,既能得到內心情緒的發泄,也能收獲與他人合作的喜悅心情。活動的第三部分,方式比較自由,以創編活動為主。參與者自由組合為8—10人的小組,根據主題創編,可以為打擊樂器創編,也可以為動作律動創編等,意在打開一個人的思維,開發出參與者的想象力、創造力以及團隊合作能力,同時可以把自己內心的情緒表現出來,使負責人能夠更好地了解參與者的內心,從而制定更好的活動方案。三、研究結果(一)活動干預后調查結果在音樂團體干預活動結束后,我們再次對40名被試者進行了調查統計,我們依然從大學生心理壓力、情感表達、人際交往三個方面做相關記錄,如圖2為被試者的平均壓力值:結合圖1和圖2調查統計結果,我們可以看出參與者在干預前與干預后總的壓力值有明顯的下降。其中壓力值下降最明顯的為心理壓力,這證明在音樂團體干預的活動過程中,被試者心里壓抑的不良情緒得到了釋放;壓力值下降相對較少的為情感表達方面的壓力,這可能是因為情感的表達與自身的性格相關,但是其壓力值依然有所下降。1.性別與心理壓力值的相關性分析從統計結果中發現,男生與女生在干預前后與心理壓力都有著顯著相關,如下圖:從上圖中可以看出:男生和女生在干預前后與心理壓力值都有顯著正相關,且顯著性相同。大學男生和女生同時存在相同的心理壓力特征,如:從高中過渡到大學的不適應,專業技能的學習、就業的壓力......通過音樂團體活動的干預,男生和女生都能在活動過程中釋放自己情緒,學會通過音樂來減壓。2.性別與情感表達的相關性分析從統計結果看,男生與女生干預前后與情感表達的相關性存在差異,如下圖:從圖表可以看出,男生和女生干預前后與情感表達存在明顯的顯著性,其中女生的顯著性高于男生顯著性。女生比較感性,在情緒上比男生更容易受到影響,同時女生是群居動物,更愿意對自己的伙伴及家人表達情感;而男生比較理性,他們更愿意把情感藏在心底,在情感表達方面也比較冷靜。3.性別與人際交往的相關性分析從統計結果看,男生干預前后與人際交往的相關性存在差異,如下圖:根據分析表明,男生與人際交往有明顯的顯著性,女生與人際交往往沒有明顯的顯著性。筆者認為,男生容易接受新鮮事物,結交朋友;女生多以宿舍為中心,不愿打開自己的生活圈,同時在交往的過程中過于重視自我。這有待進一步研究。四、活動訪談訪談目的:為了了解到參與者在參加干預活動后是否有效果,我們在一期活動結束后對參與者進行了活動訪談。訪談問題:1.參加完我們的活動有什么感受?2.通過這些活動對日常生活、行為是否有影響?3.看待問題的角度、以他人交往的過程以及負面情緒的處理是否發生改變?4.參加活動后整體幸福感是否有改變并舉例說明?訪談結果:通過對參與人員后期的訪談,我們發現參與人員最終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例如,音樂學院的A同學告訴我們,他在參加干預活動前學習專業上的心理壓力很大,他覺得自己什么事也做不好,一到琴房就會覺得煩躁到想砸了鋼琴,甚至有些厭學的情況,也不愛和其他人交流合作。在參加完我們活動后,他告訴我們他現在對自己的專業充滿了興趣,覺得連密密麻麻的音符也變得很可愛了,同時他也學會了和他人主動交流合作,偶爾還能幽默一下。據計科學院的B同學個人描述,他是一個計科男,對于各種編程之類的隨手拈來,但是對于情感交流方面簡直一塌糊涂,他和男生交流還好一點,但是在女生面前瞬間變結巴,他甚至還去看了心理醫生,雖然好了很多,但是在情感交流方面還是會很緊張。在參加完我們的干預活動后,他很激動地說他馬上要跟喜歡的女生表白了,原來是在參加干預活動時認識了一個女生,剛開始時他只能遠遠的看著,但是隨著活動的一步步開展,他在不知不覺中開始學會和他人交流,有時在創編游戲中還會有很棒的奇思妙想使他脫穎而出,得到了別人的注意,同時也得到了喜歡女生的注意,慢慢地他們成為了朋友。綜上所述,他們從最初的情緒壓抑、羞澀到后期能夠積極地參與干預活動,在生活中能夠更好地換位思考、多方面思考問題,并能主動和善地與外人交流,結交更多的朋友;在工作學習中充分利用團隊合作的精神,更加富有創造力以及想象力。在一次次的干預活動過程中,內心無法言表的負能量不知不覺得到了釋放,整體幸福感提升。五、結語與其他心理干預不同的是,音樂團體干預不再是以往局限于一個封閉的環境,由干預師一對一地對有心理問題的人進行情緒的疏導以及藥物治療,反之它是一種集體性的干預方式,讓有心理問題的大學生在玩樂中使負面情緒得到有效釋放,特殊的干預方法讓其在人際交往、語言表達方面能力增強,也敢于與陌生人交流、合作完成任務。音樂團體活動干預的不足之處是不能時時刻刻更精確的地把握每個人的情緒特征。同時,我們提出一些建議:學校應開設一些與音樂團體干預有關的心理輔導通識課程,學生可以自由選擇;學校設立音樂團體干預相關的心理干預機構,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得到情緒釋放。其次,我們從學習看生活,擁有良好心態的人在生活中、在為人處事方面會比較有優勢,會收獲更多的朋友。在以后的工作中,善于利用團隊的力量,加之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和平和的心態,也會在職場上出類拔萃,大學生能夠更好的從小社會過渡到大社會中去。參考文獻:[1]杜奇鵬,胡水欣.淺談音樂治療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干預作用[J].大眾文藝,2011(05).[2]徐原.淺談音樂治療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積極影響[J].黃河之聲,2015(10).[3]謝宇陽,宋一恒,周曉玲等.音樂治療與大學生心理健康研究[J].才智,2016(01).[4]曲寧,鄒霞,鐘志兵等.音樂治療在我國臨終關懷領域文獻計量分析[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2014(12).作者簡介:馮 妍(1993-),女,樂山師范學院音樂學院13級學生,音樂學專業;胡 盛(1994-),女,樂山師范學院音樂學院13級學生,音樂學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