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亮
柔軟的棉纖維與堅硬的紅木纖維會產生怎樣的交集呢?山東省纖檢局靠著自己的創新精神勇于開拓,成立了山東省紅木檢測中心。近年來,紅木中心緊抓科技創新這條主線,取得了業內人士的廣泛認可。
服務社會,勇于創新
隨著市民消費水平的不斷提高,紅木家具逐漸受到消費者的喜愛,然而紅木市場存在著不少問題,一些無良商家利用消費者經驗不足摻假使假,木材名稱極不規范,甚至有些經銷商也分不清。
紅木產品的材質主要由木質素、半纖維素、纖維素等成分組成,我們紡織品中常見的麻纖維也是由纖維素、半纖維素、木質素組成,只不過是紅木中木質素的含量占絕大部分而紡織品中麻纖維纖維素含量占絕大部分。從化學成分上看,木材與麻纖維的成分接近。
山東省纖檢局的夏兆鵬博士說:“山東省纖維檢驗局引進了一位從事麻纖維精細化研究的博士,該博士專攻于纖維素化學領域,因此從化學組成上來講我們對紅木并不陌生。”
不過紅木作為比較嬌貴的高檔家具,要進行檢測還需要恒溫恒濕的環境。
巧了,山東纖檢局擁有數百平米的恒溫恒濕室,這些恒溫室為紅木檢驗提供了可靠的檢測環境。這樣一來,省下了不少儀器和實驗室的建設資金。
為了建設紅木中心,山東纖檢局與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木工所的張立非研究員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系,由她擔任技術負責人,指導初期實驗室建設并培訓人員。
可實驗室剛一建立,便遇到一個不大不小的難題:社會公眾對紅木產品的材質檢測并不十分了解,如何才能提高社會對實驗室的認可度呢?
“為此,我們在重大的活動日,如3·15、科技周等活動上為消費者免費進行紅木知識的普及和產品質量的鑒別以擴大影響力。另外我們采取多種措施來宣傳擴大省紅木中心的影響,其中包括在商場設立樣品接樣點、與消費者協會合作開展紅木知識大講堂、為企業成立的紅木產品誠信聯盟進行技術把關等。” 夏兆鵬博士回憶。
2010年12月,山東省纖維檢驗局與《濟南時報》聯合在濟南歐亞達家居商場舉辦了大型紅木家具檢測活動。活動首日,幾十位市民就帶著家中各自的“寶貝”來到了現場,抽屜、擺件、座椅五花八門,經過初步鑒定,在參加檢測的家具中,20%的家具明顯穿插了其他材料,50%以上的木材名稱不規范。
此后,山東省紅木產品檢驗中心就開始定期舉辦標準執行與宣貫活動,為企業、消費者宣傳、講解紅木相關標準,為紅木標識的規范起到了很好的指導作用。在“山東省紅木國家標準宣貫會議暨齊魯紅木鑒定專家高峰論壇”中,該中心邀請權威的紅木鑒定專家,同與會代表進行現場交流互動,對代表們提出的疑問一一作了詳細科學的解答,解開了不少企業負責人的謎團,為檢企之間、企企之間搭建溝通橋梁。
每年的“3·15國際消費者權益日”到來之際,檢驗中心定期舉辦紅木家具公益鑒寶活動,吸引眾多市民攜帶各類藏品前來咨詢與鑒定。今年更是舉辦了紅木大講堂,分別從宏觀和微觀上描述了紅木家具,講解怎樣選購紅木家具,分析紅木市場亂象,提醒消費者在選購紅木家具時應注意的事項。從而有效地引導消費者安全消費,增強消費者維權意識。
一位參加過活動的市民說,這里舉辦的活動不僅讓他了解到紅木的基礎知識,對紅木檢測有了更直觀的認識,還提高了自己的消費觀念和維權意識,以后能多舉辦此類活動就更好了。
學科交叉,成績斐然
提高對紅木的認識不僅要從消費者著手,實際上,企業經營者往往也對紅木知識一知半解。為此,檢驗中心舉辦了一系列“送技術、送信息、送檢測”進企業商場活動。企業方面深入紅木生產企業,從源頭上抓起,指導企業原材料把控及生產工藝,更加全面地為紅木產業提供技術服務。商場方面開展質量巡檢活動,商戶的在售產品逐一進行檢查,檢查內容包括紅木家具產品保證文件、材質宏觀檢驗等。及時發現質量隱患,關注紅木商品質量,營造放心的消費環境,更加全面的為紅木產業提供技術服務。
打鐵還需自身硬,要更好地為紅木產業提供技術服務,就要不斷增強自身技術實力。科研無疑是提升技術實力最好的方法。
“實際上紅木中心能走到今天,最主要的是我們抓住了科技創新這個主線,所以才取得了行業內人士的認可。”夏兆鵬說。
據了解,很多創新都是從學科交叉產生的靈感。截止目前,山東省紅木產品檢驗中心共申請相關領域的專利5項,其中發明專利4項(2項已經授權),實用新型專利1項(已授權)。而這些專利技術已有多項得到了應用。
夏兆鵬博士舉例說,木材的檢驗與纖維檢驗有所不同,在檢驗前要先對樣本進行軟化,而過去這一技術耗時較長,因此,檢驗中心研發成功了“新型硬、重木材軟化試劑及其軟化方法”。
據了解,這一方法比傳統軟化方法用時減少近50%以上,該木材軟化技術已在多家技術機構成功應用,累計制作切片7000多個(片),為保護我國木材進出口貿易利益、產品質量監督、珍貴樹種保護、打擊犯罪、高校科研工作以及維護生產和消費者權益提供了堅實的技術支持,產生了良好的社會效益。
研發成功木材軟化儀器評價方法及抗切強度測試儀,實現了軟化效果評價的儀器化,為開發新型木材軟化方法和試劑奠定了基礎,結束了用經驗判斷硬、重木材軟化效果的歷史。
經過多年的基礎性研究和驗證,檢驗中心博士科研團隊開發的“微量快速珍貴木材鑒別方法”也已經接近尾聲,這個方法克服了傳統檢測方法時間長、對樣品破壞嚴重、檢測不準確等缺點,僅僅需要100毫克的樣品,便可以在30分鐘時間內精確地區分相近樹種。
“這一方法我們已經申請了兩項國家發明專利,目前正在接受國內同行的盲樣檢測以測試該方法的穩定性。” 夏兆鵬博士自豪地說。
據了解,檢測中心還將組織國內頂級的木材領域的專業檢測機構對該方法進行驗證試驗,以測試該方法的通用性,最終目標是將該方法形成標準,為社會提供一種精確、快速、損失小的檢測方法。
經過多年發展,檢測中心不但積極參加“國家木材檢測聯盟”的建設,被推舉為聯盟技術部的負責單位,與聯盟內各技術單位共同推動新型檢測方法的研究以及行業內疑難問題的攻關,還勇于走向國際,與國際解剖家學會(IAWA)舉辦各項學術交流會,并且將自己最新的研究成果與各國專家進行展示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