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淑珍
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教學要面向全體學生,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提倡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有效促進他們創新思維的發展。本文就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談幾點粗淺的做法:
一、創設民主、和諧、平等的教育氛圍
教師要用熱愛、平等、尊重和民主教育的行為,去贏得學生的喜愛和信任,為學生的潛能充分開發建立平等、民主、友愛的師生關系,創設和諧、寬松的教育氛圍,努力把微笑帶進課堂、把表揚激勵帶進課堂,把競爭、參與帶進課堂,把信任的目光投向每一位學生,讓學生在寬松和諧的情境中表現自我,實現個性潛能的發揮,迸發創新的火花。
二、創設學習情境,激發學習動力。
創設情境可以加強對大腦的刺激,使大腦處于興奮狀態。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它是學生學習活動的原動力,符合學生年齡特點,有利于聯系生活實際,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數學意識和價值觀,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拓寬創新思維。
讓學生樂于創新,創新問題情境是激發創新思維的基礎,它能激發學生的創新興趣。數學科嚴密的邏輯性往往傳遞到數學中來,而創新思維又要努力擺脫邏輯證據和現實約束。教學中要有機地創設情境,讓學生運用智慧靈活地思考問題。
例如,低年級學生解答思考題:幼兒班有7個小朋友,平均分成6組,每組3人,該怎么排?本題難度較大,常規思維很難解決,教師先創設一個問題情境,出一個智力游戲:猜一猜,房間里坐著兩個爸爸、兩個兒子,一共卻只有3個人,這是怎么回事呢?再通過動手操作,借助直觀形象思維理解本題,使學生感受數學的魅力,從而激發學生的創新樂趣。
三、引導主動參與,發揮主體作用。
“知識的獲得是一個主動的過程,學習都不應是信息的被動接受者,而應該實質是獲得過程的主動參與者?!苯處熢诮虒W過程中應與學生積極互動,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促進學生富有個性地主動學習;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熱情,通過引導學生參與課堂教學活動,進行積極的自主探究,啟發學生思考,自主領悟新知,通過指導多種訓練使學生對自己的學習進行調控,讓課堂“活起來”,使學生動起來。如:教學“米”、“厘米”的概念,對于小學生來說,既抽象又具體。根據小學生認識特點,先讓學生用手指的寬度和張開雙臂等方式表示1厘米、1米的長度,進而用手指、雙臂的長度作參照物目測,估計周圍具體實物,如窗戶的寬、黑板的長,課桌的長度,從而讓學生在玩中求知。
四、鼓勵質疑問題,培養創新精神。
陶行知先生說:“發明千千萬,起點是一問,善于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是一切創造活動的基礎。學習的過程是學生探索的過程,是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學生不斷思考,解決問題;同時,也不斷產生困惑?!皩W啟于思,思啟于問”,“問題是數學的心臟,是生命之源泉”。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生活背景、家庭環境,導致不同學生有不同的思維方式和解決問題的策略。在提出數學問題得出數學結論過程中,學生通過不同的角度,不同思維方式的觀察分析、猜測,從而得到多種答案。這時,教師要善于傾聽,善于發現問答中富有價值和個性的充滿童趣的世界,讓學生積極思考、自主探索,真正成為知識的發現者、探索者,使學生的創新意識得到培養。
五、優化練習設計,聯系生活實際。
練習是學生掌握知識、形成技能、發展智力的手段。教師要精心設計聯系,針對性地選擇,設計具有開放性、探索性的練習,使學生在掌握知識形成技能的基礎上,提高創新能力。如:“乘加、乘減”時,根據學生的認識規律,從易到難,循序漸進,為培養創新思維,分三層次進行練習反饋:
1、打好基礎,面向全體。通過課本上“做一做”練習,使全班學生掌握其方法。再通過“幫助小猴找桃子”,鞏固其計算方法。
2、實際操作,深化新知。創設了不同擺法,創設計算的問題情境,讓學生自行設計不同擺法,列出不同算式,較好地激發學生的發散性思維。
3、聯系生活,培養創新。創設日常生活中的情境。例如:“坐公共汽車”的問題,把計算生活聯系起來,便于學生遷移。領悟數學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道理。
總之,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軌的今天,加強對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具有特殊的意義,愿我們的數學科都來重視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真正把素質教育落到實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