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 蕾
(漯河醫學高等專科學校,河南 漯河 462000)
高血壓;
原發性高血壓是危害人類健康的嚴重心身疾病之一,它是一種由多種因素導致的疾病。除遺傳因素、肥胖、高鹽攝入、飲酒、缺乏運動外,心理社會因素也不可忽略。研究發現,精神緊張、情緒壓抑、心理矛盾等因素可以導致高血壓;痛苦、憤怒通過增加外周血管阻力而升高舒張壓;恐懼則通過增加心輸出量而使收縮壓升高;此外,研究發現,人格特點也與高血壓的發生有密切相關。高血壓病人大多數具有易焦慮、激動、求全責備、刻板主觀等性格特點[1]。
現代心身醫學認為,心理治療與心理護理對高血壓的康復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心理護理的目的就是針對社會環境、生活事件及病人的消極心理狀態等心理應激源采取有針對性的措施,打破“應激源—血壓升高—負性情緒—高血壓高”的惡性循環[2]。心理護理中引入負性情緒的調節方法訓練,能夠有效地降低血壓,緩解病情[3][4]。
“慈心”這一術語來自佛教,指善意或友善的態度。“慈心禪”又稱為“慈心觀”,顧名思義指培養慈心的一種特殊禪修。慈心禪作為一種培養積極情感的禪修,目前已有干預研究對其在情緒功能方面的效果進行了驗證[5][6]。
本研究通過對原發性高血壓患者進行負性情緒調節、慈心禪的心理護理干預,旨在探討綜合性心理治療對其負性情緒的影響作用及臨床意義。
選取2014年4月至2015年3月在漯河市某醫院住院,由醫生診斷為原發性高血壓的患者作為被試,排除語言障礙,精神和意識障礙等疾病患者。最終選了70例患者,男48例,女22例,年齡(45.46±20.25)歲。均衡年齡、性別、職業、文化程度等因素,將70名被試分為對照組34例,干預組36例。兩組患者均行常規內科治療,干預組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實施負性情緒調節法、慈心禪兩種心理護理方法的干預,對照組僅給予常規護理。
2.1 焦慮自評量表 (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主要評定心理感受和軀體癥狀,分1~4級評定,累積各條目得分為SAS總分,總分越高,提示焦慮程度越重。
2.2 抑郁自評量表 (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除測試內容與SAS不同,項目及評定依據與SAS基本相同,累積各條目得分為總分,總分越高,抑郁情緒越嚴重。
3.1 負性情緒調節法干預組患者被隨機分成3組,每組12人,由3名接受過心理咨詢技巧培訓的護士分別對每組患者進行負性情緒調節方法的訓練。首先,讓患者回憶過去一年日常生活中所發生的人際沖突,以及自己是怎樣解決人際沖突,在人際沖突中體驗到的了什么樣的負性情緒。接著,讓患者把上述這些內容講給大家聽。護士根據患者敘述的內容,給大家講解調節負性情緒的正確方法。(1)當負性情緒來臨時,要通過內部心理或認知努力更好地了解問題,或通過邏輯分析,自己著手并有計劃地解決問題。(2)盡量少用或避免回避問題、否認或向引發問題的人大肆發泄情緒。講解完畢后,患者可以自由討論,并分享自己調節負性情緒的方法。最后,護士領著大家進行放松訓練。上述小組活動,每周一次,一次兩小時。地點在醫院的集體活動室,室內布置舒適安靜。
3.2 引入慈心禪的心理護理方法干預組患者的分組同上,由3名參加過慈心禪減壓工作坊的護士分別對每組患者進行簡化慈心禪訓練。訓練步驟如下:首先讓患者處于舒緩的姿態,喚醒患者愉快情緒,以為祝福做好準備,然后便想象所要修習慈心的對象,從4個方面向該對象散播慈愛,即進行祝福:(1)祝其沒有仇敵;(2)祝其沒有痛苦;(3)祝其沒有疾?。唬?)祝其擁有自己的快樂。訓練完畢后,每組患者進行積極情緒的分享與討論。上述小組活動,每周一次,一次兩小時。地點在醫院的集體活動室,室內布置舒適安靜。
4.研究程序入院3天后,對患者進行SAS,SDS的測量。評定后干預組在內科常規治療的同時給予負性情緒調節法、慈心禪的心理護理干預,2月后對所有患者進行再次評估。不能獨立完成自評量表者在征得患者意見后,由護士指導填寫。
5.統計分析應用SPSS11.5統計軟件進行描述統計及t檢驗分析。
表1 兩組患者實施心理護理前后SAS結果的比較(N=70)
表2 兩組患者實施心理護理前后SDS結果的比較(N=70)
表1、表2結果表明,在剛入院時,對照組與干預組患者在焦慮、抑郁水平上沒有顯著差異(t=0.15,p>0.05;t=0.23,p>0.05)。干預組經過數周的負性情緒調節與慈心禪訓練后,焦慮、抑郁水平顯著降低(t=3.85,p<0.05;t=3.78,p<0.05),對照組在進行常規內科治療的同時接受常規護理,住院數周后,該組患者的焦慮、抑郁變化不顯著(t=0.58,p>0.05;t=0.47,p>0.05)。入院數周后,干預組患者焦慮、抑郁水平顯著低于對照組(t=4.18,p<0.05;t=4.26,p<0.05)。
本研究結果顯示,在患者剛入院時,焦慮、抑郁水平都已經達到了全國常模的臨界值,這一結果符合原發性高血壓的特點。原發性高血壓患者大多伴有焦慮、抑郁等負性情緒,這些負性情緒可以促使血壓升高,所以說負性情緒不僅是引起原發性高血壓的一個因素,也是原發性高血壓發病時的伴隨狀況。在對原發性高血壓進行治療時,不僅要注重病人的癥狀和體征,也要重視對病人負性情緒的改善與調節。
本研究特別關注原發性高血壓患者的負性情緒改善,在常規的心理護理方法的基礎上,引入了負性情緒調節法。通過小組學習,患者們一起分享負性情緒體驗,一起學習怎樣去調節負性情緒,而不是一味地去回避或發泄情緒。在小組互相交流和分享經驗中,患者們得到了鼓勵,樹立了自信,負性情緒也得到了舒緩,同時也獲得了應對負性情緒的方法。本研究中引入的慈心禪,也是緩解負性情緒的一種方法。慈心禪是培養慈心的一種禪修,它是一種放松身心,培養積極情緒的練習。積極情緒的產生會減弱消極情緒的影響,甚至可以替代消極情緒。在本研究中,干預組患者在進行負性情緒調節法的培訓同時也進行慈心禪的訓練,焦慮與抑郁情緒明顯得到了改善。
本研究的結果反映了在治療原發性高血壓時,對病人實施心理護理的重要性。特別針對一些身心疾病,在注重臨床治療的同時,找出適合病人的心理護理方法需要我們不斷去摸索。而這些有針對性的心理護理方法也將有利于患者病情的好轉。
[1]周郁秋.心理學基礎[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169-170
[2]張蕙彥.心理護理在原發性高血壓患者護理中的應用[J].中國醫藥指南,2013,11(5):102-105
[3]張振香,鄭蔚.心理護理干預對冠心病患者負性情緒的影響[J].護士進修雜志,2009,24(2):12-15
[4]何曉艷,須瓊英,許可.心理護理對酒精依賴患者治療的影響[J].成都醫學院學報,2013,8(4):163-167
[5]曾祥龍,劉雙陽,劉翔平.慈心禪在心理學視角下的應用[J].心理科學進展,2013,21(8):1466-1472
[6]汪芬,黃宇霞.正念的心理和腦機制[J].心理科學進展,2011,19(11):1635-16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