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煥文,陳全福
高血壓病中醫辨證分型血壓變異性與十二經脈氣血循行的相關性分析
葉煥文,陳全福
廣東省中醫院(廣州 510120),E-mail:17432275@qq.com
摘要:目的探討高血壓病中醫辨證分型的血壓變異性與十二經脈氣血循行的相關性。方法回顧分析廣東省中醫院大德路總院及大學城分院2009年—2014年診斷為高血壓病且行動態血壓監測病人3 313例。結果分析24 h動態血壓記錄,數據按照十二時辰分為12個組別,按照中醫辨證分型將病人分為肝陽上亢組及非肝陽上亢組成兩組,計算每一組收縮壓及舒張壓的變異系數、平滑指數不清等。建立數據庫,進行統計分析。數據進行t檢驗,兩組數據變異系數及平滑指數在十二時辰數據有統計學意義(P<0.01)。結論肝陽上亢組病人的SBP、DBP十二時辰變異系數及平滑指數不清在丑時變異性較大,表明血壓在肝經旺時穩定性較差。
關鍵詞:高血壓病;平滑指數;變異系數;經脈氣血;時辰
高血壓病病程后期常出現心、腦、腎等器官的并發癥。根據臨床癥狀特點可歸屬于中醫“眩暈”“頭痛”的范疇。24 h動態血壓監測儀(ABPM)可自動、間隔地監測病人24 h的血壓,通過計算血壓變異性指標監測血壓波動程度。血壓水平波動性大小可反映靶器官損害程度。本研究旨在闡明高血壓病病人肝陽上亢型與非肝陽上亢型的時序性變化與動脈氣血循行的相關性,結合現代醫學方法,為高血壓病中醫辨證分型治療提供新的思路。
1資料與方法
1.1病例資料入選2009年—2004年3月廣東省中醫院大德路總院、大學城分院門診及住院,診斷為高血壓病并行動態血壓監測的病人。動態血壓診斷標準參見《中國高血壓病防治指南》,即日間收縮壓(SBP)≥140 mmHg,舒張壓(DBP)≥90 mmHg,夜間收縮壓≥130 mmHg,舒張壓≥80 mmHg。3 313例病人均為臨床上已確診為原發性高血壓病病人,其中肝陽上亢組1 934例,非肝陽上亢組1 379例。排除標準:病人有心、腦、腎等重大器官大病變者,惡性腫瘤,外傷、內出血等影響血壓者,嚴重血液病,嚴重心律失常(如頻發室早及房早)、房顫、房撲等影響ABPM監測結果者。動態血壓監測有效血壓數據的總次數應在獲得次數的90%或以上。有效血壓讀數標準:SBP(70~260)mmHg、DBP(40~150)mmHg、脈壓(20~120)mmHg。高血壓病人性別、年齡構成詳見表1。
1.2方法入選3 313例病人分為肝陽上亢證(n=1 934)例與非肝陽上亢證(n=1 979)。高血壓病人性別、年齡構成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將24 h動態血壓數值根據先后按照12經流注時辰順序分為十二組,分別計算每一組收縮壓、舒張壓血壓平滑指數(CV)、血壓變異系數(SI)。

表1 入組高血壓病病人性別與年齡構成
1.3統計學處理將所收集資料進行整理,建立數據庫。用SPSS18.0統計分析軟件處理。數據采用t檢驗觀察差異情況。P<0.05被認為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SBP 十二時辰變異系數比較兩組平均水平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詳見表2。

表2 肝陽上亢與非肝陽上亢
2.2兩組DBP十二時辰變異系數的平均水平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3。

表3 肝陽上亢與非肝陽上亢病人
2.3兩組SBP十二時辰平滑指數水平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4。

表4 肝陽上亢與非肝陽上亢
2.4兩組DBP十二時辰平滑指數平均水平兩組比較在大部分時辰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5。

表5 肝陽上亢與非肝陽上亢
2.5血壓變異性指標穩定性分析丑時即肝經當令時血壓的變異系數(CV)及平滑指數(SI)在肝陽上亢組的穩定性均較差,肝陽上亢組病人的血壓在該時辰的變異性較大。而非肝陽上亢組則不存在此規律。
3討論
在古代中醫文獻中不存在“高血壓病”的病名。根據高血壓病病人出現的臨床癥狀特點,可歸屬于中醫“眩暈”“頭痛”的范疇,病程后期出現心、腦、腎等器官的并發癥時,又可歸屬于中醫“胸痹” “中風”“心悸”“水腫”等病證。24 h動態血壓監測儀(ABPM)是連續監測人體血壓的醫療設備,該設備可自動、間隔地監測病人24 h的血壓,監測結束后利用計算機軟件進行分析,通過計算可得到如血壓變異參數、谷峰比值、血壓曲線等。其中,代表血壓變異性的指標有血壓變異系數及血壓平滑指數等。
3.1降壓的平穩程度是高血壓病治療是否成功的重要指標血壓波動程度根據觀察時間的長短分為短時變異(可能是幾秒鐘或幾分鐘)、長時變異(24 h之間)、季節變異等。關于穩定降壓為病人帶來的收益在國內外的多項研究中得到了證明。如1987年,Mancia教授進行了一項具有里程碑意義的研究,證實水平相仿的幾組高血壓病病人中血壓波動性大者其靶器官損傷相對較重[1],說明在降壓治療中保持血壓的平穩性具有重要臨床意義。血壓大范圍波動也容易導致左心室肥厚,增加血管“重構”的發生率,進而引起血管內膜的炎癥反應,以及加速心肌細胞凋亡。2006年上海第二軍醫大學利用高血壓大鼠模型,應用藥物保持血壓的穩定性,結果證明平穩的血壓水平能明顯降低靶器官的損害[2]。
3.2血壓水平血壓波動性大小與靶器官損害指標多元回歸分析顯示:左心室及主動脈肥厚的下降以及腎功能的改善與收縮平穩性增加相關。Miao等[3]利用大鼠模型,證實了血壓波動性大的大鼠模型組導致更嚴重的腎臟損害、大血管重構和左室肥厚,從動物實驗的水平證實了血壓波動帶來的危害。一項73例中位隨訪7.4年的高血壓病病人研究顯示[4],長時血壓變異與靶器官損害相關,其結果顯示各組病人血壓波動性高者其靶器官損害較波動性低者更為嚴重。李菁等[5]通過對124例高血壓合并冠心病病人冠脈造影結果對比,提示血壓變異性隨CAS的增高而增高,其中24 h SCV及dSCV與CAS獨立相關,對預測冠心病病人血管受損程度有一定價值。司獻軍等[6]對140例高血壓病病人與140例正常對照者的非高血壓受試者觀察發現,高血壓動態血壓變異性更為顯著,心室重構明顯。此外,糖尿病、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代謝綜合征、尿毒癥合并自主神經受損等病人均缺乏正常血壓變異性模式[7]。
3.3中醫機制探討內傷是高血壓病的主要病因,此外情志失調、久病過勞、飲食不節及先天稟賦不足等也是高血壓病重要的原因。高血壓病主要的病機有肝陽上亢、痰濕中阻、瘀血內停、肝腎陰虛、腎陽虛衰等。中醫學認為,肝與人體各部分的生理活動密切相關。氣、血是人體生命活動中重要物質基礎。血與氣息息相關,“血為氣母,氣為血帥”,血依靠氣的推動作用能夠正常循行脈道中,周而不息。當氣與血保持平衡狀態時,人體臟腑組織就能維持正常的生理功能;相反,如果氣血運行失衡,氣血逆亂,則可表現出相應的臨床癥狀。肝體陰而用陽,藏血和疏泄為其主要的兩大功能。肝陰、肝陽對于調節全身氣機的升降和動靜有著重要的作用,兩者作用相反,互相制約。若肝之陰氣不足,則肝的陽氣偏亢,陽亢則生動過度,氣上逆,血上涌,發為肝陽上亢之證。肝陽上亢的病機是肝的陰、陽、氣、血失去平衡,肝陽串動無度。根據十二經脈循行特點,丑時肝經當令,此時氣血流注肝經,肝經氣血旺盛,如肝的疏泄功能正常,則氣血升、降,動、靜協調,如果此時肝陽上亢,陰不潛陽,則易出現氣血逆亂,氣血運動失衡,氣血失和。氣血調節失司,則表現為血壓波動或原有的血壓異常情況加重。上亢肝陽也可加重氣血的逆亂,加重血壓的不穩定。肝陽上亢病人在肝經所主的時辰,理論上血壓的波動應該較其他時辰的波動明顯,這與本研究的結論不謀而合。
3.4臨床應用闡明高血壓病病人中肝陽上亢型的時序性變化與經脈氣血循行的相關性,其在肝經當令之時血壓的波動性大,血壓穩定性差,基于該觀點,可以有以下應用:①根據經脈氣血運行規律結合中醫辨證分型進行用藥,將中醫理論與西醫的用藥相結合。時辰用藥亦即擇時用藥,即根據人體和自然的時間變化節律,在最佳的時間服用藥物,使藥物能夠發揮最佳藥效,減少毒副反應。② 針灸的應用,針灸對高血壓病的治療在辨證取穴的同時,如結合經脈運行的特點,順應經脈氣血的變化,進行時辰治療,能夠取得更好的療效。③在中醫特色療法中的應用,高血壓病的治療有多種中醫傳統的外治法,如中藥浴足等,在進行傳統治療時結合經脈氣血運行特點的時辰變化進行治療,理論上應該能收到更好的療效。 ④中醫養生中的應用,中醫強調人與自然界的統一,人類活動要順應自然,丑時為肝經當令時分,精氣發生之時,丑時肝經氣血旺,如此時不能得到優質的睡眠,休養生息,則易影響肝經氣血的運行,產生血壓的波動,因此,睡眠較差的人血壓波動也較大。⑤中西結合治療肝陽上亢型高血壓病的意義。肝陽上亢型高血壓病的病人對于單純用中藥控制血壓效果不滿意而采用中西醫結合進行降壓治療的病人,可根據中醫的辨證分型,選擇特定的時間服藥,使藥物的效應在丑時發揮效應,理論上應較傳統的服藥方法對血壓的控制效果更好。⑥根據本研究結論,有助于進一步完善動態血壓分析軟件,提供更加詳細的血壓變化指標以及更細致的曲線分布圖,為開發中西結合特色的軟件提供新思路。
本研究有助在中醫理論的指導下,結合現代醫學的方法,為高血壓病的治療提供新的思路,由原來的根據24 h節律變異進行治療到根據小時節律的短時變異進行辨證治療,對于提高高血壓病的治療效果,減少靶器官損害有著積極的意義。
參考文獻:
[1]Parati G,Pomidossi G,Albini F,et al.Relationship of 24 hour blood pressure mean and variability to eventy of target organ damage in hypertension[J].J Hypertens,1987,5(1):93-98.
[2]Xie HH,Shen FM,Zhang XF,et al.Blood pressure variability,baroreflex sensitivity and organ damage in spontaneously hypertensive rats treated with various antihypertensive drugs[J].Euro J Pharmaeol,2006,543:77.
[3]Miao CY,Xie HH,Zhan LS,et al.Blood pressure variability is more important than blood pressure level in determination of end-organ damage in rats[J].J Hypertens,2006,24(6):1125-1135.
[4]Frattola A,Parati G,Cuspidi C,et al.Prognostic value of 24 hour blood pressure variability[J].J Hypertens,1993,11:1133-1137.
[5]李菁,米樹華,賈淑杰,等.高血壓患者血壓變異性與冠狀動脈病變嚴重程度的相關性研究[J].中國醫藥,2015,10(1): 50-54.
[6]司獻軍.高血壓病人動態血壓變異性與心室重構的關系研究[J].中醫臨床研究,2014,24:33-35.
[7]侯斌,陳明.血壓變異的研究進展[J].心血管病學進展,2009,30(4):594-597.
(本文編輯王雅潔)
中圖分類號:R544R255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1349.2016.01.003
文章編號:1672-1349(2016)01-0008-03
(收稿日期:2015-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