藺旭光++丁晨瑋++門晶晶++娜仁圖雅++劉鍇
摘要:2015年7月通遼市清河鎮某養羊戶飼養的小尾寒羊發生以貧血、消瘦、腹瀉、腹水為特征的疾病,并引起死亡。經臨床觀察、病理剖檢及實驗室檢查,確診為小尾寒羊捻轉血矛線蟲病。通過采取驅蟲、補料并加強飼養管理等綜合防治措施,取得了良好效果。
關鍵詞:小尾寒羊;捻轉血矛線蟲??;防治
中圖分類號:S858.26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7-273X(2016)04-0027-01
胃腸道毛圓科線蟲病是發生于牛、羊、駱駝等反芻家畜的一類最常見、危害較為嚴重的寄生性線蟲病。病原主要包括血矛屬、毛圓屬、奧斯特屬、古柏屬、細頸屬、似細頸屬、馬歇爾屬和長刺屬等,其中以捻轉血矛線蟲危害最為嚴重。捻轉血矛線蟲在羊群中感染普遍,是危害養羊業健康發展的重要寄生蟲病之一 。2015年7月,通遼市科爾沁區清河鎮某養羊戶飼養的小尾寒羊發生該病,通過采取針對性綜合防治措施,取得良好效果?,F將診治情況報道如下。
1 發病情況
通遼市科爾沁區清河鎮某養羊戶于2015年3月從通遼市扎魯特旗引進不同年齡段的小尾寒羊130只,與原來飼養260多只小尾寒羊一起放牧飼養,放牧地點多為坨子地,一個月內按程序進行口蹄疫、羊痘、傳染性胸膜肺炎、三聯四防等疫苗免疫,并注射伊維菌素。期間羊只采食正常,未見異常。2015年6月下旬,部分羊只出現食欲不振、放牧時落群、消瘦、腹瀉等癥狀,其間畜主多次交替使用慶大霉素、 氟苯尼考等抗生素并配合維生素B12和牲血素等輔助藥物進行治療,疫情沒有得到控制,至7月9日共發病68只,死亡26只。
2 臨床癥狀
患羊精神萎靡,被毛粗亂,食欲減退,逐漸消瘦,可視黏膜蒼白,下頜間和前胸腹下水腫。放牧時頭頸低下,步態踉蹌,落群,喜伏臥,驅趕時行 動緩慢,反應遲鈍,呼吸急促。病初排出帶黏液糞便或稀軟成堆,之后有的出現腹瀉或腹瀉與便秘交替發生。后期患羊臥地不起,最后衰竭而死。
3 病理剖檢
病死羊血液稀薄,呈淡紅色,凝固不良;心臟柔軟、無彈性 ;肺臟水腫、蒼白;肝臟顏色變淡;真胃內壁上有大量淡紅色、長約2~3cm的蟲體寄生,蟲體呈紅色,有的在胃液內泳動,胃黏膜嚴重腫脹、充血和彌漫性點狀出血。
4 實驗室檢查
4.1 蟲卵檢查
采用飽和鹽水漂浮法進行糞檢。采集3只病羊新鮮糞樣(每份5 g)分別置于3個燒杯中,并加入少許飽和鹽水后,把糞便搗碎、攪拌、過濾,將過濾的糞液加滿至試管口,用載玻片蓋住靜置30min后,將載玻片取下蓋上蓋玻片鏡檢,結果3份樣品均見大量橢圓形的蟲卵。
4.2 蟲體檢查
取真胃內壁寄生的線蟲數條進行鏡檢,結果見蟲體呈淡色,頭端尖細,口囊小,內有一背側矛狀小齒,雄蟲長15~21 mm,交合傘背葉不對稱,背肋呈倒“Y”形,雌蟲長26~32 mm,其生殖器官呈白色,據此確診為捻轉血矛線蟲。
5 診斷
通過病史調查、臨床癥狀、病理剖檢及實驗室檢查,確診病羊為捻轉血矛線蟲感染。
6 防治
6.1 治療
用左旋咪唑片對全群羊進行驅蟲,間隔7 d再驅蟲1次。對體弱的病羊進行強心補液,同時調整飼料結構,飼喂全價飼料。
6.2 預防
(1)羊場應根據本地小尾寒羊寄生蟲病發生規律制定驅蟲程序。
(2)羊糞便應作發酵處理,特別是驅蟲前后的糞便一定要作發酵處理,以免蟲卵感染其他羊只。
(3)羊場應根據驅蟲方案使用驅蟲藥物,同時應嚴格按照標準劑量用藥,以免濫用藥物導致病原產生耐藥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