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敏 趙薇
摘 要:生活在泰國北部的阿卡人被稱為山民,但隨著社會的發展,越來越多的阿卡人移居到城里和當地泰人聚居在一起,特別是在清萊地區。清萊地區的阿卡人為了適應當地生活而改變了自己的生活方式,在聚居區產生了高齡、殘疾和小孩問題等社會問題,并且這些問題日益突顯出來。本文通過研究泰北清萊市的阿卡人的基本生活態度及其原因,旨在找出產生上述社會問題的原因。
關鍵詞:清萊市;阿卡人;生活方式;移居
泰國自1961年開始實施第一個五年發展計劃以來,目的是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泰國從古至今一直是典型的農業國家,國家的主要財政收入大部分取決于農產品如橡膠、柚木和大米的出口。因此,人民的生活依據各地的特點而不同。特別是山民聚居區的北部,山民們的生活也受到了來自社會發展的影響。這種發展進入到泰國山民們的生活中,使得他們要改變自身以適應社會的發展。這種改變體現在生活觀念、居住地點等方面。
一、移居至清萊市的阿卡人概述
移居至清萊市的阿卡人主要集中居住在10個人口聚集區,如下表格所示:
由表1可見,住在清萊市里的阿卡人中0-5歲的有54人,6-15歲的有111人,16-25歲的有105人,26-60歲的有112人,60歲以上的有13人。因此,我們可以發現,這群移居來城里居住的阿卡人,有勞動力的年齡在16歲至60歲之間。
除此之外,每個聚居地的阿卡人受教育的程度也不一樣,如下表所示:
由表2可見,移居的阿卡人中,正在接受幼兒園教育的有11人,接受小學教育的有118人,接受初中教育的有32人,接受高中教育的有3人,接受職業教育的有8人,接受高等職業教育的有3人,接受本科教育的有3人,沒受過教育的有318人。從這些數字可以發現:沒接受過任何教育的人數要比接受過教育的人多,且在接受教育的這些人中,接受過高中教育或更高層教育的人數要少于接受初中及以下教育。可以推斷出:這些人口聚集地區,阿卡人的教育發展水平還不高。
二、移居至清萊市的阿卡人生活的基本原則
在泰國,國家社會與經濟發展委員會辦公室規定:泰國人家庭里的每個成員要嚴格按照生活基本原則來進行。這些基本原則大概包括:1.一日三餐;2.自食其力;3.一年中有足夠的飲用和生活用水;4.居住條件方面,可以有屬于自己的固定住處,可以租住等;5.周邊公共設施健全;6.醫療設施健全。在上述這些方面,政府希望移居到清萊市里的阿卡人也能照這樣的生活方式進行日常生產生活,但是他們也有屬于自己的生活方式。例如:極少數人一天只吃2餐;全年沒有足夠的飲用水和生活用水,且租房子的人數也不少。因此,想讓移居者適應這樣的生活方式,還需要政府的不懈努力。
三、阿卡人對社會生活各方面所持的觀點
1.對于消費,阿卡人認為這在整個生活中是最主要的行為。對于日常生活的消費品,他們希望能在居住地周圍找到,他們不愿意去買那些市場上賣的熟食,因為有些不合他們的口味。至于喝的水,無論是雨水還是自來水,只要能喝就直接喝了,他們是不愿意花時間去煮沸后再飲用的。
2.在住所問題上,根據訪問發現,阿卡人認為在清萊市生活,有住所也是必需的,但他們不強調是否方便,只要能夠居住就行。
3.公共事業方面,住在清萊市的阿卡人認為這對他們的生活也是相當重要的。在日常生活方面,政府保證供水是非常重要的,但與供電相比,他們能接受停水,不能接受停電,因為停水了,他們可以雨水或去買,來暫時代替自來水。
4.公共衛生方面,他們認為最重要的是生病時能找得到治病的地方。
5.這幾個人口聚集區的阿卡人認為,休閑娛樂對于生活方式來說也是很重要的。
6.對于周圍環境,阿卡人始終認為在自己生活的周邊,需要保持干凈,不要有大的噪音,學會愛護環境,這樣才能生活得愉快。
7.教育方面,移居到清萊市的阿卡人認為:要讓自己的孩子接受高等教育,那樣才能找到一份好工作,這也是他們移居到此地生活的重要原因之一。
8.政府扶持和福利方面,阿卡人認為:對于來這里生活的他們來說,政府的保障福利對于生活來說是非常重要和必須的;但有的人知道要想申請政府的保障福利是很困難的,特別是對于那些沒有泰國國籍的殘疾人和老年人來說,他們不希望得到任何幫助,他們相信村里的人會幫忙照顧他們的。
9.信仰方面,阿卡人認為:信仰是關乎精神的事情,他們認為信仰在整個生活中也是必不可缺的。
10.風俗習慣方面,阿卡人的一個重要的觀點是:他們的原始信仰及其風俗習慣對于阿卡的生活是極其重要的。原始信仰及其風俗習慣是讓他們自豪的,且是需要后輩們保護和傳承下去的。
綜上所述,阿卡人在日常生活中有自己的生活態度,雖然移居到清萊城里,但他們在融入泰人社會過程中,仍然保留著本民族的生活特色。然而,移居的原因就成為了他們改變部分生活方式的因素。
四、移居的原因
移居到清萊市的阿卡人包括了來自國內2個府9個縣中的阿卡人,以及來自緬甸2個省內的阿卡。他們遷移來清萊的時間不算長,但究其原因卻是多方面的。
1.土地因素促使的移居
土地,是滿足阿卡人生存需要的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也是阿卡人經濟發展的重要條件。由于人口的不斷增長,供生活所需的土地已不能滿足人口的增長率,且阿卡人長期以來的農業生產方式都是刀耕火種型,這樣對土地的消耗量很大,也對周邊生態環境產生不好的影響。除此之外,刀耕火種型的農業生產效率不高,因此他們所得收入也不高,這些因素累積在一起,使得他們移居到城里生活。
2.人口增長因素促使的移居
人口的增長是阿卡人遇到的最主要的問題,且成為了他們遷居的主要因素之一。例如:在隆色登、眉公這些人口聚居區,一所房子里住著大約7-10個家庭成員,然而從國外遷居過來的親戚朋友又使得家庭成員的人數增加了不少。同時,他們賴以生存的土地卻保持不變, 有些甚至是逐漸減少。村里的負責人又嚴格限制砍樹開荒的數量,這就使得這群阿卡人遇到了人口增長與消費用地之間比率失衡的問題,這樣的問題又衍生出了其他的問題,例如:他們的經濟來源主要靠種植稻米和森林里的一些自然產品。當家庭人口數增長了之后,整個家庭收入就急劇減少,使得家庭生活越來越貧窮。所以,他們就遷居到了清萊城里去打工。
3.子女教育的需求促使移居
當阿卡人最早移居到泰國的時候,他們使用阿卡語進行日常交流,但是他們沒有文字。泰國政府意識到這樣不利于包括阿卡在內的山地民族的發展,以及國家的穩定。因此,一些政府機構對包括阿卡在內的山地民族進行扶持幫助,例如:社會福利發展署、普通教育廳、職業教育廳和邊境巡警司令部等都去村里給予幫助,佛教和基督教也在阿卡人中間傳播著。這些幫扶使得阿卡人看到了教育的重要性,他們便把自己的孩子送到城里的學校學習。移居到清萊城里的阿卡人的子女,大部分都完整地接受了學前教育直到高等教育。對于這部分接受過高等教育的阿卡年輕一代來說,最直接的影響就是他們畢業后能找到工作,且收入高于種植水稻帶來的收入,那么,整個家庭的生活就會慢慢脫離貧困。因此,阿卡人讓子女接受教育的需求促使了他們移居到清萊城。
綜上所述,無論是生活的觀念,還是移居的原因,都反映出阿卡人的一個現狀:他們正在極力地融入泰國社會,想積極進入到泰國社會的主流文化中;但這個過程中,他們也遭遇了很多問題和阻礙。要解決這些問題,不僅要靠阿卡人自己,更重要的還要依靠泰國政府的有關部門給予的支持以及各個部門之間的配合、協調,才能讓他們在融入泰國社會主流文化中也能完好地保留著自己本民族的特色,讓本民族的傳統文化得以傳承。
參考文獻:
[1]??????????????????????????????.?????????????????.40????????????????????[M]?????????:????????,2545.
[2]???????????????????????????????[M]????????:?????????,2536.
作者簡介:柏敏(1983-4),女,蒙古族,云南景洪人,講師,碩士,研究方向:泰國文化文學研究。
趙薇(1981-2), 女,彝族,云南蒙自人,副教授,碩士,研究方向:東南亞社會文化研究。
本文系云南省教育廳科學研究基金項目“大湄公河次區域(GMS)國家禮俗文化研究”(項目編號:2013Y071)、云南省精品課程“東南亞國家文化禮儀”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