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敏 胡永生

摘 要:物聯網技術在冷鏈物流中的應用能促使其快速發展,文中在對冷鏈物流的概念、發展現狀及問題分析的基礎上,闡述了基于物聯網技術的冷鏈物流的發展優勢,探討了基于物聯網技術的冷鏈物流發展策略,保障了冷鏈物流的健康發展。
關鍵詞:物聯網技術;現代物流;冷鏈物流;發展對策
中圖分類號:F252.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1302(2016)06-00-02
0 引 言
迄今為止,不同的機構和學者從不同的方面給出了冷鏈物流的定義,如我國標準物流術語的定義為:“為保持新鮮食品及冷凍食品等的品質,使其在從生產到消費的過程中,始終處于低溫狀態的配有專門設備的物流網絡”[1],該定義強調了冷鏈物流的專業性和物流網絡的概念;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則定義為:“一條貫穿從農田到餐桌的連續過程中維持正確溫度,以阻止細菌生成的供應鏈”[2],該定義更加全面地解釋了品質保證的條件,包含溫度、細菌控制等多方面。以上定義雖然側重點有所不同,但都指出了冷鏈物流的特點??傊?,冷鏈物流是指為了保證食品的質量,在生產、貯藏、運輸、銷售,直到最終消費前的各個環節使之始終處于規定的低溫環境下的特殊供應鏈體系,其一般包括在低溫冷藏條件下的加工、儲存、運輸和銷售四個基本環節[3],且各個環節相互交錯,共同運行。
1 冷鏈物流發展現狀及問題
最近幾年,我國現代物流發展迅速,其中冷鏈物流的發展尤為突出,國務院、交通部、商務部及各省各級部門相繼出臺了一系列冷鏈物流利好政策和標準,并加大了基礎設施建設的財政支持力度,越來越多的冷鏈物流企業由基礎服務轉向增值服務,并向著綜合性一體化方向發展[4]。
1.1 國家政策和財政的大力支持
隨著我國冷凍冷藏產品消費量的快速上升,國家越來越重視冷鏈物流的發展,制定和發布了一系列政策對冷鏈物流進行宏觀引導,最近五年有利于冷鏈物流的相關政策如表1所示[5]。除此之外,國家還給予冷鏈產業大量的財政支持,基于這些政策和財政的不斷支持,中國冷鏈物流行業發展前景可觀。
1.2 發展不平衡,冷鏈市場分散
最近幾年冷鏈市場發展很快,但市場分散、集中度較低,發展不平衡,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市場需求不平衡。2014年,冷鏈市場需求主要集中在京、津、魯、粵等中東部經濟發達地區,此外,由于某些地域性很強的國家政策的推動,使得一些地方的冷鏈市場發展迅速,如 “絲綢之路”國家政策大大促進了成都、云南冷鏈物流的發展[6]。
(2)冷鏈物流基礎設施建設區域不平衡,重點分布在中東部經濟發達的地區,而西北區域較少。
(3)由于冷鏈物流基礎設施和市場需求的不平衡,使得冷鏈市場分散,第三方物流企業規模較小。
1.3 設備比較落后,信息技術匱乏
目前我國的冷鏈基礎設施陳舊,數量嚴重不足且發展和分布不均衡,很多關鍵物流節點缺少相應的冷凍冷藏設施[7],信息技術極度匱乏。首先,基礎設施落后,冷藏車和冷凍庫的數量不足,物聯網新技術的應用很少;其次,冷鏈物流“最先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問題嚴重,由于“最先一公里”建設不完善,導致全國很多地區優質的冷鏈產品走不出去,品牌競爭力不強。另一方面,由于“最后一公里”不健全,國外的冷鏈產品很難保質保鮮、快速準時的引進來,及時送到消費者手中。最后,專門的冷鏈物流的綜合性公共信息管理平臺很少,信息技術匱乏,管理水平落后。
1.4 冷鏈物流標準不完善,落實不到位
首先,雖然目前我國冷鏈相關標準出臺很多,但標準之間重復和交叉現象嚴重,標準體系還不完善[5],不能達到國際標準的要求。其次,現有已發布的標準,落實不到位的情況嚴重。很多標準只是停留在公司制度層面上,在實際實施過程中非常困難,一方面冷鏈物流企業在思想上根本不重視國家標準,明知有相關標準,但還是遵循老觀念和老做法。另一方面,很多物流企業在設備和技術上沒有達到國家標準的要求,因此在物流配送中也很難按照標準執行,斷鏈情況嚴重。
1.5 冷鏈物流人才匱乏且學歷偏低
冷鏈物流需要專業的操作人員來保證整個物流過程的質量,但是我國的冷鏈物流人才卻不容樂觀。造成現今局面的原因主要分為如下3項:
(1)專業人才缺乏。隨著冷庫的多樣化,在整條冷鏈中,對冷庫的管理和使用要求越來越專業,而在設計中,更要求熟悉冷庫使用全過程的專業技術人員。由于冷鏈物流等現代物流業最近幾年才開始快速發展,我國大部分高校都沒有相關的專業設置,即使有些高校有冷鏈物流相關專業,但也屬于冷門專業,學生都不愿報考,因此,冷鏈人才極度匱乏。在冷鏈物流各環節中的冷庫作業人員,冷鏈物流的各管理層,甚至貨車司機都很少[5]。
(2)冷鏈物流中冷庫建設規劃缺少專業人才,重復建設現象普遍。
(3)冷鏈物流從業人員學歷普遍偏低,本科學歷少,大都是技校、職高或中專畢業生,且較多的是進城務工的農民工[8]。
2 基于物聯網技術的冷鏈物流發展優勢
物聯網技術能夠對冷鏈物流整個過程實施智能化管理和監控,是現代智慧物流發展的趨勢,其優勢有[9]:
(1)物聯網技術的運用使儲存管理變得更加簡便、快捷、高效;
(2)物聯網技術的運用能夠快速找到問題,確定事故責任;
(3)物聯網技術的運用使生產到銷售的全過程變得更加智能化;
(4)物聯網技術的運用可使生產廠家根據市場安排生產、控制成本,從而減少企業的生產風險。
總之,基于物聯網技術的冷鏈物流保證了產品從生產到銷售的質量,滿足了人們的需求,降低了生產成本,明確了責任,方便了政府部門對冷鏈產品的監測和管理,這必定是未來冷鏈物流的發展方向。
3 基于物聯網技術的冷鏈物流發展建議
3.1 加大新技術的自主研發和創新
科技和創新引領現代物流的未來,因此引導和鼓勵企業、各科研機構及高校自主研發各種新型冷鏈物流裝備和技術,全面融合物聯網核心技術,創新現有冷鏈物流技術體系,使之與互聯網技術、移動互聯網技術、大數據及云計算技術廣泛融合,建立“互聯網+”環境下的冷鏈物流運轉機制,將成為冷鏈物流發展的大趨勢。
3.2 加快冷鏈物流基礎設施建設
加快冷鏈物流基礎設施建設分為如下幾步:
(1)國家應從政策和資金上進一步加大冷鏈物流基礎設施建設,改造和新建一批“冷鏈物流配送”型冷庫,購置數量充足和裝備先進的冷藏車,完善配送的各個環節,保證不斷“鏈”;
(2)重視和解決冷鏈物流“最先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問題;
(3)鼓勵各物流企業建立信息系統,提高物流企業的信息化水平;
(4)以政府為主導建立冷鏈物流公共信息平臺和云服務體系,加大政府在冷鏈物流中的市場監管、公共服務,保護國家經濟安全和推動行業發展與社會進步等職能,從而保證冷鏈物流產品的質量。
3.3 大力發展第三方物流
目前,第三方物流已成為現代物流發展的方向。應鼓勵企業積極引進國外的先進技術、裝備和管理理念,不斷改進現有冷鏈物流技術和設備,把企業做大做強;針對第三方冷鏈物流小而分散的現狀,鼓勵各企業通過兼并重組、協作聯盟等方式做大做強,逐漸實現物流企業的規?;图s化[6]。
3.4 人才培養策略
專業人才的缺失已成為冷鏈物流快速發展的瓶頸,因此加大培養和儲備冷鏈物流專業人才刻不容緩。首先,國家教育部門要從思想上重視冷鏈物流專業人才的培養,積極開展相關專業的教育機制改革和探索;其次,各高校應積極開設相關專業,大膽引進國外的教師、教學理念和相關課程體系;最后,應大力發展職業教育,鼓勵各高校及職業院校與企業實行聯合培養,使企業技術人員走進課堂授課,讓學生走進企業鍛煉,實現物流企業和學校的雙贏[10]。
4 結 語
物聯網技術作為一個嶄新的概念,為現代冷鏈物流的經營與管理帶來了機遇與挑戰。在國家政策和資金的大力支持下,我國冷鏈物流的發展雖具有一定規模,但仍然存在很多問題,也面臨著許多機遇和挑戰。因此,我們應更加關注冷鏈物流的基礎設施建設,加大冷鏈物流人才培養的力度,積極開發和創新冷鏈物流的先進技術并與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新興技術相融合,建設冷鏈物流的公共信息共享平臺和綜合云服務體系,提升服務質量,加快冷鏈物流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全國物流標準化技術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物流術語[J].交通建設與管理,2007(10):106-120.
[2]梁東輝.基于價值流分析的水產品冷鏈物流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學,2014.
[3]常麗娜,李學工.農產品冷鏈物流標準化體系構建探討[J].農產品質量與安全,2014(2):34-37.
[4]姜良秀,孫朋杰.協同創新對冷鏈物流企業成長的影響及對策——以山東榮慶物流企業為例[J].中國商貿,2014(22):151-152.
[5]馮健.我國冷鏈物流政策演變與展望[J].物流工程與管理,2015,37(11):9-11.
[6]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冷鏈物流專業委員會,中國物流技術協會.中國冷鏈物流發展報告(2015)[R].北京:中國財富出版社,2015.
[7]謝晴.搶灘冷鏈物流 機遇與挑戰并存[J].中國農村科技,2014(8):20-23.
[8]梁愛文.生態文明型物流發展策略[J].開放導報,2015(2):89-92.
[9]楊蕊.物聯網技術下的我國農產品冷鏈物流優化研究[D].太原:山西財經大學,2015.
[10]徐輝,郁漢琪,朱軍,等.校企合作共建的實踐與探究[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09,28(12):187-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