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 駿
(哈爾濱商業大學 金融學院,哈爾濱 150028)
我國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模式演變
馬駿
(哈爾濱商業大學 金融學院,哈爾濱 150028)
[摘要]在經濟新常態背景下,政府驅動型發展模式在促進文化創意產業快速發展方面的問題日益突出,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文化創意產業需要一種符合其內在規律的新型發展模式。在闡述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模式演變必要性的基礎上,分析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模式及其演變前提,闡述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模式的演變機理及演變模型,揭露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模式演變中存在慣性思維阻礙、多方利益障礙、既得利益阻撓、磨合期等主要問題,結合我國實際,針對演變存在的問題,提出掃清慣性思維阻礙和尋租障礙、解決產業內部既得利益者阻撓和磨合期問題等促進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模式演變的政策建議。
[關鍵詞]文化創意產業;政府驅動型;市場演化型
文化創意產業作為創意產業的核心,是一種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產生的以創造力為核心的新興產業,主要依靠個人或團隊的作用,利用文化因素開發、營銷知識產權的行業。[1]其主要包括影視、傳媒、動漫、廣播、音像、藝術、表演、雕塑、設計、工藝、廣告、軟件等各個方面。我國“十八大”明確提出要大力發展文化創意產業,指出各地方政府應出臺各項支持政策。其中選擇什么樣的發展模式對促進文化創意產業的穩定長久發展至關重要。創意產業最早由英國經濟學家約翰·霍金斯(1998)在《英國創意產業路徑文件》中首次提出,約翰·霍金斯也為此被稱為創意產業之父。此后國內外專家學者對文化創意產業及其發展模式的研究較多,國外代表人物有艾倫·J·斯科特、克里斯·比爾頓等,國內代表人物有金元浦、胡曉鵬、李亞薇等,但是對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模式演變的研究較少,因此本文對我國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模式的演變進行深入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論指導意義和現實參考價值。
國外典型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十分重視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并且隨著本國經濟的發展和產業結構的調整升級,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模式的演變也逐漸得到政府部門的重視,各國紛紛采取有效措施推動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模式的演變。如美國以市場演化為主體,政府適當參與的發展模式、日本和法國以市場與政府相結合的發展模式、英國“自上而下”,全民參與的發展模式、加拿大文化內容發展模式、新加坡文化藝術創意發展模式等。改革開放以來,在以政府驅動為主導的發展模式下我國文化創意產業得到了快速發展,但是隨著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和對外開放水平的進一步提高,我國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模式也應當適應時代需要進行演變,同時可以借鑒和吸收國外典型國家在推動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模式演變的成功經驗,從而更好地推動我國文化創意產業的持續、健康、快速發展。
一、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模式及其演變前提
(一)我國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主要模式
一個國家(地區)在特定的社會經濟條件下,特定時期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總體方式稱為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模式,包括產生和演變兩部分內容。[2]目前我國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模式主要有政府驅動型發展模式和市場演化型發展模式兩種。
1.政府驅動型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模式
政府驅動型發展模式主要是政府通過相關政策、法律、制度、規章等宏觀措施來引導和促進文化創意產業的健康發展,主要適用于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初期階段,在出現不可抗力的意外事件中可以發揮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斷發展完善,政府驅動型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模式逐步建立,經過多年的發展實踐,該模式對我國文化創意產業的產生、形成與發展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但是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不斷完善和發展,文化創意產業所面臨的國內外發展環境越來越復雜,政府驅動型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模式所產生的“政府失靈”現象越來越嚴重,主要變現為以下3點:一是市場經濟的多變性使得政府做出的相關決策往往失去理性;二是政府行為的高成本和低效率已經成為阻礙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重要因素;三是政府的宏觀調控過度導致市場不公平競爭,嚴重損害市場的經濟效率。種種跡象表明,政府驅動型發展模式在促進文化創意產業迅速發展中的問題日益突出,必須尋找一種新型發展模式來引領文化創意產業的快速發展。
2.市場演化型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模式
市場演化型發展模式主要依靠市場及企業本身的內在規律、競爭環境等微觀因素來促進文化創意產業的快速發展運行,主要適用于市場經濟比較成熟的國家(地區)。目前中國的文化創意產業正處在發育期向成熟期轉變的關鍵階段,正需要市場演化型發展模式來引領文化創意產業的健康發展。針對我國目前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現狀,在產業系統演化規律和產業協同動力機制的雙重有效作用機制下,市場演化型發展模式更能刺激文化創意產業的快速發展,但是也不能脫離政府驅動型的發展模式。其核心在于其取代政府驅動型的調控方式,成為中國文化創意產業系統新階段自組織演化的序參量。
可以看出,隨著我國文化創意產業的快速發展,需要以政府驅動型和市場演化型為雙主體的發展模式。當文化創意產業在市場經濟演化環境下發展過程中出現失靈時,政府驅動型能夠通過宏觀調控措施及時彌補,同時市場演化環境下文化創意產業發展也能夠及時糾正政府的政策失效等情況的發生,只有兩種發展模式相互融合,才能共同促進我國文化創意產業的快速、健康發展。
(二)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模式的演變前提
1.政府驅動型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模式演變前提
產業自組織演化的前提是系統開放,也就是說只有當系統處于開放的狀態,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模式演變才能在空間和時間上形成有序結構。依據是否與外界環境進行物質和能量交換進行分類,可以把整個產業系統分為系統封閉狀態和系統開放狀態。我國文化創意產業本身具有外向型的顯著特征,這也表現其系統本身的開放性特征。但是在不同的演化背景下,其系統開放程度也不同。
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主要依靠政府驅動型的發展模式進行推動,在政府全面調控,加之市場經濟的引導作用下,我國文化創意產業得到了快速發展,但是其系統特征也表現為以政府驅動型為主體,系統基本處于封閉狀態,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進一步發展,對外開放步伐的加快,文化創意產業的系統逐步走向開放。這也為我國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模式的演變提供演化前提。
雖然我國政府在文化創意產業方面做出過很多重大決策,但是現今我國文化創意產業相關的基礎設施、信息平臺等還比較落后,不能很好地滿足文化創意消費者的需求。尤其是文化藝術類、軟件咨詢類、設計服務類等文化創意類型發展程度還比較低。因此,進入21世紀后,政府提出一系列有利于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政策,尤其是在資金融資方面,大力鼓勵企業和民間投資,不斷吸引外資流入。到目前,文化創意產業的投資資金主要靠政府轉為主要靠市場融資和外商投資。這也是文化創意產業與時俱進的重要表現。因此,可以看出我國文化創意產業的系統逐步由封閉轉向開放。
綜上可知,我國文化創意產業系統的演變要以系統開放為前提,目前我國文化創意產業的系統正在逐漸由系統封閉轉向系統開放,并且開放的步伐正在逐漸加快。系統的不斷開放是我國文化創意產業系統演化的重要特征,這種開放必將有利于我國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模式的順利演變。
2.市場演化型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模式演變前提
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文化創意產業系統開放程度逐漸加大,尤其是2001年加入WTO后,我國文化創意產業系統加速開放。近些年,世界上大部分國家都十分重視對外開放程度,深知知識化、信息化和全球化給本國帶來的沖擊。文化創意產業作為全球新型產業,各國普遍都十分重視其發展,文化創意產業越來越受到包括區域位置、外交政策、政治環境、經濟環境等外部因素的影響,其最為顯著的特征是系統開放。中國文化行業在改革開放過程中在一定程度上也受到外來因素的影響,同時,外來先進的創新創意意識也為我國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帶來了成功經驗,可以有效彌補我國文化創意產業創新不足的缺陷。在文化藝術、信息傳媒、軟件咨詢、設計服務、休閑娛樂等文化創意產業5大行業中,控制最嚴格的文化藝術行業也基本上實行全部對外開放,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程度的進一步加大,文化創意產業中的5大行業將進一步提高開放速度,盡量在最短的時期內達到WTO的期望開放程度,因此我國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壓力將會越來越大。
從理論上和客觀上看,這種對外開放的壓力正是可以成為我國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一種動力,系統不斷對外開放不僅可以促使我國文化創意產業管理者增加緊迫感,而且可以為我國文化創意產業的系統自組織演化提供必要前提。中國文化創意產業不僅需要對外開放,而且對外開放的力度應該越來越大,這樣才能為我國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提供演化前提,逐步解決我國計劃經濟時期給文化創意產業留下的弊端,促使文化創意產業子系統之間逐步和諧,系統演化逐步協同。
綜上可知,我國文化創意產業系統在對外開放的強大壓力下,必將進一步提高其開放程度,這為市場演化型文化創意產業系統演化提供了必要的前提。政府為了提高文化創意產業系統演化的有序程度,也應該主動制定相應的輔助政策措施,以“他組織”的手段促使文化創意產業系統進一步開放。
二、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模式演變機理及演變模型
(一)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模式的演變機理
中國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已經經歷過依靠資源和要素為主的發展階段,其發展在經歷若干年量上線性增長和積累后,已經到了產業化階段,正在經歷著以文化創意產業集聚化、規?;⑿癁轱@著特征的非線性增長階段。[3]在此階段采取何種發展模式則顯得尤為重要,目前中國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模式還主要以政府驅動型發展模式為主導。在政府驅動型發展模式主導下,以文化創意產業系統自組織演化為視角,利用協同動力機制模式,對政府驅動型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模式下的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模式演化機理進行分析,如圖1所示。

圖1 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模式演化機理
在系統開放的前提下,通過熵減機制及其控制參量的不斷作用,經過一系列狀態參量的競爭與協同,不斷放大協同動力機制的非線性作用,產生大量的宏觀序參量,這就是役使文化創意產業系統進行有序演化的系列調節方式。也構成了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模式的系統演化過程。
(二)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模式的演變模型
如圖2所示,橫軸表示競爭力,縱軸表示發展速度。把競爭力和發展速度作為衡量文化創意產業有序演化程度的兩個維度,能夠更好分析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模式的演變模型。
從圖2中可知,把兩種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模式劃分為6個區域。其中1、2、3區為政府驅動型發展模式下的主體區域,1、5、6區為市場演化型發展模式下的主體區域,4區為“市場+政府”的組合區域。以上區域劃分為理論分法,實際中可能存在很多情況。可以發現,在政府驅動型發展模式主導下的3區,文化創意產業發展速度最快,但是競爭力最弱;在市場演化型發展模式主導下的6區,文化創意產業競爭力最強,但是發展速度最慢,而在政府加市場的雙重作用下的4區,達到發展速度和競爭力的中和狀態,此時發展速度和競爭力雖然不是最強,但是也是較為理想狀態。[4]

圖2 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模式演變模型
因此,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模式不可以直接從政府驅動型演變成市場演化型,必須經過一個過渡階段,如圖2所示。政府驅動型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模式下發展速度差別也很大,某些落后地區必須先由1區經過2區,到達3區后,最終轉向4區,而經濟發達地區可以直接有3區轉向4區。市場演化型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模式下競爭力也有強弱之分,原理同政府驅動型發展模式。雖然市場經濟的進一步發展完善,但是單靠市場演化型發展模式不能解決發展速度問題,因此6區并不是最終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模式的落腳點,即現行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最終還是需要靠政府驅動和市場演化雙主體相結合的發展模式推進。
三、我國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模式演變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隨著我國文化創意產業的快速發展,其發展模式的演變勢在必行,但是在演變過程中會存在很多問題,其主要表現為:
(一)政府驅動型發展模式慣性思維的阻礙
市場演化型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模式的產生會受到政府驅動型慣性思維的阻礙,同時其實際運行也會受到政府驅動型有限理性的不良影響。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很容易被政府有限理性及驅動型慣性思維的限制所依賴,同時文化創意產業系統外部環境也會給其發展帶來很大壓力。[5]具有確定性先天性優勢的政府驅動型慣性思維必將阻礙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產生。因此,要想市場演化型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模式得以產生并實際運行,一定要打破政府驅動型的不良阻礙,使其真正成為中國文化創意產業的自組織演化。
(二)多方利益及個人權利尋租的障礙
阻礙市場演化型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模式的另一個因素是多方利益及個人權利尋租,其中對方利益主要指地方利益、部門利益、行業利益等多方面。在目前中國文化創意產業發展過程中,由于受到政府驅動型發展模式的不良影響,普遍存在著地方利益、部門利益、行業利益及個人的權利尋租,這些既得利益者不可能會主動放棄對文化創意產業系統的直接干預權,相反而是會想盡一切辦法阻礙市場演化型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模式的產生,更不可能去積極推進其實際運行。因此,想要保證市場演化型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模式產生,必須解決地方利益、部門利益、行業利益及個人尋租等多方問題,確保其健康發展運行。
(三)產業內部既得利益者的阻撓
市場演化型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模式也會受到文化創意產業內部既得利益者的阻撓,使其不能發揮應有的作用和效果。其中因為自然壟斷而形成文化創意產業內部的一些既得利益者是市場演化型發展模式產生與實際運行的最重要障礙。市場演化型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模式的產生與實際運行首要解決的問題是某些文化創意行業競爭不足,而不足的原因正是由國家壟斷下的多數人文、自然等文化創意資源及相關配套設施很難參與市場競爭。[6]這與文化創意產業內部某些既得利益者產生直接沖突,這些既得利益主體必將聯合起來組織市場演化型文化創意產業的產生與實際運行。
(四)市場演化型發展模式磨合期的問題
市場演化型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模式由政府驅動型發展模式演變而來需要一定的時期,這段時期也可稱為市場演化型發展模式的磨合期,磨合期產生的問題也不容忽視,很容易成為既得利益者反對的理由和口實,影響市場演化型文化創意產業的實際效果。實際上,市場演化型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模式已經在某些企業或項目中發揮重要促進作用,但是很難被政府驅動型文化發展模式所接受,離主導地位還很遠。[7]因此,市場演化型文化創意產業發展與實際運行還需要經過實踐的考驗,平穩度過磨合期,才能成為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模式的主導。
四、推動我國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模式演變的政策建議
(一)掃清政府驅動型發展模式慣性思維阻礙的政策建議
1.出臺文化創意產業的相關法律
出臺文化創意產業的相關法律,不斷夯實文化創意產業法律基礎,主要從以下兩方面著手:一是制定《文化創意產業法》,專門用來規范文化創意產業的產生、發展和消亡的整個過程,用來彌補文化創意產業“基本法”和“單行法”缺位狀態,以及解決文化創意產業發展中存在的法律依據不足的問題。[8]盡早促進文化創意產業基本法的出臺,能夠早日實現政府驅動型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模式的演變;二是遵循文化創意產業的內在發展規律。不斷完善和充實民事基本法中反映文化創意活動的內容,制定具有較為針對性和可操作性的相關法律法規,使文化創意產業民事法律關系有法可依,有法必究。同時還要不斷提升文化創意產業的立法層次、不斷充實立法內容、不斷提高立法水平等,使文化創意產業法律法規真正實現其應有的法律效果。
2.提高文化創意產業信息供給效率
目前文化創意產業的信息很不對稱,為解決這一矛盾,應該采取有效的方法和途徑,加強文化創意產業的信息采集和公布措施,不斷提高文化創意產業信息供給效率,主要應當做到以下兩點:一是加強政府的特有行政特權,用于調節文化創意企業與消費者之間的信息不對稱問題;二是開放信息壟斷權,不斷激勵文化創意產業主體積極參與市場交易。不斷減少文化創意企業和文化創意消費者的交易成本,促進文化創意產業系統的有序演化。[9]
(二)掃清多方利益及個人權利尋租障礙的政策建議
1.強化文化創意產業的政府監管
政府監管作為一種政府行政手段來約束文化創意產業的不良行為,雖然沒有司法手段那么強硬,但是其在文化創意產業的市場監管中具有明顯的優勢,主要表現為:直接性、成本低、效率高、效果好、廣泛性、靈活性等。為維護我國良好的文化創意產業市場競爭秩序,必須強化政府對其公共監管手段,進而能有效保證文化創意產業系統的有序演化。在文化創意產業的相關法律法規還沒有出臺、相關民事基本法不能反映文化創意活動內在規律的狀態下,不斷強化文化創意產業的政府監管,無疑是規范和維持文化創意產業市場秩序的最好方法。
2.完善文化創意產業內部監督機制
充分挖掘文化創意產業行業協會自身的自律作用,以更好地完善文化創意產業內部監督機制,同時也能夠促進有序的文化創意產業市場競爭。行業組織對文化創意產業市場秩序的作用主要表現為對行業企業的規范管理和規范自律行為, 不斷規范和約束文化創意產業內部的協同機制,有效預防其失范行為的發生。目前文化創意行業協會作為中國文化創意行業組織,由于受到官方的影響較大,對行業自律的約束不強,我們應當徹底改變這種局面,建立行業協會,使其有效規范自身的自律行為,充分發揮行業協會的作用。
(三)解決產業內部既得利益者阻撓的政策建議
要解決文化創意產業內部既得利益者的阻撓,實現文化創意產業快速、有序、健康的發展,僅靠良好的行業競爭環境是遠遠不夠的,其充分條件需要文化創意產業的政策支持,文化創意產業政策作為一種控制參量,必須進行平衡輸入,堅持市場演化型下的平衡輸入原則,并且達到一定的閾值才能起到良好效果。[10]
平衡輸入原則指的是必須堅持信息、物質或能量達到輸入平衡。市場演化型發展模式區別于政府驅動型發展模式的根本在于其信息、物質或能量輸入必須堅持平衡輸入原則。市場演化型文化創業產業發展模式要求政府在產業政策制定與實施過程中,必須既要考慮國有大企業的需求,也要考慮中小企業及所有非國有企業的需求,尤其是一些鼓勵科技創新及產業重組等相關產業政策不要偏向于國有大企業,切忌走日韓等國家的政府驅動型發展模式瓶頸,后果將不堪設想。
(四)解決市場演化型發展模式磨合期問題的政策建議
1.制定合理的文化創意產業結構政策
制定合理的文化創意產業結構政策必須符合文化創意產業內在的演化規律,具體主要表現為以下三個方面:一是優化文化創意產業結構政策。結合我國國情,制定科學的、合理的、有執行力的文化創意產業結構政策,避免政府驅動型時期的落后產業結構政策。二是編制文化創意產業結構布局規劃。要科學地編制系統的文化創意規劃,且規劃應該遵循文化創意產業系統自組織演化的內在規律,并通過立法來確保規劃能夠全面貫徹落實。三是營造文化創意產業轉型升級的政策環境。要不斷促進文化創意產品科學合理發展,不斷加大科技投入,注重產品科技創新,避免雷同產品出現。另外,不斷促進文化創意客源消費結構、區域結構等都趨于最佳狀態。
2.制定合理的文化創意產業組織政策
制定合理的文化創意產業組織政策必須符合文化創意產業內在的演化規律。制定行之有效的文化創意產業組織政策能夠有效提高文化創意產業的市場績效,并逐漸形成有效的競爭狀態。[11]一是通過文化創意產業的競爭秩序政策去解決目前文化創意產業競爭秩序混亂的問題,例如文化創意產業中,某些行業存在完全弄斷、某些行業市場競爭過度等問題;二是合理有效的文化創意產業競爭政策能夠帶來兩大好處,不僅可以促進該產業組織合理化,而且可以提高該產業市場的績效;三是制定中小文化創意企業的專門產業組織政策,鼓勵中小文化創意企業快速健康發展,從而提高產業的整體競爭力。
3.制定合理的文化創意產業專項政策
制定合理的文化創意產業專項政策必須符合文化創意產業內在的演化規律,作為我國文化創意產業發展中最常用的一項政策,文化創意產業專項政策存在很多問題,這些問題主要表現為政策本身的穩定性不夠、系統性不強、科學性不足、嚴謹性不夠等。如此隨意的專項政策必然不能有效促進文化創意產業的健康發展,因此要制度更為合理的文化創意產業專項政策。同時還要監督地方政府為了績效盲目提高經濟指標、拍腦門做決策等行為。面對非確定性的文化創意市場,必須時刻提高警惕,千方百計使文化創意產業專項政策能夠真正起到促使文化創意產業有序、和諧、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Akihiro Hashimoto,Shoko Haneda. Measuring the Change in R&D Efficiency of the Japanese Pharmaceutical Industry[J]. Research Policy,2008,37(10).
[2]Teresa Hogan,Elaine Hutson. Capital Structure in New Technology-based Firms: Evidence from the Irish Software Sector[J]. Global Finance Journal,2004,15(3).
[3]王曙光,張小鋒.促進城鎮化發展的稅收政策分析與建議[J].中國行政管理,2015,(09):87-92.
[4]宗利永,李元旭.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眾包模式[J].學術交流,2015,(10):91-95.
[5]潘玉香,強殿英,魏亞平.基于數據包絡分析的文化創意產業融資模式及其效率研究[J].中國軟科學,2014,(03):184-192.
[6]王關義,劉希.中國文化創意產業商業模式創新的路徑選擇 [J].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學報,2014,(03):53-56.
[7]霍曉萍.自組織理論視角下農業文化創意產業融合發展模式研究—以廣西為例[J].商業時代,2014,(31):124-125.
[8]宗利永,李元旭.文化創意產業眾包模式運行機制研究綜述[J].商業經濟研究,2015,(22):114-115.
[9]唐燕,黃鶴.政府主導集群發展模式下的創意城市建設——北京“文化創意產業聚集區”的形成與發展[J].現代城市研究,2013,(11):15-21.
[10]江銳.浙江省文化創意產業集群化發展模式及其對策探討[J].科技通報,2013,(06):12-16.
[11]馬駿.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對經濟增長影響研究[J].統計與決策,2014,(20):149-152.
〔責任編輯:馮勝利〕
[收稿日期]2015-11-03
[作者簡介]馬駿(1978-),男(滿族),黑龍江哈爾濱人,副教授,博士,從事產業經濟學研究。
[中圖分類號]F49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0-8284(2016)06-013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