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紀元、新思維、新一代,太多的新東西推動著互聯網時代的創業狂潮。企業服務和泛娛樂投資或將開啟創業新時代。
創新投資平臺在美國已經做了幾十年,很多新技術都在這個平臺的活動上提出過。創業者用6分鐘時間演示自己的技術、團隊以及對市場的分析;投資人通過他們的分析來了解市場、產品和團隊,最后決定是否投資。現在創新中國的規模遠勝美國的創新平臺,可以說,創新中國是投資者和創業者最好的溝通和交流平臺。
這個平臺對行業發展很重要,現在這個平臺上不僅有IDG,還有很多其他投資機構。雖然各家機構之間存在競爭關系,但競爭中有更多的合作。總體上,大家都在打造一個健康的行業,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讓這個行業的一代又一代人不斷成長。
事實上,我們正處在中國最好的創業時期。首先,有很好的環境和政府支持,“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已經成為國策中很重要的部分。
比如2015年創新中國,1萬多名觀眾注冊報名,今年上升到2萬多名觀眾,增長約100%;去年參加比賽的項目約100個,今年約130個,增加了30%;今年也更加國際化,像英特爾、IBM這樣的公司都積極地參與進來。
其次,中國目前是全世界基金最多的一個國家,這是好事也不是好事,因為現在我們正處在一個“亂拳打死老師傅”的時代。項目很多、基金很多、投資者的選擇多、被投資者的選擇也很多。但要知道好的項目是有限的,大家一定要冷靜。
一個合格的投資者,對任何一個項目做判斷,不僅必須對市場進行充分的分析,還要對產品的技術和主要的創業者團隊進行分析。但是,現在互聯網環境將整個投資過程提速,投資人選擇項目的時間變短,投資價格也提高了,這使得選擇變得非常困難。
此外,創業也不要只盯著2C領域。中國現在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用戶都是最多的,我們已經擁有很好的獲取信息、使用信息、推銷產品的平臺和工具,所以我們能成為很重要的娛樂信息內容消費的平臺。但中國BAT這樣的大公司主要是面對國內消費者,在海外的銷售卻還是比較少。
華為、小米都在海外市場取得了很好的突破和進展,阿里巴巴也在做海外的擴張和發展,但其他大公司與此相比,還差得很遠。不難看出,我們過去投資很重要的布局都局限于個人用戶,比如O2O、P2P,都是面向消費者市場的。
但現在出現了非常多的中小型創業公司,它們也需要被服務,所以未來的投資要更多地面向企業服務,比如辦公軟件、人工智能、AR/VR等。在企業服務領域的突破上,中國和國外都處在同樣的起跑線上。
我們國家也在轉型中,過去是國有企業從事航天、工業等事業,而現在民營企業、私有企業也開始有所作為,我覺得這中間一定是有發展空間的。比如IDG資本投資的“找鋼網”,以往,鋼鐵公司一直是國家說生產什么就賣什么,但現在找鋼網告訴你以什么樣的價格賣什么樣的鋼。
這些面向企業提供信息服務的互聯網公司非常重要,大有可為,所以創業者不要只盯著面向個人消費者的領域。在美國,面向企業提供服務的公司比針對個人消費者的公司規模大得多。這些公司不一定那么有名,但它們能創造更多更穩定的就業機會。
還有就是文化產業,在過去這似乎也是國家的事,比如競技體育。但其實每個人都希望活得開心健康,人們在渴望更多的娛樂。不管是哪個國家的人,在休閑、體育、娛樂業方面都有著巨大的需求。人們要旅游,要滿足家庭、孩子、親子等隱性的需求,這些都有很大的開發市場,所以文體、泛娛樂方面還有很大的想象空間。
但這里面的創業門檻非常重要。比如,現在大家都覺得中國電影市場好,就一擁而上地去做,但是能不能持久就要看很多基本因素了:用戶所看重的好的內容、好的體驗、移動互聯網的技術用得如何,都非常重要。
未來的移動互聯網發展時代一定還是內容為王,傳統媒體面臨很大的挑戰,未來媒體最重要的是找到有自己原創商業模式的內容。
總之,道路是曲折的,未來是光明的,未來大家不要只關注商業模式的創新,更重要的是技術創新以及怎么樣找到門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