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立勛++吳靜



[摘 要]青島市工業發展增速放緩,面臨轉型升級的重大挑戰。根據青島市及全國同類城市2006-2013年工業各產業經濟發展數據,參考相關研究理論,設立青島市工業發展增長模型,并采取線性回歸的方法解得青島市工業各類產業增長方程。將青島市工業各類產業發展水平同全國同類城市同類產業進行比較,分析得出青島市工業在發展速率、發展啟動水平方面的優勢產業和劣勢產業,為轉型升級提供支撐。
[關鍵詞]轉型升級;線性回歸;經濟增長模型;發展水平
[中圖分類號]F2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372(2016)02-0075-04
一、研究的緣起
青島市工業總產值自2000年以來,呈現持續增長的良好態勢,但青島市工業總產值在地區生產總值(GDP)中的占比,自2006年起開始下滑,并且一直延續至今。青島市工業總產值增長率自2004年起開始下行,雖然在2009—2011年下行的情況略有好轉,但此后再次下行[1]。由青島市工業總產值占比下滑和工業總產值增長率下行的情況可以看出,青島市工業經濟總量的增長率開始放緩,其長期增長趨勢顯現出沖勁不足或乏力的狀態(見圖1)。
青島市工業發展顯現出轉型升級的需求,因此對構成青島市工業的各類產業發展水平進行評價成為破解轉型升級的關鍵點。同時,在評價絕對水平
時,還需對比同級同類城市相關產業的發展水平,選取優勢產業繼續鼓勵與扶持,對劣勢產業進行深入解析,判讀未來轉型升級的方向。本文將根據青島市工業各類產業的歷史經濟發展數據,對比同類同級城市相應數據,分析青島市的工業發展水平。
二、青島市工業各類產業發展水平評價模型及分析
為判斷青島市工業各類產業發展水平,結合青島市2006—2013年的工業行業經濟數據[2],對青島市工業各類產業進行線性回歸,根據產業發展水平評價的相關理論設立方程[3],其中,代表產業未來發展水平,代表產業不同時期產值,代表產業發展速率,代表產業發展啟動水平。其中,產業發展啟動水平,可以根據歷史發展軌跡,倒推出基于特定時間基準的虛擬產業啟動水平。另外,應用這一方程進行青島市工業轉型方向的分析時,可以將不同類別產業產值變化的歷史數據作為基礎數據,確定其產業發展線性函數,用線性函數的傾角,表示產業發展速度;用線性函數的常數,表示產業的發展水平。對青島市歷年工業各產業數據進行線性回歸分析,得到數據如下(見表1)。
為明確定位青島市工業各類產業在同級同類城市中所處的相對位置,本研究對大連、寧波、深圳、廈門、西安、杭州、哈爾濱、廣州、濟南、長春、成都、東莞、南京、沈陽、蘇州、無錫、武漢、煙臺共18個城市的工業所對應的產業同期歷史數據進行了線性回歸分析[4-21],并對線性回歸方程進行了對比,得出青島市工業各類產業基于回歸方程速率A的排名(見表2)。
將青島市產業發展速率與同類城市相應指標進行比較,可以得出如下的雷達分析圖(見圖2)①。
由圖2可見,青島市各產業與同類城市發展速率相比并不樂觀,能進入前部的產業總數僅8個②,占樣本產業的1/3;排序在后部的產業總數為9個,超過樣本產業的1/3。其他產業多數也都處在中后部的位置。
進一步分析青島市各產業在全國同類城市中的發展水平,通過對比分析得出青島市工業各行業基于回歸方程水平B的排名(見表3)。
將青島市工業各類產業的排序與全部城市數量進行比較,可以得出如下雷達圖(見圖3)。
圖3 青島市工業各類產業歷史發展水平在同類城市排名雷達圖
從圖3可以看出,青島市工業各類產業的歷史發展水平在同類城市中排序情況與各產業發展速率在同類城市中的排序情況基本類似:落后產業數目總數為9個,超過同類城市總數的1/3;處于領先地位的產業數量也是9個,超過同類城市總數的1/3。領先的產業為儀器儀表及文化、辦公用機械制造業、非金屬采礦業、印刷業和記錄媒介的復制業、金屬制造業、橡膠和塑料制品業、專用設備制造業、飲料制造業、紡織服裝、鞋、帽、皮革、毛皮、羽毛( 絨) 及其制品業。
三、結論與對策
對青島市工業細分的各類產業發展線性回歸分析可以得出如下結論:
1.青島市工業各產業在發展速率、前期發展水平兩個緯度上,與全國同類城市相比較,各個產業領域幾乎均面臨著同類城市的激烈競爭,外部環境的壓力較大。
2.青島市工業各類產業在發展速率、前期發展水平兩個緯度上,與全國同類城市相比,沒有顯著的領先優勢,產業發展狀況總體評價處于中等水平。
3.本項研究選擇的各個產業在全國均有明顯領先者,充分研究這些領先者的產業發展特征及其動向,可以為青島市“十三五”期間的工業產業發展轉型升級提供重要的參照對象。
4.從發展速率與發展水平分析,青島市工業在發展水平方面的優勢大于發展速率,表明青島市工業前期發展態勢良好,但當前發展速率出現明顯落后。
根據上述分析,青島市工業轉型升級應采取如下措施:
1.對發展速度與水平處于領先的產業采取積極的鼓勵與扶持措施,以確保上述產業始終處于快速發展狀態,并在此基礎上注重培育壯大產業規模,以形成產業積聚效能。
2.對于發展速度與水平落后的產業則進行分類指導,對于耗能大、污染嚴重而且轉型升級困難的產業應嚴格限制,加速其淘汰,退出青島。
3.對于處于成長期且屬于高新技術的產業,則應提供政策扶持和寬松的發展環境,注重培育其經濟新的增長點。
4.對于相對落后但具備轉型升級條件的產業,則應積極提供其轉型升級所需平臺,鼓勵企業通過技術創新、商業模式創新等途徑實現成功轉型。
[參考文獻]
青島市統計局.2008-2014年青島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青島市統計局.青島統計年鑒(2010-2014).
李子奈,齊良書.關于計量經濟學模型方法的思考[J].中國社會科學,2010(2):69-84.
大連市統計局.大連統計年鑒(2010-2013).
東莞市統計局.東莞統計年鑒(2010-2013).
成都市統計局.成都統計年鑒(2010-2014).
杭州市統計局.杭州統計年鑒(2010-2013).
沈陽市統計局.沈陽統計年鑒(2010-2013).
廈門市統計局.廈門統計年鑒(2010-2014).
武漢市統計局.武漢統計年鑒(2010-2014).
寧波市統計局.寧波統計年鑒(2010-2014).
深圳市統計局.深圳統計年鑒(2010-2013).
西安市統計局.西安統計年鑒(2010-2013).
長春市統計局.長春統計年鑒(2010-2013).
無錫市統計局.無錫統計年鑒(2010-2013).
煙臺市統計局.煙臺統計年鑒(2010-2011).
廣州市統計局.廣州統計年鑒(2010-2014).
哈爾濱市統計局.哈爾濱統計年鑒(2010-2013).
濟南市統計局.濟南統計年鑒(2010-2013).
南京市統計局.南京統計年鑒(2010-2014).
蘇州市統計局.蘇州統計年鑒(2010-2014).
[責任編輯 祁麗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