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勝蘭
【摘要】口算就是邊心算邊口說地運算,它是不借助其他工具,只憑思維和語言進行計算并得出結果的一種計算方法。口算與筆算有根本的區別,筆算具有一定的豎式書寫規則和固定的運算程序,計算者在掌握基本的計算方法之后,只要借助于簡單的口算,按部就班地在紙上操作這個程序得出計算結果即可。而在口算過程中,口算者要在頭腦中將計算分割成很多細小的步驟,要將各種信息在頭腦中進行合理地拆分、重組,在此過程中既有信息的儲存,又有信息的提取,并要在短時間內完成所有步驟,得出正確結果高。
【關鍵詞】興趣培養 口算速度
口算是學生學習數學的基礎,一年級口算教學能否達到大綱規定的要求,將直接關系到中高年級的數學計算能力的形成。如何利用自制教具和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來培養一年級學生的口算能力?教學中我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了探索。
一、培養興趣,自編口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口算教學中,首先要激發學生的口算興趣,這可以通過創設情境、進行競賽等手段來進行,教學中,我自制了很多口算卡片,采用開火車,小組擂臺賽、送信等游戲使學生樂于學、樂于做,并掌握一定的計算方法,達到算得對、算得快的目的。 在教學20以內進位加法,我們把大數放在前面,編成口訣是:九二十一 ,八三十一 ,七四十一, 六五十一 ;九三十二, 八四十二, 七五十二; 九四十三, 八五十三 ,七六十三 ;九五十四, 八六十四 ,九六十五 ,八七十五 ,九七十六 ,九八十七 學生一旦背熟這些口訣,就可以依靠它們來提高計算的速度。20以內退位減法整理成口訣就是:減9加1、減8加2、減7加3、減6加4、減5加5。同時配合動作讓學生便能很快記住,再引導學生動手操作學具,明白“湊十法”的過程,明白了算理,從而掌握“湊十法”。
二、注重算理教學,加快口算速度
在口算教學中,讓學生有效地掌握口算的基本方法的主要途徑是教學生理解算理,口算方法的靈活運用,又能加深對算理的理解,因此在教學時,我不僅僅教給學生正確合理的算法,而且十分重視算理教學。如在教學20以內進位加法時,上課前選進行兩數湊十和前兩數和是10的三個數連加式的鋪墊練習,教學時要求學生知道為什么9加幾需要將較小的數拆成1和幾,并能類推出8加幾,7加幾……的計算方法。教學后,要求學生會講口算過程,會畫思路圖,最后再通過舉一反三地訓練得以鞏固。再如20以內的退位減法教學,上課一開始出示16-7=( ),問:?16減7等于幾呢??學生爭先恐后的回答:?等于9。?我又問:?你是怎樣想出來的??學生說:?因為9+7=16,所以16-7=9?,我馬上表揚:?你說得很好,這種方法就叫‘做減法想加法?。我又進一步引導:?大家能不能想一想用其它的辦法來做這道題呢??這時學生馬上來了興趣,個個都在積極動腦筋。一會兒有一位學生說:?我是這樣想的,先算10-7=3,再算3+6=9。?另一位學生說:?我是這樣想的,先算16-6=10,再算10-1=9。?這時學生的思路活了,興趣被激發了起來,個個爭相發言,都想展示自己的才華,學生說完之后,我及時出示不同的退位減法,請學生分別用不同的思路說一說口算過程。通過說理訓練,方法活了,口算速度也加快了。
三、訓練貫穿課堂教學始終
(1)、分散集中結合練:例如,在“100以內進位加法和退位減法”基本口算訓練中,先集中練“進”、“退”位的口算,然后分散練進位加法,退位減法,最后集中起來訓練。這樣,通過集中——分散——再集中的反復訓練,使學生達到脫口而出的程度。
(2)、每節數學課要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選擇適當時間,安排3—5分鐘的口算練習,除此之外還要廣泛應用教育平臺、建交郵箱多與家長溝通,讓家長充分配合,保證每個學生都長期安排家庭口算,這樣長期進行,持之以恒,定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3)、多種形式變換練比如視算訓練、聽算訓練、搶答口算、口算游戲、對抗賽、接力賽等形式。視算練習就是采用看練習題來計算,如看口算卡片算、用活動口算卡算、用口算表算,形式可采用按座位順序算、小組算、橫排算、豎排算,像開火車似的一個接一個很快說出得數。聽算練習,老師口頭念題,讓學生在口算本上寫得數。老師念完題,找學生報得數。也可以連續找幾個學生報得數。這種練習形式難度大些,需要學生認真聽,積極地思考,迅速地計算,耳、腦、手、口并用,這種練習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注意力。
四、提高學生計算能力一定要先培養學生良好的計算習慣
很多教師在教學中經常會發現學生在做計算題的時候會出現很多錯誤,而這些錯誤并不是學生不會計算,也不是學生不懂算理,而是因為不良的計算習慣造成的。因此培養學生良好的計算習慣就顯得尤為重要。首先要培養學生良好的書寫習慣,要求學生認真書寫阿拉伯數字和運算符號,只有寫對寫好才是計算正確的前提。其次要養成認真審題的習慣,也就是要看清題目要求,在正確理解題意的基礎上去解題,以免出現答非所問的現象,這里還要重視提醒學生做題時要看清運算符號和數字,以免出現因為看錯題目而算錯的現象。最后要培養學生檢查的良好習慣,檢查的習慣不能說說而已,要教會學生檢查的方法,只有會檢查才能去檢查。不管是哪種良好的計算習慣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只有在教師嚴格要求下的反復訓練,堅持不懈,良好的學習習慣才能逐步形成。
總之,要提高一年級學生口算能力,是一項艱苦細致、長期復雜的工作。要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確實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要做到經常化,有計劃、有步驟,在時間上要講求速度,在數量上要講究密度,在形式上、內容上要注意靈活新穎。只有堅持不懈的過程,在口算練習中逐步形成數學思想和方法、掌握算法、理解算理、形成技巧、養成良好習慣,才能達到提高口算能力的目的。持之以恒,才有可能見到成效。
【參考文獻】
[1]李瑛瑛.小學低年級學生口算能力培養的研究[J]. 新課程(上) 2015年11期
[2]殷紹霞.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創新思維——淺談小學數學問題情境教學[J]. 教師 2015年28期
[3]劉勤勤.數學教學中如何關注學生的學習習慣[J]. 好家長 2014年3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