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璐
【摘 要】隱喻這一傳統修辭手法對于我們來說并不陌生,然而脫離了傳統語言學的概念,隱喻卻是一個新興分支。它作為一種思維模式、一種心理分析的動態法則首先出現在1980年Lakoff&Johnson 合著的《我們賴以生存的隱喻》(Metaphors We Live By)中。概念隱喻理論認為隱喻是從一個具體的概念域向一個抽象的概念域的系統映射;隱喻是思維問題,不是語言問題;隱喻是思維方式和認知手段。《理查德·科利》“Richard Cory”這首詩最初見于埃德溫·阿靈頓·羅賓遜(1869—1935)的第二本詩集《黑夜的孩子》。全詩分為四節,共十六句, 它從普通勞動者的視角勾勒出了一幅主人公科里的命運速寫:理查德·科里Cory,一個紳士,風度翩翩,受過良好的教育, 彬彬有禮;他家產萬貫,在小鎮上居民的眼里,他擁有一切。人們對他羨慕至極,渴望有朝一日也能過上他那樣的豪華生活。可是在一個寧靜的夏夜,他卻用手槍結束了自己的生命。這首詩除了具有深厚的語言功底,背后的認知方式和隱喻方式的應用也功不可沒。【關鍵詞】概念隱喻;理查德;認知方式中圖分類號:H31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6)06-0251-02一、概念隱喻理論隱喻在現實生活中無處不在,在本質上是認知的。Lakoff&Johnson(1980)通過大量的日常語言,展示語言的無處不在。隱喻不只是修辭,還是一種思維過程的體現。隱喻是由兩個域組成的:一個結構相對清晰的始源域和一個結構相對模糊的目標域。Fauconnier(1997)在其作品Mapping in Thought and Language中區分了三種映射:投射映射、語用功能映射、圖式映射。而根據始源域的不同,我們又可以將隱喻區分為空間隱喻、實體隱喻、結構隱喻。Lakoff&Johnson(1980)根據規約程度的不同,將語言中的隱喻表達分為兩大類:規約隱喻和新鮮隱喻。規約隱喻即為約定俗成的隱喻,一經大眾接受,即成為公眾認可的既定事實。而新鮮隱喻則為新興創造關系鏈接的隱喻。“隱喻就是將始源域的圖式結構映射到目標域上,讓我們通過始源域的結構來構建和理解始源域”(藍純)。從理論上,人類社會的語言使用者都能應用隱喻。里德(Reed,1993)的生態說表明:隱喻起源于對世界感知世界的共鳴。Richard Cory這首詩是埃德溫創作的,故事主要講述了一個叫Richard Cory 的人,他風度翩翩,過著尋常百姓艷羨的生活,然而出人意料的是,Richard放棄了常人渴望的生活,結束了自己的生命。故事所要表達的是每個人都有生活的不如意,我們所唾棄的人生也許正是他人所仰望的人生。每個成功人士的背后都是不為常人理解、接受的痛苦和心酸。物質的充裕不代表精神的充實,“人們向往的燈紅酒綠,浮華虛榮,表面的光鮮,都永遠和物質脫不了干系。對于物質化的追求,則更多地看到隱藏在其光鮮背后的虛偽與空洞。伴隨著物質水平的急速提高,精神生活的貧乏與空洞也隨之加劇”(韓 100)。“通過Richard Cory,羅賓遜表達出生活就是帶有喜劇色彩的悲劇”(李 84)。二、概念隱喻理論在Richard Cory這首詩中的應用第一句中的“went down town”通常我們的表達是 “went to the town”,這里有個結構隱喻。即Richard Cory 作為社會的頂尖分子,擁有高于常人的社會地位,town作為社會的繁華地段,而Richard Cory 的來臨如果用中文翻譯則為下榻、考察。“每個空間都有自己的內在系統”(Lakoff&Johnson:17-19)一個簡單的down就傳遞出Richard Cory不同于常人的高貴社會地位。這里的空間隱喻是一種意象圖式隱喻,對Richard Cory的概念形成起到了鋪墊作用。第二句中對Richard Cory進行了具體的描述,這里是這樣的描寫的:“He was a gentleman from sole to crown.“sole”的中文為 “鞋底”,而 “crown”的中文意思是是“頭頂,花環”,這里顯然是語用功能映射。它所涉及的兩個相關域多為兩個物體范疇,通過某種語用功能彼此映射,這里的映射關系可以反映如下: 始源域
目標域Sole(鞋底)
———
Feet(腳,The bottom line)Crown(花環)
———
Head(頭,The top line)這里的語用功能映射實質上是一種修辭學里的借代,通過部分來借代整體,使整個詩體顯得更加樸實、貼近生活。借代就是通過某一事物內部較突出和較清晰的一部分來指稱和理解該事物的全部或該事物內部另外的較模糊的部分。Feet和Head實質上又存在一種規約隱喻,即普遍公認的事實:feet是指腳踏實地的外在和實際生活,而head則指精神生活和超越生活的內在世界。規約隱喻指的是那些自產生以來已為相當一部分語言使用者認可和接受,成為日常語言的一部分的隱喻,而這種將抽象的概念映射到具體的映像中的隱喻又是實體隱喻。 “隱喻的認知力量就在于將始源域的的圖式結構映射到目標域智商。這種映射發生再概念層次,且是系統的,兩個域的結構之間存在固定的配對,這種映射不是隨意的,而是受到恒定原則的制約”(藍純 116)。組合和穿戴的過程存在某種相似性,將軍隊有素的特點賦予了主人公,使人物形象更加豐滿。這一隱喻的實現基于我們對生活的認知和體驗,即函數和軍隊的特點已深入人心,當聯想軍隊和函數時,我們就會想到嚴謹整齊的的素質和特點。因此目標域的特點傳送還要基于目標讀者的認知和生活體驗。“隱喻不僅僅是語言的修飾,它含有顯著意義的認知表達”(胡 11)。“他所在的那個上層社會里, 虛偽、利益與虛榮又主宰了一切,人與人之間沒有真正的友愛可言。Cory對小鎮的居民除了問聲‘早上好之外,并不多說一句話。因為不同類,人們自然總是與他保持距離”(韓 100)。Richard Cory作為社會頂端的力量,自然擁有常人無法企及的財富和榮耀,而鉆石不光是在暗示著Richard Cory 身上獨有的氣質和自信,同時也提示著讀者他背后的社會地位和財富力量。這里的映射關系是:鉆石象征社會財富和地位,光芒象征Richard Cory身上的氣質和魅力,這里的概念隱喻則是規約隱喻。這樣的正面描寫在詩人看來還不足于顯示Richard Cory不同于常人的氣質和獨一無二的生活品質。詩人又從側面開始描述Richard Cory:城鎮上的居民都羨慕著Richard Cory的生活,都希望有朝一日成為像他一樣的人。接下來城鎮居民的生活奮斗目標都是成為像他一樣的人。“始源域的特性被映射到目標域的特性之上,始源域的知識被映射到目標域的知識之上。”(Lakoff & Turner 1989:63-64)接下來的描寫是這樣的:“we went without the meat and cursed the bread”。Meat and Bread通常是作為日常生活的代名詞,這里的隱喻屬于借代。Richard 卻選擇在一個美麗的夏日,用手槍結束了自己年輕的生命,也結束了他令人羨慕的生活。作者是用calm來形容夏天,這里的calm采用了移喻。“夏天”和“鎮靜”根本無法配對,其實calm在這里真正修飾的是Richard Cory ,暗示主人公自殺的選擇并非一時沖動而是經過深思熟慮的,現實生活的殘酷和內心的煎熬使Richard最終放棄了自己年輕的生命。“went home and put a bullet through his head”這里則是屬于意象圖式中的始源—路徑—終點圖式:Richard Cory put a bullet through his head.put a bullet則屬于方式和位移。“位移事件的概念表征包含六個成分:主體、路徑、位移方式、方向、背景及原因”(束 55)。隱喻和隱喻之間的的蘊含關系構建起一個協調一致的隱喻概念主體體系及一個相應的協調一致的隱喻表達體系。三、認知語言學里凸顯的巧妙應用當我們觀察事物時,并不是對每一個進入視線的物體給予同等的關注, “比如我們通常將茶杯視為整幅畫面種最凸顯的角色,將其與作為背景的桌子分開。”(藍純 95)Richard Cory的著重描寫側重于主人公不同于普通人的獨特身份。這里的視覺角色自然是“大多數的語言表達都是基于客觀世界中的物體或情景的感知。大量龐雜的感官刺激進入我們的大腦,成為認知輸入。”(藍純 98)這就解釋了為什么讀者的慣用思維方式是看到正面背景,而不是看到背后的巨大痛苦。參考文獻:[1]Lakoff,G.&Johnson.Metaphors We Live By[M].Chicago: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0.[2]Fauconnier,Gilles.Mapping in Thought and Language[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7.[3]藍純.認知語言學與隱喻研究[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5.[4]韓湘虹.浮華背后——解讀詩歌“Richard Cory”[J].大眾文藝:學術版,2010,(16):100-101.[5]胡壯麟.認知隱喻學[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6]Cathy H. Dent-Read, Agnes Szokolszky.Where Do Metaphors Come From?[J].Metaphor & Symbolic Activity, 1993,(8):227-242.[7]Wang, Min. On the Metaphorical Mapping in Construction of Transferred Meanings of BACK:Based on Instances from an English-Chinese Parallel Corpus[J].Journal of Shaoxing University ,2009.[8]束定芳.隱喻學研究[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1.[9]李盈慧.E.A.羅賓遜“Richard Cory”文體賞析[J].考試周刊,2007(30).指導老師:王 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