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4月14日,廣州市天河區居民張某向天河區人民法院提交民事反訴狀,就廣州新華晨房地產有限公司訴其名譽權糾紛一案,提交答辯。原本只是一起普通的商品房買賣糾紛案,在業主長達十年的維權過程中,卻逐漸演變成一場關乎名譽的戰斗。
2006年,業主張某一次性全款購買了位于天河區的新世界東逸花園“預售樓”。張某在驗房過程中發現房屋的裝修、工程質量存在嚴重問題,于是專門找第三方機構作鑒定,發現天花板出現滲水,這是因為樓上對應位置樓板防水工程未處理好所致;另外,衛生間的防水也沒做好。張某屢屢向開發商及該公司委托的物業管理服務公司提出要求進行補修,然而開發商和物業找借口推脫并未對房屋質量缺陷進行處理。面對業主的維權行為,開發商不僅沒有履行合約,幫助業主解決實際問題,反而以一紙“名譽侵權”的訴狀作回復,將張某告上法庭。據記者了解,張某曾以海報、橫幅等形式向公眾發布涉及開發商商品房的質量及安全性能等房產信息,開發商以此為由,向法院提起訴訟,稱張某侵害其名譽權。
對此,張某的辯護律師認為:“我國現行法律沒有任何條款規定懸掛海報、橫幅或是身披標語是公然貶損他人名譽的違法行為。張某主張的裝修質量問題是在房地產區域內人們所關注的、可能會涉及其他許多人的利益乃至生命安全的社會事件,公眾有權知曉,知情者或者新聞工作人員都有評論和監督的權利,只要其批評的事實基本屬實,監督基本恰當,就不能認定為侮辱、誹謗。”目前,判決結果雖還未出來,但很多人都在關注。
在此,提醒市民在購房時,房產驗收一定要謹慎。如發現任何問題一定要及時溝通,當合法權益受損且得不到回應時,應及時向相關監管部門尋求幫助。在市場交易中,遭遇侵權行為而合理訴求得不到保障時,應通過司法途徑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來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
(摘編自華聲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