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慧芳
作文是一種創造性勞動,創新能力是這種勞動的核心。如何在作文教學中注意培養學生創新意識,使文章寫出新意,這也應當是每個教師在作文教學中不斷探索的重要課題。
現在學生作文普遍存在著假話、空話、套話,千人一面,寫作材料雷同的現象,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學生缺乏少豐富的寫素材。而豐富的寫作素材來原于多彩的生活。我們只有引導學生走向社會,擴大視野、觀察體驗生活,進而引導學生在作文過程中記實事、寫真人、抒真情,發實感同,才能使作文教學在求真中出新。
一、拓展素材積累,打好創新基礎
(一)多閱讀
小學語文課文有不少出自名家之手,堪稱學生習作的楷模。為此,我十分注意指導學生去鑒賞口味,讓他們暢所欲言,說說哪些詞語、句子用得好,好在哪里。別外,大力提倡閱讀課外書,如學習了《赤壁之戰》,推薦學生看《三國演義》,學習了《獄中聯歡》,請同學們去看《紅巖》,了解革命者最終的命運。就這樣,每學完一篇課文,就讓學生去閱讀相關的書籍,即使是古詩,也提示學生去查閱資料,了解詩人的生平,這樣,不僅使學生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也擴大了學生視野。
同時,我在班上建立了圖書角,帶學生去閱覽室,教給導找書目的辦法,引導學生多看適合他們閱讀的各種書籍,讓學生們利用課余的時間讀一些科普讀物,少兒雜志,中外名著等這樣既增長了知識,又開闊了眼界。
(二)善觀察
觀察,是人們認識事物的起點,是邁向創新的第一步,我在教給學生觀察方法的同時,還注意創設觀察的條件。主要方式有:
1、運用多媒體手段再現觀察對象
比如一次上課前,我用電教方法,把北京申辦2008年奧運會的宣傳畫,展示在學生而前,讓學生仔細觀察此標志,抓住重點。
2、創設觀察情境
有時我讓學生演小品,看誰能把小品復述出來,有時做小游戲,看誰能說出做游戲的場面,以培養學生瞬間觀察能力。
3、開辟觀察園地
為了讓學生寫好動、植物,我建議學生們把家里養的金魚、盆花、小鳥等觀賞性動、植物帶到學校一周,讓學生分成小組領養一種、植物,由帶物品的同學當師傅,教其他同學種植(喂養)的方法,讓他們利用課間觀察其變化,做好觀察記錄。
4、到大自然去觀察
有時,我帶孩子們走出課堂,到每天上學都要經過的小路去觀察,到日日玩耍的校園去觀察,到大自然中去觀察,同學們發現了許多平時熟視無睹的東西,從而培養了他們有意觀察的能力。
通過觀察,學生的素材積累了,聯想就更豐富,作文時的思路也就更寬廣了。
(三)勤實踐
為了豐富學生的生活,在布置作文時,我做了一些大膽的嘗試,假期布置勞技作業和體育作業。如做小制作、小實驗或學做力所能及的家務,或學會一種運動。然后讓學生找好朋友合作一份手抄報。手抄報既要有在廣泛閱讀中摘取的精悍文章,又要有反映各自假期豐富生活的文章。開學以后,進行優秀小制作與小發明展評活動,辦手抄報展覽。這樣一來,調動了學生實踐的積極性。
在動手操作的過程中,他們要思索在實踐中碰到的困難,遇到的挫折,既有成功的喜悅,又有失敗的教訓。這樣,既增加了生活閱歷,又豐富了寫作的素材。
二、展開想象翅膀,交給創新鑰匙
德國著名的哲學家黑格爾說得好:“最杰出的藝術本領就是想象”。修訂版“大綱”也明確指出:“要鼓勵學生寫想象中的事物,激發他們展開想象、幻想、發揮自己的創造性。”因此,小學生作文,雖不是藝術創作,但同樣需要比較豐富的聯想。要形象地描繪客觀事物,就需要運用生動的比喻,擬人的手法,要完整地刻畫每個人物的形象,就需要對他們的內心活動作合理的推測;要比較深刻地揭示某一事的象征意義,就需要開展較豐富的聯想,怎樣才能使學生神思飛動,文潮奔涌,浮想聯翩呢?
1、睹物想象
小學生聯想具有直觀性和具體性的心理特點,所想象的內容常以某種具體的東西作為直接依據。比如:一個小小的地球儀,去尋找向往的首都,尋找長江、長城、黃山、黃河,并用已有的地理知識,生動的語言,把導找到的地方描述出來。除此不冤枉路以經常不失時機地讓學生想象。如帶學生去春游,同學們對蒲公英發生了極大的興趣,就可以讓學生以《飛呀,飛呀》、《我的旅行》、《我是一棵蒲公英》等為題,分別介紹了自己的家,家里有哪些人,長大準備飛奔到哪里去,想干什么,使同學們張開了想象的翅膀,激起了濃厚的寫作情趣。
2、聽錄間想象
作曲家創作美妙的音樂,也是來自生活的源泉。聽鳥鳴,想象茂密森林的良辰美景;聞水聲,想象泉水的溪流,波光粼粼的湖水,洶涌澎湃的大海;錄上一段馬達聲,車鳴聲,人流聲,想象出海的場面,告別的情形,歡騰的鬧市等。
3、續寫想象
許多課文的結尾言有盡而意無窮,讓學生沿著作者的思路續寫下去,既鞏固了語文課所學的知識,又拓展了學生想象的空間。如《月光曲》一文結尾寫道:“貝多芬直奔回客店把月光曲記錄了下來”。可啟發學生想象貝多芬在記錄曲子時仿佛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在記錄過程中,他的神情是怎樣的,有哪些動作。
4、假設想象
假設的東西,本身是不存在的,要學生寫假設的內容,非想象不可。比如《假如我是……》,學生在這一個“假設”中,抒發自己的理想、抱負、描繪出自己燦爛的前景。《我翱翔在宇宙》也是一個假設想象訓練題,宇宙是一個神秘的世界,令人神往的地方。學生最富有幻想,先給他們找幾本介紹宇宙航天知識的書刊,再講幾個科學幻想的故事,然后要求學生利用一個晚上站在陽臺或空曠地抬頭遠望蒼穹,張開想象的翅膀,寫出充滿奇思妙想的作文。
三、營造寬松氛圍,創設創新環境
學生習作前,不能用一個模式限制他們,而是以親切的態度引導他們大膽地說出生活中觀察的景象,自己想象到的前景,當學生說得有新意時,大力表揚,當學生說得不夠流暢時,允許他們坐下來想一想再說。即使學生說出一些別出心裁的想法或提出古怪的問題,也同樣肯定他們這種敢想、敢說的精神,讓學生知道自己的觀點是有價值的。如果發現學生思路有偏差,絕不簡單地指責,而是在建議性的氣氛中幫助他認識錯誤。在集體評議時,耐心傾聽學生的意見,引導學生認真聽別人的發言,以拓展思維。
在學生習作時,我邊巡視邊尋找學生習作中的閃光點,及時予以表揚,發現學生下筆有困難耐心予以點撥。
學生完成習作后,我并不急于收上來批改,而是把巡視時發現的典型文章,拿出來讓大家評議,彌補不足。最后,學生自己修改謄抄。作文交上來后,我用符號指出不足,評語多以贊賞的語氣。這樣做即使學生有成功的喜悅,又讓他們愿意改正習作中的不足。漸漸地,學生寫起作文就不再為難了。
總之,我們要加大作文改革的力度,努力消除學生學習寫作的心理障礙,激發寫作興趣,使他們在輕松的環境下樂意寫,自覺自愿地寫,無拘無束地把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感真實地再現筆端,由喜歡寫到自由寫,最后到能寫,這就是小學生寫作的規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