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兢,宋敬華,李秀霞 ,李雪青
“四沖穴”陰中隱陽法配合Schuell語言訓練治療缺血性腦卒中后失語
劉兢1,宋敬華1,李秀霞1,李雪青2
1.河北聯合大學附屬醫院(河北唐山 063000),E-mail:liujing780613@sina.com;2.河北聯合大學中醫學院
摘要:目的 探討“四沖穴”陰中隱陽法配合Schuell語言訓練治療腦卒中后失語的療效。方法腦卒中后失語病人隨機分為對照組(38例)及治療組(36例)。對照組單純采用Schuell語言訓練,治療組采用“四沖穴”陰中隱陽法配合Schuell語言訓練,共4周。結果兩組病人治療總療效比較,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組失語病人,與對照組比較,在口語表達、閱讀能力方面有統計學意義(P<0.05);在日常生活語言溝通能力評分有統計學意義(P<0.01)。結論 “四沖穴”陰中隱陽法配合Schuell語言訓練治療缺血性卒中后失語有較好效果。
關鍵詞:缺血性腦卒中;失語;“四沖穴”陰中隱陽法;Schuell語言訓練
失語癥是指因大腦疾病而導致的語言障礙,對理解和形成語言符號能力受損,即對語言成分解碼和編碼的能力受損[1]。失語是腦卒中病人的常見癥狀和后遺癥之一。研究顯示1/3以上的中風病病人發生不同程度的言語障礙[2]。失語不但影響病人生活質量,還給病人帶來難言之苦,嚴重影響生活交際能力,是中風后較難治療的后遺癥之一。由于與治療師交流存在困難,也不利于其他功能的恢復。筆者采用“四沖穴”陰中隱陽法配合Schuell語言訓練對缺血性中風后失語癥病人進行治療。
1資料與方法
1.1病例選擇入選我院神經內科2011年9月—2013年4月門診及住院病人,共69例,年齡43歲~70歲 (49.56歲±2.45歲),病程從發病后3個月至半年。
1.2納入標準診斷均符合1995年全國第四次腦血管病會議制定的診斷標準[3];全部經頭CT或MRI檢查確診;首次發病且有語言功能障礙;神志清晰,發病前無語言障礙。
1.3排除標準病情危重,伴重要臟器功能衰竭者,有意識障礙,有智能障礙或感覺性失語。
1.4分組將符合標準的74例失語癥病人隨機分為治療組與對照組。治療組處理因素為“四沖穴”陰中隱陽法配合Schuell語言訓練;對照組處理因素為語言訓練。兩組一般資料詳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資料 例
1.5治療方法及訓練對照組,語言訓練:采用Schuell刺激法進行語言康復訓練[4]。每次語言訓練均為30 min,1周3次,共4周,共12次。治療組,選穴:關沖、 中沖、太沖 、兌沖(神門)配合語言訓練。操作1:關沖、中沖用左手拇食指揉壓推按局部使血液聚集,75%酒精消毒,持三棱針迅速刺入(3~5)mm用力擠壓,使出血少許,消毒干棉球按壓針孔。操作2:太沖、兌沖(神門) 穴位常規消毒,采用0.30 mm×40 mm毫針,進針后,先在深層(0.8寸)緊提慢按六數,再退到淺層(0.3寸)緊按慢提九數,不留針,采用以上手法連續操作5次,出針。每日針刺1次,1周為1個療程,共4周。
1.6療效評定
1.6.1語言功能評定采用北京醫院《漢語失語癥檢查法》評定病人口語表達、聽語理解、閱讀等方面的語言功能變化。
1.6.2日常生活語言溝通能力的評定采用功能性語言溝通能力檢查法(CFCP)。CFCP將病人日常生活的溝通技巧分成回答問題、命名、復述、自動語序、時間方向等25 個項目。CFCP評分分為輕度受損、中度受損、重度受損并有相應的分值。總分提高50分或以上為顯效;提高26分為有效;提高10分以下為無效。
1.6.3失語癥療效評定采用《漢語標準失語癥檢查法》(CRRCAE),按照功能評分提高程度百分比和語言交流好轉程度分為:基本治愈、顯著進步、進步、無進步。包括聽、復述、說、出聲讀、閱讀理解、抄寫、描寫、聽寫和計算[5]。CRRCAE分別從功能上進行評價,各分項目的一致性良好。在評價病人的訓練效果方面具有較好的敏感度,可以應用于失語癥訓練中的評價[6]。
1.7統計學處理應用SPSS17.0統計軟件進行處理,計量資料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χ2檢驗,用秩和檢驗及Ridit檢驗對等級資料進行處理。
2結果
2.1兩組失語癥病人語言功能評定(見表2)

表2 缺血性腦卒中后失語病人語言功能評定(±s) 分
2.2兩組失語癥病人CFCP比較治療組和對照組治療前后比較,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在治療前,兩組評分比較無統計學意義,說明具有可比性,治療組分值為(97.84±6.41)分;對照組分值為(98.12±4.29)分。在治療后,治療組分值為(179.07±5.47)分,對照組分值為(138.24±4.36)分,兩組比較有統計學意義(P<0.01)。
2.3兩組失語癥病人療效兩組總有效率分別為81.58%和72.22%,經χ2檢驗,有統計學意義。詳見表3。

表3 兩組失語癥失語療效
3討論
缺血性卒中屬于中醫中風范疇。在《黃帝內經》中風屬于熱病范疇。《內經》中風雖非指現代中風。但現代中風病的記載,最早仍見于《內經》,其所論仆擊偏枯、大厥、煎厥、薄厥名與現代中風類同。早在《內經·熱病第二十三篇》便指出偏枯和風痱兩種中風病證分類。并指出治療原則“病先起于陽,后入于陰者,先取其陽,后取其陰,浮而取之”?!安∠绕鹩陉枴焙汀夺樉拇蟪伞め樣猩顪\策》“其先熱后寒者”有異曲同工之妙,首先都是針對熱?。黄浯味际侵覆⌒跋仍陉柗?陽經),再到陰分(陰經)。針對寒熱病的治療楊繼洲在《針灸大成·針有深淺策》明確提出用陽中隱陰、陰中隱陽之法,并進行了詳盡的解釋。陽中隱陰、陰中隱陽法首見于《金針賦》,在《醫學入門》、《針灸問對》等書中也有記載,作為治療先寒后熱或先熱后寒的手法,占重要位置。但是這些書中都只提及具體操作方法,沒解釋其中機制,到了明代楊繼洲《針灸大成·針有深淺策》的解釋則較為詳細。《針灸大成·針有深淺策》曰:“先熱后寒者,是陰隱于陽也”。陰虛引起陽盛則熱,外邪耗傷陽分則寒。《針灸大成·針有深淺策》中謂:“治寒熱之癥,得之有后先者,乘其所致之由,而隨加以補瀉之法……抑論寒熱之原,非天之傷人,乃人之自傷耳。經曰:邪之所湊,其氣必虛”。指出寒熱病的治療必求于本,并根據疾病的根本進行補瀉。又指出了所感受邪氣的原因非因邪氣,而在人體本身,不節制生活而自己耗損正氣引起的。針對陰中隱陽之法楊繼洲的思路可以理解為:陰不足之人→發病先熱后寒→施以陰中隱陽之法→先瀉后補。而中風的發病最根本原因也是體內陰精的不足。丹溪指出:“人生至六十、七十以后,精血俱耗”、“陰不足以配陽,孤陽幾欲飛越”。薛生白也說:“少陰不藏,木火內潘,風牙附卜襲”。《景岳全書》中云:“蓋其陰虧于前,而陽損于后,陰陷于下,而陽浮于上……卒然仆倒”。葉天士在《臨證指南醫案·中風》中云:“因精血衰耗,水不涵木,木少滋榮,故肝陽偏亢,內風時起”。有學者統計,在168例以60歲~70歲為主的缺血性腦卒中病人中,陰虛體質為20.2%[7]。故筆者治療缺血性腦卒中后失語采用楊繼洲陰中隱陽之法。
“四沖穴”的選擇采用二井穴二原穴的配伍原則。選用兩個清熱、開竅、利咽喉功能較強的井穴?!峨y經·六十六難》也指出“五臟六腑之有病者,取其原也”;《靈樞·九針十二原第一》明確指出:“五臟有疾,當取十二原”;十二原穴,是人之生命所系,也是十二經的根本。元氣借三焦之路,貫通三焦輸布五臟六腑。故配穴選用心經和肝經的原穴。缺血性卒中后失語的發生必然和心有著密切聯系因為心開竅于舌,清代張志聰說:“音聲之器,在心為言”。所以選了心經心包經腧穴各一個?!八臎_穴”的配伍基于經典與現代,是中醫集體智慧的結晶,更是出于本病臨床的急切需要。關沖穴和中沖穴都有醒腦、清熱、開竅、利喉舌之功,但關沖穴可調理三焦之氣機。中沖穴可以清心之火,是臨床上治療舌強腫痛的要穴。太沖穴是肝經原穴,也是肝經上最具有調氣理血,平肝熄風功能的要穴。兌沖(神門)有安神定志,寧心清熱之功。神門和通里位置極為接近,主治必有相通之處。通里穴,自古至今都被認為更是利喉舌的要穴。故神門兼有通里穴的特點和心經原穴的特點?!八臎_穴”陰中隱陽法從整體來說選穴精當,理論嚴謹,操作方便,匯聚了《內經》和《針灸大成》的思想精華,經過大量臨床觀察,療效確切。
人類作為生活在社會中的個體,主要是通過語言與外界交流溝通來滿足自身生理、心理的需求,因此對腦卒中后失語病人進行言語康復訓練是非常必要的。由于腦卒中使病人的言語功能受到損壞,必須通過一系列的訓練才能重建言語功能[7]。Schuell刺激法是多種失語癥治療方法的基礎,它通過聽覺、視覺、觸覺相結合的方式進行治療,而這些又與認知功能密切相關[8]。Schuell語言訓練利用口語表達、聽語理解、閱讀能力等練習,用視覺、聽覺反饋來代償其喪失的運動覺反饋,尤其強化病人唇舌及面部的殘余肌力訓練,增強舌肌靈活度,從而改善言語清晰度,故其配合“四沖穴”陰中隱陽法治療缺血性中風后失語癥病人,可收到較好療效。
參考文獻:
[1]黃雙雙.腦卒中后失語癥患者早期語言康復治療的效果[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1,20(36):4658-4659.
[2]王雪,袁萍,張玉麗,等.針刺治療中風后失語的臨床療效觀察[J].針灸臨床雜志,2007,23(6):13.
[3]中華神經科學會.各類腦血管疾病診斷要點[J].中華神經科雜志,1996,29(6):379-381.
[4]崔志剛,尹帥領,卜淑芳.腦梗死患者失語癥早期康復的療效觀察[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08,11(12):79.
[5]李勝利,肖蘭,田鴻,等.漢語標準失語癥檢查法的編制與常模[J].中國康復理論與實踐,2000,6(4):162-164.
[6]張慶蘇,紀樹榮,李勝利,等.中國康復研究中心漢語標準失語癥檢查量表的信度與效度分析[J].中國康復理論與實踐,2005,11(9):703-705.
[7]張云云.168 例缺血性腦卒中患者體質特點研究[J].上海中醫藥雜志,2008,42(2):31.
[8]代欣,李繼來,杜繼臣.認知功能訓練對腦卒中后失語癥康復療效的影響[J].中國康復理論與實踐,2011,17(1):66-67.
(本文編輯王雅潔)
Sichong Point Yinzhong Yinyang Acupuncture with Schuell Language Training for the Treatment of Aphasia after Ischemic Stroke
Liu Jing,Song Jinghua,Li Xiuxia,Li Xueqing
The Affiliated Hospital of Hebei United University,Tangshan 063000,Hebei,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Sichong Point Yinzhong Yinyang acupuncture(SPYYA) with the Schuell language training for treatment of aphasia after ischemic stroke. MethodsSeventy-four patients with aphasia after ischemic stroke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The control group(n=38) treated with Schuell language training,and the treatment group(n=36)treated with SPYYA plus Schuell language training for 4 weeks. Results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in treatment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control group(P<0.05). The scores of spoken language expression,reading ability and communication in daily life language ability in treatment group were better than that in control group(P<0.05). ConclusionSPYYA with Schuell language training for treatment of aphasia after ischemic stroke had good effect.
Key words:ischemic stroke;Sichong Point Yinzhong Yinyang acupuncture;Schuell language training;aphasia
基金項目:2013年度河北省中醫藥管理局科研計劃課題(No.2013073)
中圖分類號:R541R256
文獻標識碼:B
doi:10.3969/j.issn.1672-1349.2016.01.023
文章編號:1672-1349(2016)01-0072-03
(收稿日期:2015-01-02)
·神經科疾病臨床觀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