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制對華貿易,對美國而言并無益處。如果美國打算嚴格限制與中國的貿易,對大多數進口產品來說,無疑是更換外國供應商的問題。例如成衣,只是從“中國制造”變成土耳其、意大利、越南等地制造。
但在5000余種的進口產品中,有825種總價達3000億美元,其中來自中國的供應額要高于美國其他貿易伙伴的總和,最典型的就是手機。美國從中國進口的手機價值達400億美元,超過手機進口總額的3/4。一旦貿易限制,盡管消費者可以轉而購買來自其他國家的產品,但手機價格上漲及種類減少會極大損害消費者利益。相對于老對手三星,蘋果公司會因此處于不利地位。
而另有83種商品,美國進口量的90%以上都來自中國,2015年其進口額達到560億美元。這其中最重要的個人產品是筆記本電腦,僅這一種產品從中國的進口額就達到了370億美元,占其總進口額的93%。電氣機械設備也是中國占據美國市場份額最高的一個大類,僅10種產品就占據了超過90%的市場,因此很難輕易更換供應商。

美聯儲需就“負利率”與市場有效溝通
布魯金斯學會《負利率時代:學界和市場的爭論》(6月10日)
近來,美國學界和央行人士普遍認為,美國的負利率措施利大于弊;而市場參與者則持相反態度。
負利率在美國并非新鮮事。前美聯儲經濟學家及財政部官員稱,美國的存款賬戶公開實行零利率由來已久,還會收取相關費用,其實早已達到負利率水平。一些評論也指出,盡管“負名義利率”還是新鮮現象,央行早已長期面對“負實際利率”的狀況。
商界人士認為,負利率會給市場帶來負面心理效應。一旦利率降至零以下,市場便會認為經濟處于壓力階段,貨幣政策已經無計可施,由此影響市場信心。負利率或許會帶來一定經濟效益,但卻會喪失更多的信心成本。
為了使負利率措施更易被大眾接受,美聯儲需要進行有效溝通,向市場表明負利率并非極端情況下才能采取的特定手段,只是應對當前經濟狀況的多種手段之一。美聯儲前主席本·伯南克也表示,公眾如果認為美聯儲有越多手段對抗下一次經濟危機,市場就會愈加充滿信心。
歐盟需尋找新方法應對政局變化
美國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歐盟能否抵御民粹主義的威脅》(6月14日)
民粹主義對歐盟的民主制度造成了嚴重威脅,為了加強對民粹主義的防范,歐盟需要采取更有效的反應措施,捍衛核心價值觀,不斷適應當前非核心領域的政治情勢變化,并對預期目標進行重要性排序。
盡管歐盟在政治和民主制度等方面實現了一體化,但其治理機構的重要性仍無法與一般民族國家的政府相提并論。民族國家可以任意改變自己的意識形態方向;但對歐盟來說,放棄自由和相互依賴的核心價值觀,意味著一體化失去了意義。因此,民粹主義對歐盟的威脅可能比一般民族國家大得多,歐盟也無法對這種思潮的上升以及某些國家出現的濫用權力與侵犯人權現象視而不見。
歐盟需要尋找新的方法應對政治局勢的變化,包括:一,與所有反對種族主義、支持一體化的政黨進行合作,即使他們在非核心問題的具體政策與制度上與歐盟持不同意見;二,密切關注人們對現有政治體制的不滿,在處理逃稅、腐敗與不平等等問題時,與民眾站在同一戰線上;三,歡迎新的政治力量加入到對歐盟一級治理問題的討論中,提高各方的政治代表性,鼓勵他們提出跨國處理方案;四,盡快著手改革,避免對歐盟運作能力和價值觀的傷害。
公投多曲折 加息再拖延
陶冬 瑞信董事總經理、亞洲區首席經濟學家
英國脫歐公投,是當前最大的市場事件,其結果不僅對英鎊匯率和英國經濟前景至關重要,也可能對歐元走勢、歐盟未來帶來深遠影響,同時對全球資金流向構成沖擊。經濟層面上的權力與義務錯位是這場公投的初始動力,但是巴黎恐怖襲擊、柏林性侵犯丑聞,將留歐成本從經濟層面上升到治安層面,奧蘭多槍殺案犯的背景,更踩在沉默大多數的神經上。作為潛在的市場震撼事件,必須對此作出充分的準備。
美國六月聯儲會議無懸念地宣布維持利率不變。不過,決策者的思維在悄悄地改變。公開市場委員會中有六名成員預期今年只加一次息,三月會議時候僅有一名委員作此預期?!耙淮渭酉ⅰ迸梢呀洆碛薪咏霐档耐镀?,只要以耶倫為首的三巨頭(通常一致投票)轉向,這種思維隨時可能成為主流政策基調。五月非農就業數據之后,耶倫再次表現出猶豫,美國貨幣政策的走向很大程度懸于六月非農業就業和工資增長上。如果六月份無法產生15萬以上的新增就業,市場放棄對美聯儲之前兩個月預期管理的敬畏,則貨幣當局需要從頭做起,加息時間點拖至12月是完全有可能的。(6月19日)
確保匯率穩定仍是當務之急
沈建光 瑞穗證劵首席經濟學家
強調人民幣匯率穩定,是總結去年811匯改以及歲末年初人民幣兩輪貶值的教訓得出的。與當前面臨的大環境類似,前兩次人民幣大幅貶值的背景都是美聯儲加息臨近,美元繼續走強,而市場預期人民幣對美元必然有大幅貶值壓力。
更進一步,穩定的人民幣匯率也是經濟企穩及推動供給側改革的需要。一方面,當前中國實體經濟運行困難,5月經濟數據不容樂觀,工業生產、消費仍然保持低位,民間投資增速更是下探至3.9%,顯示私人部門活力持續下降。
另一方面,金融風險也不容忽視。早前債券市場違約頻發,使得投資者避險情緒增加。在金融風險加大,經濟企穩壓力較大之時,今年避免股市、樓市、匯市、債市的風險傳導非常重要。同時,考慮當前金融與實體經濟運行的諸多矛盾,根源在于結構性問題,需要通過加快國企改革、財稅改革、金融改革、戶籍改革等供給側改革措施應對,穩定的外在環境,尤其是防止外匯市場存在大幅波動,并成為引發債市、樓市、股市風險的導火索,也是加快供給側改革的需要。

此外,考慮到今年9月杭州G20峰會以及10月人民幣正式加入SDR的較好機遇,在此背景下,短期內鼓勵海外資本流入國內債券和股票市場,同時維持匯率穩定仍是占優策略。(6月15日)
債市正站在“十字路口”
鄧海清 九州證券全球首席經濟學家
2015年下半年,在股市泡沫破裂、大宗商品暴跌、經濟預期惡化三重疊加的影響下,“資產荒”成為債券收益率下行的最主要因素。2016年以來,隨著經濟企穩回升、通脹上行,債券市場開始了緩慢調整,十年期國債收益率由2.7%上行至3%。
2016年5月以來,監管政策出現重大調整,一方面導致社會融資規模的急劇下降,另一方面導致固定資產投資資金增速顯著下降。對于債券市場而言,監管政策調整的影響是:各類金融資產供給不足,新一輪“資產荒”似乎已經出現。我們認為,目前債市正站在“十字路口”:
一種可能性是,如果維持“嚴監管+緊信用”的政策組合,則“資產荒2.0”不可避免,利率債和中高等級信用債將迎來一波重大機會;另一種可能性是,如果監管政策適度放松,則社會融資規模反彈,固定資產投資上升,經濟再度企穩回升,金融資產供給增多,債券市場將延續2016年以來的調整趨勢,這與第一種可能性完全相反。(6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