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偉 盧喜成
摘 要:隨著新課程的推進和加深,小學語文新課標對小學閱讀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閱讀是人認識世界、收集信息、尋求知識的重要手段,小學時期正處于大腦開發的重要階段,大量合理的閱讀為學生認識世界、了解世界提供了條件。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讓學生感受閱讀,學會閱讀,喜愛閱讀,讓學生受益終身。就此,從教師的角度,結合新課標內容,就小學語文課內外閱讀教學策略和教學模式提出觀點策略。
關鍵詞:語文閱讀;教學策略;方法;觀點策略
一、教師自身閱讀素質的提升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教師授人以漁也需要有足夠的硬件條件,提升教師自身閱讀素質,感染學生,用自身行動影響學生的閱讀行為。
1.一周內選定一到三天為閱讀日,老師自身有感情地為學生朗讀適合學齡段的文章,童話故事,詩詞詩歌,語言故事等,引起學生的興趣,讓學生熱愛閱讀。
2.老師自身需要有較高的文學修養,平日大量閱讀文章,以自身言行影響學生。小學生正處于喜歡模仿的年紀,老師自身的行為素質、閱讀習慣會對學生產生深刻的影響。
二、轉變閱讀教學觀念
以往在教學過程中多半是老師朗讀課文給學生聽,學生只顧聽講忽略了自身的閱讀。學生缺乏主動性、積極性。因此,教師應該積極引導學生閱讀,例如,開展閱讀比賽,提高學生的積極性,提高學生的閱讀自信心,可以以感情方面、普通話標準方面、錯讀字方面作為評判標準,讓學生積極參與閱讀的同時,鞏固課文知識。
三、豐富閱讀內容
閱讀就是閱讀大量文章,我們不僅要讓學生熟記課文內容,更應該擴寬學生的閱讀面,提倡課外閱讀。
四、適合的閱讀內容
在新課標環境下,教育部逐年增添中小學必讀讀物,但是往往成效不大,學生閱讀得并不多。讀物多種多樣,教師應該挑選更適合學生學齡段的讀物讓學生閱讀,例如,三、四年級學生,好奇心強,但是對事物好壞的分辨性不強。因此,我們可以選擇一些具有教育意義的書籍如《伊索寓言》《一千零一夜》等童話寓言,不僅能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更能強化學生的道德觀念。
參考文獻:
[1]田本娜.我與小學語文教學[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2]劉永康.語文教育學[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誗編輯 張珍珍