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娟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明確指出:數學教學活動應激發學生興趣,調動學生積極性,引發學生的數學思考,鼓勵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要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使學生掌握恰當的數學學習方法。作為一名數學教師,應該怎樣才能做到善于誘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利用數學課堂,把它創設成充滿活力、魅力無窮的空間,從而激發學生的思維,讓他們積極地感受數學美,去追求數學美呢?下面我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談一些做法。
1.課標把原來的“兩基”調整為“四基”,增加了“學生基本生活經驗”這個說法。因此,我們首先要從學生的基本生活經驗入手,設計自己的課堂教學,創設課堂教學情景,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比如,在教學《軸對稱圖形》這一節時,我是這樣做的:首先通過大屏幕展示停留在荷花上的小蜻蜓的圖片,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然后設計一個小故事調動學生研究蜻蜓身體的興趣,從而進入對“軸對稱圖形”的研究。
2.2011版新課標指出:除接受學習外,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同樣是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谶@一理念,我注重結合教學內容的特點盡最大可能地給學生提供足夠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動手操作。比如,在講授《圓的面積計算公式》這一節的時候,我充分利用課本附頁上的圖形。先指導學生動手把圖形剪下來,然后引導學生按照課本第67頁中部的圖形的樣子動手拼一拼。學生通過自己動手實踐感知到拼成的近似長方形的長等于這個圓的周長的一半,近似的長方形的寬等于圓的半徑。在學生通過自身實際操作得出結論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進行知識的正遷移:長方形的面積=長×寬。圓的面積=長方形的面積,因此圓的面積=πrr=πr2。
3.2011版新課標指出:教學活動是師生積極參與、交往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因此,我們的數學課堂應該是民主的、和諧的師生雙邊互動的課堂,不要出現老師的一言堂現象。在課堂上針對老師提出的問題,學生時而竊竊私語,時而小聲討論,時而高聲辯論。學生爭相發言,有的居高臨下,提綱挈領;有的引經據典,細致縝密。針對學生獨具個性的發言,老師不時點頭贊許,對表達能力較差的學生,老師則以信任鼓勵的目光和話語激活學生的思維。學生自然敢于講真話、講實話,個性得到充分的張揚。
4.課堂上老師適時的激勵是促使學生保持良好學習勁頭繼續前進的保障。老師千萬不要吝惜你的鼓勵性語言,但也千萬不要讓你的鼓勵性語言過于泛濫,要把握好一個適當的度。
總之,在我們的數學課堂中應該以《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中提出的新理念為指導,結合自己的教學實際努力營造寬松、愉悅、和諧的課堂氛圍,讓每一個學生在數學學習中都能得到最大限度的發展。
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