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學練
一幢幢風格雅致的徽派小康樓排列整齊,房前屋后的綠化帶生機盎然;村民走上了小康路、用上了小康電、喝上了小康水、裝上了小康訊;人工精心改造的稻田大壩、現代高效農業產業示范園不僅形成了鄉村的一道靚麗風景,更成為群眾小康生活的有力支撐。
這里,就是貴州省岑鞏縣注溪鎮周坪州新農村建設示范村,是曾經分別生活在周坪村巖灣、大竹山、虎坳等幾個原本條件惡劣村寨86戶400余位老百姓的移民新家園。“這樣的生活,要是放在幾年前想都不敢想哦。”作為第一批搬遷戶,楊勝勇嘗盡了甜頭。
搬進新房子
“抬頭離天三尺三,出門走路腰半彎;下山買鹽八九里,爬坡上坎腿打顫;光棍帽子一大摞,半夜愁醒母心寒。”在未搬遷前,楊勝勇還記得那個在大山深處破敗不堪的家,從村到鎮全是山路,辛辛苦苦種的蔬菜、大米,得肩挑背馱徒步1個多小時才能到鎮上,賺的錢也只夠勉強維持生計。交通阻塞是村民們心頭難以抹去的一塊硬傷。閉塞的交通不僅阻隔著他們的幸福,還給村民帶來了一樁樁災禍。
為改善家里的生活狀況,2006年,16歲的楊勝勇放棄了高中學業前往溫州打工,一去就是6年。
當地雖然降水豐富,但是由于喀斯特地貌,村里水源匱乏,一遇干旱,人畜飲水緊張。2010年的一場大旱,幾乎讓山里的所有水源枯竭,村里老少要到山下三四里遠的地方去背水喝。再加上這里地質情況特殊,屬堆積型頁巖粘土,結構松散,在雨水作用下容易滑坡造成地質災害。一方水土養不了一方人!
2010年,岑鞏縣開始在該村實施易地扶貧搬遷項目,楊勝勇第一個報名。
2012年8月,周坪村被黔東南州明確為新農村建設精品示范點。在縣、鎮兩級黨委政府的支持和幫助下,村黨支部創新發展思路,按照“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二十字方針,圍繞示范點著力抓好規劃編制,制定了“美麗鄉村”建設實施方案,完成了示范村規劃區地形測繪和示范村保護整治建設詳細規劃。采取項目扶持、群眾自籌等多種形式,投入民居建設資金3099萬元,把交通條件惡劣的巖灣、棒坳和大竹山3個自然組57戶238位村民,從大山重重圍困的山窩里集體移民搬遷至4公里外的桐子灣居民區。對坪屯新區周邊農村房屋進行改造,搬遷農戶53戶。在房屋設計上,統一按照地方民俗風格進行修建。
“2012年12月13日這天我將終身難忘。”這天,楊勝勇全家終于搬出了大山,住進了兩層小洋房,不僅房子漂亮,小區內水、電、道路硬化等配套設施非常完善,還得到了政府15500元的建房補助金。
摘除窮帽子
搬得出,還要留得住。村民雖然住進了新房子,但是鄉親們的生活條件還是很差。近年來,縣、鎮兩級加大了對周坪村的投入,切實改善人居環境,積極打造精品示范點,先后投入資金近1300萬元,對進村道路進行了硬化改造升級,修建了村級黨務、政務公開宣傳欄,新建人畜飲水工程1個,實施了150戶改廁項目,新建、維修堤灌站4座,建成了總面積近6000平方米的農民健身文化廣場、停車場,使基礎設施得到極大改善。今年,為加快發展農村學前教育,又投入46.17萬元新建周坪村幼兒園綜合樓,總建筑面積298平方米,可容納三個班90名孩子上學。
生活條件好了,但百姓兜里還是空的,要想讓鄉親們留得住,還得靠產業。為此,村民搬進桐子灣新區后,當地政府通過多項惠農、富農政策,幫助他們大力發展種植業。目前,在2萬平方米的桐子灣新區周圍,已建成800畝思州柚、860畝雜稻制種、300畝中藥材、200畝西瓜和60余畝板栗的種植產業基地。同時,該村還成立了村級電商服務站,并于2015年10月底正式運營,設有農特產品展示廳、村級服務培訓工作室、村級物流倉儲中心及農村電子商務示范店。目前,該店已申請淘寶、京東等賬號30余個,開設網店3家,主要幫助周坪村種養殖大戶銷售思州柚、土雞蛋等特優農產品以及開展電商培訓、網上代購等業務,服務站完成線上交易金額近7萬元,通過網上發布信息線下銷售90余萬元,客戶主要來自上海、貴陽和周邊各縣市。
在產業基地的帶動下,周坪村農民人均純收入已從4年前的1200余元增長到7000余元,電腦、冰箱、太陽能等現代高檔家用電器已變得非常普遍,許多人家還開上了小轎車。
“搬到新家后,我種植了20畝思州柚,政府免費提供種苗、肥料和技術指導,明年我的思州柚就開始掛果了,按現在市價2元一斤,到時能收入10多萬元。”楊勝勇興奮地說,搬到交通便利的新區后,除了種植思州柚,還通過參加培訓當上了水電工,在周邊做起了水電活,一月能收入四五千元。
過上好日子
栽好梧桐樹,自有鳳凰來!好事一件接著一件,楊勝勇樂開了花。
住進“豪華”新家后,楊勝勇先是有了自己的產業和不錯的收入,隨著姻緣也隨之而來,2014年,楊勝勇如愿與意中人許晏珍喜結連理,并于2015年9月有了愛情的結晶。
村黨支部副書記彭昌智說,三年前,該村大竹山、棒坳、巖灣幾個寨子28歲以上、50歲以下的光棍就有20來個,因光棍多,被周邊群眾笑做“光棍村”。如今,通過新農村建設,周坪村富裕了,居住環境改善了,周坪美麗鄉村已成為當地村寨一道靚麗的風景線,吸引了周邊和四川、浙江、福建等地的新娘紛紛擇夫上門。
“要是還在山上,哪里能娶到這么漂亮的老婆呢!”楊勝勇感慨地說。以前在山上,光棍多如牛毛,有的大齡青年在外面找到女朋友,帶回老家,女孩子一看條件這么差,連夜都跑了。
在周坪村,像楊勝勇一樣搬下山來發展致富的還有黃喜文、黃天州、黃德均、陳精屏等一大批搬遷移民戶,他們或是種植思州柚、成立開發公司,或是發展雜稻制種產業,或是專業養鴨,通過產業發展走上小康路,不僅摘除了“窮”帽子,還樹起了“美麗鄉村”的牌子,過上了幸福美滿的好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