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春雷
孩子是祖國的未來,是每個家庭的希望,哪個家長不希望把自己的孩子打扮得漂漂亮亮?可孩子入學以后,想穿什么衣服就由不得家長了。如何讓學生穿上健康放心的校服?學生服監管工作有哪些妙招可施?近年來,西安纖維檢驗所在學生服質量監管方面開動腦筋,多措并舉,成效顯著。
統一著裝:令人尷尬的“初衷”
當今社會,人們對物質生活水平的要求日漸提升,對孩子的吃穿用更是不惜花大價錢。因此,學校里流行起攀比風,你今天穿“安奈兒”,他明天就買“耐克”,攀比風氣日盛,影響了未成年學生消費心理及價值觀。學生服制度的推行,解決了這些令人煩惱的麻煩事。
可是,統一學生著裝之后,問題也隨之而來:質量如何保證?長久以來,學生服都是各學校向企業統一定制或購買的方式來采購,缺少質量監管環節。2013年上海的“毒校服”事件更是讓家長及社會對學生服的質量問題產生了強烈不滿和質疑。
王女士的兒子是西安市某小學三年級的學生,對孩子的校服她有一肚子怨言:“學校要求孩子統一穿校服,可是衣服面料質量差、款式老舊,孩子不愛穿,價格也不便宜,同樣的價錢都能買到質量有保障的品牌運動服了。”
面對家長的抱怨,學校也都表示很無奈。西安市雁塔區一位中學校長坦言,校服款式要滿足成千上萬學生和家長的審美要求,基本上辦不到;學校的初衷是讓學生穿上款式漂亮、質優價廉的校服,可是校服的設計費、制作費等成本太高,加上學校沒有專業的檢測人員,對質量把控也難,操作起來難度太大。
技術支持:西安學生服有了地方標準
學生是一個特殊的群體,他們正處于發育成長階段,服裝的安全性、舒適性和耐用性顯得尤為重要。之前學生服執行的標準有GB/T 22854—2009《針織學生服》、GB/T 23328—2009《機織學生服》、FZ/T 81003—2003《兒童服裝 學生服》等,從不同方面對學生服的技術指標做了規定,但對于繩帶安全要求、不可拆卸零件的強度、重金屬含量等安全性指標均未作規定,也未涉及穿著的舒適性,已不能滿足學生這個特殊群體對服裝質量的要求,且標準口徑多,不統一,執行起來可操作性差,生產企業和校方采購人員不知應該選擇哪個標準執行。
2014年11月24日,經陜西省質監局批準,以西安纖檢所為主研發的陜西省校服地方標準DB 61/940—2014《學生服安全技術規范》發布。該《規范》明確了學生服的安全性、舒適性、耐用性、外觀質量、疵點、使用說明等指標,規定了學生服制作要求、檢測方法、檢驗分類規則及判定原則等技術規范,適用于以機織物、針織物為主要原料,成批生產的各種款式的學生日常穿著服裝,是一部綜合型標準。
2015年6月,國家標準GB/T31888—2015《中小學生校服》發布實施。與之相比,陜西省校服地方標準DB 61/940—2014對甲醛含量、水洗后扭曲率等方面的要求更嚴格,對斷裂強力分經、緯向分別考核,還加入了透氣性、透濕量等舒適性考核;在檢測方法上,明確了不同類型試樣的取樣細節及試驗結果處理,明確了不同情況下檢測結果數據處理及判定方法,具有較強的操作性。
深入宣貫:消費者心中有了“質量常識”
多年來,西安纖檢所結合“3·15”“質量月”等重要節點,利用報刊、網絡、實地宣傳等多種方式,大力普及纖維制品相關知識,讓群眾更深入全面地了解、熟悉纖維制品。
2016年3月4日,西安纖檢所領導做客西安市人民政府網“在線訪談”欄目,就“中小學生校服標準和監管工作”向市民作了詳細解讀,使廣大市民對學生服監管工作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3月17日,西安纖檢所與陜西省纖檢局,在西安交通大學開展了纖維制品消費質量安全“進社區、進校園、進鄉鎮”活動。他們采取發放宣傳資料、接受咨詢、實物對比展示、播放視頻資料等方式,向大學生宣傳高校公寓床上用品、學生服等纖維制品質量安全知識,解答消費者日常消費疑難。省市多家媒體進行了現場采訪宣傳。
3月31日,《纖維制品質量監督管理辦法》實施當日,西安纖檢所在陜西省《華商報》刊登了3000多字的解讀文章,以一問一答的方式,對市民、企業、學校關心的“雙送檢、集團采購、學生服面料標識”等10類問題進行了解答。讓更多的群眾從不同角度了解《辦法》出臺的目的和意義,爭取輿論宣傳的主動權。
西安曲江一小五年級的一位學生家長劉先生,看到《纖維制品質量監督管理辦法》解讀文章后,通過報社找到西安纖檢所的電話,專門打來電話,“學生服‘雙送檢這個規定很好,從工廠和學校這兩個端口一起抓,學生服質量安全就有保障了。這些規定很詳細、很專業,家長看了以后對學生服質量更放心了。”電話中,劉先生還專門針對學生服原輔料標識的規定做了進一步咨詢和了解。
《辦法》出臺:學生服監管有了“靠山”
西安,中華民族歷史文化的發源地,具有歷史文化特色的西部龍頭城市,應該怎樣規范自己的學生服呢?
西安纖檢所對全市60余家學生服生產企業進行了實地調查,結果令人尷尬。西安市周邊沒有大規模的服裝生產企業,很多學校與一些個體戶、小作坊簽訂合同,生產質量難以保證,更甭說體現西安歷史文化內涵和學校特色了。
針對這種情況,該所與西安市教育局后勤管理中心聯合出臺了《西安中小學校服采購工作實施辦法》,每年與教育部門一起,對備案的校服企業進行資質審查,逐一核查企業的營業執照、法人證明、生產設備、學生服樣品、質檢報告、購銷合同等內容,對違規投標、有重大質量缺陷、未及時送檢等8類問題的企業采取“一票否決”,將不具備生產資質的企業擋在門外,從制度上促進學生服生產的規范運行。
《纖維制品質量監督管理辦法》公布以來,西安纖檢所分層次組織全體職工學習討論,結合各自崗位,從“責權劃分、執法依據、產品標識、檢驗項目”等8個方面梳理歸納了17個具體問題。通過學習討論,大家對學生服生產、銷售“全鏈條”監管的工作思路更加清晰、目標更加明確。為了讓學生服生產企業和學校進一步明確自身責任義務,西安纖檢所召集教育部門相關人員和校服企業負責人召開了學生服規范管理工作會,對學生服質量監管情況進行通報講評,將《辦法》中涉及的學生服生產企業、使用單位、監管部門的職責和義務,以及相應的法律責任進行了詳細的解讀。西安市臨潼區教育局后勤管理中心一名工作人員講,現在學生服管理有法可依了,責任劃分也非常明確,我們對抓好學生服規范管理更有信心了。
主動作為:校服企業與學校多了“技術幫手”
2014年4月9日一早,西安纖檢所監督稽查科接到育英小學呂老師的求助電話。原來,呂老師負責校服采購,他們與南京一家校服生產企業達成協議,準備簽訂學生服采購合同,但由于這家企業在外省,學校又沒人懂得校服質量專業知識,她擔心產生質量糾紛問題,請求西安纖檢所提供技術指導。
接到電話后,西安纖檢所監督稽查科的同志與學校領導進行溝通,校服交貨時,由西安纖檢所幫助把關質量。同時,西安纖檢所領導班子意識到這將是以后校服采購的主要趨勢,必須有制度來保障。
此后,西安纖檢所主動找到當地教育局進行協商,對準備與外地校服企業合作的學校進行全面統計,并按地域、企業規模、校方需求等條件分類,采取免費上門提供技術指導的方法,每年抽調技術骨干與教育部門組成聯合考查組,對外地企業進行不打招呼的實地勘查,并深入一線車間查看生產設備、學生服原輔面料質量等,現場指導企業糾正問題。對個別掛靠生產、貼牌加工的企業,由教育部門責令學校中止采購合同,在學校與企業之間架起了一道“安全網”。同時,他們還采取現場抽查、集中培訓、公開信息、動態監管和學校家長委員會積極參與等方法,使學生服的購、用環節更加公開、透明。
自2014年以來,西安纖檢所聯合教育部門,采取企業核查、監督抽查、監督檢查等多種監管形式,對全市校服生產企業每年進行不少于兩次的實地檢查,并對檢查中抽取的樣品實行免費檢驗,得到了企業好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