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麗文
九十五年前,在風雨如磐的舊中國誕生了中國共產黨,她像一盞明燈沖破了漫漫長夜的黑暗,像初升的朝陽給沉睡的大地帶來了希望的曙光。從她誕生的那一刻起,神州大地,就有了一群引路人,中華民族就有了更加挺拔的脊梁,這個堅強、光榮的集體,在黑暗的灰燼中爆出一個嶄新的中國。
九十五年風雨兼程,無數中國共產黨人憑著對共產主義的信仰和執著,為了黨和人民,為了國家民族,拋頭顱灑熱血,矢志不渝地綻放著一片片爛漫的紅色,帶領各族人民砥礪前行,從一個勝利走向另一個勝利,從一個輝煌邁向另一個輝煌,使如今的中國滄桑巨變,民主和諧。
生于憂患,死于安樂。歷史的塵煙,掩蓋不住世紀的風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生活在和平幸福的年代,依然有大批共產黨人奉獻并傳承著那一份永遠的“紅色氣質”,他們保持了經久不變的共產黨人本色,散發著不可磨滅的精神光芒,是當之無愧的民族脊梁、人民英雄、時代先鋒、道德楷模??
今天,“小康”一詞,已經被中國共產黨人賦予了更加深刻的內涵。全面小康與中國夢相互激蕩,成為中國共產黨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共同奮斗的時代主題。在“四個全面”戰略布局中,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處于引領地位的戰略目標。然而,小康“短板”逼人,目標時間漸近,脫貧攻堅,責重山岳,“扶貧人”尤須擔當。
浩瀚沙漠里,他們是一顆砂礫;蒼茫群山間,他們是一塊山石;無邊原野上,他們是一捧泥土;滔滔江河中,他們是一滴水珠。他們,就是在中國扶貧脫貧大業中默默奉獻的人民英雄。“他們”很多,被知道被傳揚的只是很少很少的一部分,更多的“他們”不為人知。他們,用生命改變貧困山區面貌,用義舉完美地詮釋著“愛”與“善”,筑起一道脫貧攻堅的愛心長城、不朽豐碑。
李保國,新時期優秀共產黨員的代表、當代知識分子的楷模、脫貧攻堅的表率、太行山的愚公。他為黨分憂,為民謀利,用知識改變貧困群眾命運,創出了一條知識與實踐相結合的科技扶貧道路。羊腸險徑上的探索,亂石荒坡旁的謀劃,實驗室里不滅的燈光,蘋果樹下耐心的身影??艱難也好,繁重也罷,都刻印著一個共產黨員堅實的足跡。2016年4月10日,在蘋果花開的時節,他永遠地走了,享年58歲。
李雙星,曾是河北阜城縣最年輕的鄉鎮黨委書記,卻毅然選擇了扶貧崗位,一干就是13年。13年間,他始終扎根基層,無私奉獻,服務貧困農民,始終對黨忠誠、對組織忠誠、對群眾忠誠,永遠保持著做老實人、說老實話、干老實事的坦蕩襟懷,帶領農民群眾創新發展模式、轉變發展理念,促進當地農業實現轉型升級,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業績,將“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理念,深深鐫刻在大地上。
??
大海的遼闊,是因為每一滴海水的匯聚;高山的巍峨,是因為每一塊山石的挺立。不分年齡,不論身份,李保國、李雙星們共同擁有扶貧人“標配”的“紅色氣質”。他們越平凡,越發不平凡,越簡單,越彰顯簡單的偉大。
眼下,扶貧開發打開新的一頁,脫貧攻堅需要更多的“紅色氣質”,無論怎樣艱難挫折,“扶貧人”始終不忘初心,牢記囑托,繼續為全面小康嘔心瀝血。
理想誠可貴,奮斗價更高;“紅色氣質”在,代代逞英豪。在一個有溫度的時代,必然會致敬英雄,在扶貧攻堅戰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征程中,必須向“扶貧人”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