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修福
人大執法檢查是監督法明確的各級人大常委會行使監督權的主要手段,是對某一或某一方面法律法規實施情況進行的專門檢查;從一定意義上來說,也是各級人大及其常委會行使立法權的延伸,是完善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和法律不斷修改、修正的長期性、基礎性工作。監督法專列第四章“法律法規實施情況的檢查”,對各級人大常委會行使執法檢查權作出相關明確和規定。下面,筆者結合監督法和基層人大工作實踐,就提高人大執法檢查工作水平和質效,談一管之見。筆者認為,人大執法檢查切不可忽視以下五個方面的問題。
人大執法檢查選題要有的放矢。監督法第九條對聽取和審議“一府兩院”專項工作報告的選題,明確了六個方面問題的選題途徑:“(一)本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在執法檢查中發現的突出問題;(二)本級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對人民政府、人民法院和人民檢察院工作提出的建議、批評和意見集中反映的問題;(三)本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組成人員提出的比較集中的問題;(四)本級人民代表大會專門委員會、常務委員會工作機構在調查研究中發現的突出問題;(五)人民來信來訪集中反映的問題;(六)社會普遍關注的其他問題。” 關于人大執法檢查的選題,監督法第二十二條也明確規定,“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參照本法第九條規定的途徑,每年選擇若干關系改革發展穩定大局和群眾切身利益、社會普遍關注的重大問題,有計劃地對有關法律、法規實施情況組織執法檢查。”筆者認為,各級人大執法檢查的選題不能想當然、拍腦袋,應該要依法定途徑和法定重大問題加以選題,這樣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提高人大執法檢查工作水平和質效。筆者還認為,對于新出臺的相關法律法規或新修改修正的相關法律法規,應該依法定途徑和法定重大問題加以優先選題,這種立法后評估式的執法檢查更能有的放矢,更加有助于我國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不斷完善和提升。
年度執法檢查計劃要統籌兼顧。依據監督法第二十三條之規定,地方各級人大常委會的年度執法檢查計劃要經主任會議討論通過,印發常委會組成人員并向社會公布;執法檢查工作由本級人大專門委員會或常委會工作機構具體組織實施。筆者認為,各級人大常委會年度執法檢查計劃,應由各級人大或其常委會法(工)委牽頭,會同本級人大及其常委會各專門、工作機構,統籌考慮相關專門、工作機構提出的執法檢查議題,本著少而全、求實效的原則,擬出年度執法檢查建議計劃,供主任會議討論通過。具體來說,常委會年度執法檢查計劃安排,每一專門(工作)委員會盡可能兼顧到,但總體上也不易過多,應量力而行,因為人大常委會監督權的行使也不僅僅只是執法檢查。
每一執法檢查方案要周密具體。關于對每一執法檢查方案的制訂,監督法沒有具體規定,只是在相關條款中予以了明確。各級人大常委會執法檢查工作依法應由本級人大或其常委會相關專門、工作機構具體組織實施(第二十三條第二款),要“按照精干、效能的原則,組織執法檢查組”(第二十四條第一款),執法檢查組成員依法在本級人大常委會組成人員和人大專門委員會成員中確定,并可以邀請本級人大代表參加(第二十四條第二款),上級人大常委會依法可以委托下一級人大常委會組織開展執法檢查。筆者認為,每一執法檢查實施方案的制訂,應由本級人大或其常委會相關專門、工作機構負責擬定,報主任會議討論通過。執法檢查方案應包括組織領導和執法檢查組成員的確定,執法檢查的分組安排、是否委托檢查,執法檢查的時間安排、程序步驟、方式方法、目標任務等,執法檢查總結報告的材料收集、撰寫、整理、定稿等,均要周密具體。這樣才能確保執法檢查工作按部就班,責任明確,取得實效。
執法檢查總結報告要突出重心。監督法第二十六條規定:“執法檢查結束后,執法檢查組應當及時提出執法檢查報告,由委員長會議或者主任會議決定提請常務委員會審議。”“執法檢查報告包括下列內容:(一)對所檢查的法律、法規實施情況進行評價,提出執法中存在的問題和改進執法工作的建議;(二)對有關法律、法規提出修改完善的建議。”依據這一條款,筆者認為,地方各級人大常委會的執法檢查報告,應指定專人負責綜合各執法檢查小組的報告、委托檢查的報告,以及有關主管部門的匯報等,撰寫執法檢查報告稿;執法檢查報告稿應由執法檢查組組長負責主持研究、修改和審定;執法檢查報告稿經執法檢查組審定后,由相關專門或工作委員會主要負責人向主任會議匯報,主任會議決定列入常委會會議議程,提請常委會審議。地方各級人大常委會執法檢查報告的內容,應依據監督法第二十六條第二款之規定的內容,執法檢查報告要對所檢查的法律、法規實施情況進行評價,主要應對有關主管機關執法情況的力度、效果等情況進行評價,應當以執法行為的合法性和合理性作為標準;評價范圍不僅包括本級機關,還可以包括下級機關的執法情況,評價應客觀、深入、有針對性。執法檢查報告要對有關法律、法規提出修改、補充、解釋等完善的建議,這應是執法檢查報告中的一項重要內容,這樣執法檢查報告才能更好地突出重心。地級市以上各級人大及其常委會,兼有立法權和監督權,而人大執法檢查正是將這兩項重要權力進行有機結合的法定方式。通過人大執法檢查發現法律、法規本身存在的問題,并結合實際需要提出修改完善的建議,有利于立法機關做好法律、法規的修改工作,同時這也是提高執法檢查實效的重要體現。
執法檢查成果落實要跟蹤問效。人大執法檢查的目的是監督“一府兩院”依法行政、公正司法,從而保證法律、法規正確有效的實施;因此,執法檢查報告提請常委會審議后,監督工作并沒有完結,還需要相關措施保證常委會執法檢查報告和審議意見的落實。監督法第二十七條明確:“常務委員會組成人員對執法檢查報告的審議意見連同執法檢查報告,一并交由本級人民政府、人民法院或者人民檢察院研究處理。人民政府、人民法院或者人民檢察院應當將研究處理情況由其辦事機構送交本級人民代表大會有關專門委員會或者常務委員會有關工作機構征求意見后,向常務委員會提出報告。必要時,由委員長會議或者主任會議決定提請常務委員會審議,或者由常務委員會組織跟蹤檢查;常務委員會也可以委托本級人民代表大會有關專門委員會或者常務委員會有關工作機構組織跟蹤檢查。”依據這一條款,筆者認為,人大執法檢查不能一查了之,執法檢查報告不能一報了之,對相關執法檢查成果應跟蹤問效。執法檢查報告中所提出的意見和建議,常委會組成人員對執法檢查報告的審議意見,這些執法檢查成果,“一府兩院”相關機關及部門應依法認真研究處理,并依法送交本級人大或其常委會相關專門、工作機構征求意見后,再依法向本級人大常委會進行報告。人大及其常委會相關專門、工作機構應依法對“一府兩院”相關機關及部門的研究處理意見加以研究分析,促其研究完善后書面報本級人大常委會。本級人大常委會對“一府兩院”相關機關上報的人大執法檢查報告及常委會組成人員審議意見的研究處理報告,必要時依法可以組織跟蹤檢查,或委托本級人大或其常委會有關專門、工作機構組織跟蹤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