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若然

第19屆上海國際電影節“電影頻道傳媒關注”單元,6月24日全國上映的電影《三人行》拿下了“最受傳媒關注男主角”。這次電影節,導演杜琪沒有亮相開、閉幕式,拒絕了一堆商業活動,卻在19日晚來到北京大學和年輕人互動,暢談創作和理想。
舉行電影節首場放映后,《三人行》豆瓣評分被刷爆,不少銀河映像忠實粉絲打出了五星,但也遭到一些媒體人的苛評。杜琪對這些即時評價并不太在乎,他的電影常常在誕生數年后才開始被人反復談及。“有些電影在電影院里看完一次就忘,有的電影生命是十年二十年,我希望我是做后一種電影的人?!?/p>
《三人行》杜氏風格變奏
杜琪電影吸收了歐洲黑色電影精髓,又受到梅爾維爾和黑澤明的直接影響,奠定了獨樹一幟的作者電影風格;集體創作、邊拍邊寫劇本的模式,又讓這種個人風格融入了“銀河映像美學”。難能可貴的是,年逾花甲的杜琪一直試圖打破熟悉的類型框框,勇于革新。《華麗上班族》用歌舞片表現職場,《三人行》則在封閉空間里上演了一出斗智斗勇的警匪戲。
《三人行》表現了警察、劫匪、醫生三個職業人之間勢均力敵的生死較量。有人形容這是“醫院里的《The Good, the Bad, the Ugly》(好萊塢經典西部片《黃金三鏢客》)”,杜琪本人也證實了這樣的角色設定。在這部電影中仍能看到杜琪的深刻印記:逼仄局促的場景,火花四濺的群戲,華麗詭譎的槍戰。《三人行》的變化不是杜琪顛覆性的創新,而是風格之內的變奏。
《三人行》全片是以場景帶動故事進行構思,杜琪從一開始便確定這將是一個高度濃縮的室內戲,因此在置景和道具等細節方面下足工夫。與《華麗上班族》類似,整個醫院全部由人工搭出來,耗資三四千萬,是影片花錢最多的地方,制作費反而沒那么貴。在這個封閉空間誕生了最后的高潮槍戰戲,它是一段長達4分鐘的跟拍長鏡頭,配合著改編自羅大佑經典老歌的《之乎者也》,把槍戰原本的緊張刺激完全解構,變成帶有強烈哲學意味的反諷和戲謔,有人將其評價為“今年最出色的華語片鏡頭之一”,堪比杜氏老片《大事件》的開場長鏡頭,以及《柔道龍虎榜》里經典的“四張臺”場景。
令人意外的是,這段貌似升格處理的長鏡頭實際上是現場所有演員用慢動作演出來的。這是杜琪一直想嘗試的拍攝手法,難度比以往都大,臺前的100多名演員都要經過專門培訓,機器移動多且范圍廣。他和創作團隊一邊拍攝一邊構思,這個鏡頭在實拍前整整排練了兩個多月。
產業未來看內地 電影未來看特效
“北上”的香港電影人分為兩種:對內地環境適應得好的和適應得不太好的。前者如徐克、陳可辛,他們已成為華語主流電影市場的金字招牌;后者如杜琪,進入的時日不短,卻仍自認“不接地氣”。一方面,他是影迷心中毫無爭議的“大神”;另一面,他的電影票房成績并不突出。2008年的《蝴蝶飛》《高海拔之戀》票房口碑皆“撲街”(粵語,意為“失利”),去年的《華麗上班族》大牌云集,卻毀譽參半,票房也未能過億。市場成績最好的是他的《單身男女》系列,但這也是他口中“讓老板賺錢的電影”,且是由韋家輝主導的項目。公認杜氏風格與內地結合得最好的一部是《毒戰》。其他的作品——《黑社會》遭遇改名(《龍城歲月》)和刪減,《神探》和《奪命金》都為了內地市場修改了結尾。
杜琪承認自己所有的創作源泉都來自香港,進入內地之后,他仍然無法完全講述內地故事,而是試圖嫁接內地資源,講述香港故事。這樣做的結果,是影片背景減少了真實感,故事更加舞臺化。對比早期實景拍攝、港味十足的《槍火》《PTU》之類佳作,《華麗上班族》干脆采用了歌舞劇形式,《三人行》的醫院環境人工感也很強。他說要拍《黑社會3》說了很多年,但又覺得在內地上映會有困難而遲遲未見行動。
這些事實或許讓杜琪受挫,但卻并未讓他止步。他一直認真研究內地政策,試圖在電影審查范圍內表達他的觀念。他不止一次地強調,華語電影產業的未來在內地,電影的未來是特效大片。他本人也與海潤影視簽約,計劃執導《皇帝大戰蚩尤》,挑戰全新的類型題材。銀河映像的最新拍攝基地也搬到了南京某小鎮。杜琪和他的銀河映像團隊至今仍保持著一部大眾商業片、一部作者電影穿插拍攝的節奏。在他眼中,“讓老板掙到錢”是職業操守問題。對于現在業外資本大量涌入電影業的現象,他態度豁達:“現在電影投資分兩種,聰明的錢跟愚笨的錢。浮躁的時代一過去,留下的全是聰明的錢??炝耍?年以后吧?!?/p>
交過接力棒 大力培養新人
“銀河映像,難以想象”,當年演員劉青云脫口而出的一句話已成為銀河映像的經典標語。這家小而美的“電影手工作坊”在3月份舉行了20周年慶典晚宴。晚宴上,杜琪正式指定徒弟游乃海為接班人,表態以后要和韋家輝專心創作,不再打理公司行政事務。20周年紀念海報是杜琪、韋家輝和游乃海三人的頭像,各自望向一邊,這不就是現實版的“三人行”?
依靠集體創作走到今天的銀河映像,如今也面臨著后繼力量的斷層。游達志等人相繼出走,鄭保瑞自立門戶去拍了魔幻大片《西游記》系列,旗下缺少可以獨當一面的電影人。所以,這些年杜琪除了制作自己的電影,也在努力培養新人。他從2005年發起“鮮浪潮短片競賽”,希望通過提供資金及香港資深電影人的親自指導,發掘有潛質的年輕電影創作人。10年下來,參賽片由50幾部增加到300多部?!拔易觥r浪潮是想給香港年輕影人一個平臺,讓他們離自己的理想近一點?!苯衲?月,他帶著由三位青年香港導演執導、他和游乃海監制的新片去了柏林影展。
李安在本屆上海國際電影電視節上呼吁不要對青年影人揠苗助長,引起廣泛反響。同是資深影人,杜琪的態度與李安很相似:“青年導演拍電影需要有耐心,不要總想辦大事,我真正希望看到的影片是那些令人感動的小故事?!碑敱粏柤般y河映像的未來20年將會如何發展,交出接力棒的杜琪輕松回答:“未來不是讓我來展望下一代,而是下一代想有所作為的人自己來思考?!?/p>
杜琪的香港情懷始終流淌在他的血液里。他表示,再拍一兩部與內地合作的電影之后,他想做一些自己真正喜歡的電影?!拔易钕矚g的電影是一些很個人的電影,熟悉我的觀眾應該都會明白,比如《槍火》《PTU》《文雀》《奪命金》《放·逐》這類。我也想拍一些純香港味、純杜琪的電影?!睂τ谒挠懊詠碚f,這可是振奮人心的大好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